浅谈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及策略——以龙州县为例

2012-08-15 00:45农德军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年16期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发展

农德军

(龙州县教育局电教站,广西 崇左 532400)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背景下,笔者以龙州县为例,分析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机遇与挑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些策略。

一、龙州县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龙州是红八军的故乡,位于广西西南边境,西面和北面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184公里,全县总人口26万人,其中壮族人口占95%。龙州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相对落后,近几年来,在国家、自治区扶持下,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共享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不断加强。

项目投入建设和管理情况:2002年以来,龙州县先后实施了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信息技术项目、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投入资金累计多达483.7万元,其中,中央投入315.7万元,自治区投入122.1万元,县投入46万元。目前,全县远程教育项目建立教学光盘播放点 (模式一)92个,卫星教学收视点 (模式二)161个,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模式三)各16间,现代远程教育覆盖全县中小学校,受益教师1968人,受益学生达24458人。2009年县财政划拨1000多万元资金开展龙州高中创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工作,其中150万元用于建设校园网和为班级配备22套多媒体投影设备。

资源建设情况:全县有教学光盘1643碟,平均每校有25G远教IP资源,全县共4025G,自制课件全县共350个。

教师专业成长情况:项目实施前、后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水平的百分比分别为8%、25%。利用远教资源参加市级以上各类优质课比赛,获奖教师18名,占0.01%,能熟练自制教学软件的教师数为156人,占0.08%。

设备使用情况:龙州县着力抓好现代远程教育的 “三种模式”应用,让工程项目设备、应用软件、教学光盘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各校平均每周每套设备使用达20课时,项目模式三初中学校信息技术课每班每周开课2节,广大农村学生共享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极大作用。

(二)存在问题

虽然龙州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相比,与教育信息化发达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信息化仍然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之一。

1.硬件建设水平不高

当前,小学仅有两所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绝大多数小学没有条件开设信息技术课和多媒体教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没有一所能够有条件建立校园网。

2.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需要经费的保障,但是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经实行免费入学,在生均公用经费中又没有明确信息化投入的比例,而且当地财政的专项经费十分缺乏,由此造成中小学信息化装备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现有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设备维修也遇到经费困难问题。

3.绝大多数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技术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技术水平近年来得到大幅度提升,教师家庭电脑、网络普及率也很高,但是大多数教师都处于掌握基本使用技能的初级阶段,由于常规教学、升学压力等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精力,同时缺乏政策引导和良好的软硬件环境配合,所以在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

4.应用平台和资源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当地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和资源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如教育城域网、县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都没有建设,原因是人力、物力资源缺乏。另外,当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也还没有建立。

5.教育信息化人才十分缺乏

目前,我县十分缺乏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高、中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亟待提高。信息技术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同信息化发展需求不相称,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研究的水平亟待提高。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

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重视教育质量。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1]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让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这既是今后几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也为国家全面启动 “班班通”工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笔者作为电教人,对《教育规划纲要》中有关教育信息化的部分更加关注,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教育信息化进行了专门阐述,作为电教人,感到振奋人心,教育信息化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教育规划纲要》第十九章共有三条,其中第五十九条对教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具体目标和任务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3]并对资源整合、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终端设施的普及、基本标准的制定、互联网的接入和促进互联互通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第六十条对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做了重点阐述,提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并特别强调“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需要组织实施的十个重大项目,其中之一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明确要求:一要提高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二要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三要基本建成较完备的国家级和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

《教育规划纲要》所描绘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的一个宏伟蓝图。要紧紧抓住这个大好契机,结合当地的实际,紧紧围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大业,把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与要求落到实处。

三、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伟大浩瀚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但是笔者认为,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县域实际情况,要发展好教育信息化,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继续抓好落实教育部关于远程教育“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指导意见,管好用好来之不易的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应用工作,提高学科覆盖率和课堂使用率,不断创新、注重实践、深入研究、加强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学应用水平。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配合国家工程项目实施,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加强和完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域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对传统教室、功能室和实验室的信息化改造,提升中小学信息化装备水平,使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基本满足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要求,切实推进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进程。

(1)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中小学生机比达到10∶1以上,全面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投影设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加强多媒体教学,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

(2)加强县域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县级教育信息资源网和城域网,各中小学的校园网普及率达到80%以上,有条件的学校建成无线校园网;100%的中小学实现“班班通”网络。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与平台建设

加大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力度,以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建立县域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和建立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等各种应用系统平台,切实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开放化、远程化和网络化教育发展进程,为师生提供人人享有的数字化优质教育信息资源。

从政策保障、激励机制建立、标准制定、经费支持等方面入手,调动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强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建立具有良性循环的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目标,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建设

以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为原则,开展县、乡镇、校三个层次,面向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校长、教育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提升他们信息环境下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和评价能力、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共享能力、教育教学软件的研制和开发能力、教育信息环境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2)探索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

开展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积极探索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点带面,引领、带动各中小学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加强教育信息化队伍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有效政策和措施,引进和培养教育信息化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人员编制上要有充分的保证,在职称、待遇等方面要予以倾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县、乡镇、校三级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和维护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服务,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发挥应有效益。

6.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把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各级各类学校应确保5%以上的生均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鼓励社会参与,采取适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市场运作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域,从而拓宽经费筹措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发展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在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背景下,笔者分析了县域教育信息化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线和策略,本文提出的观点可能不尽全面,以期有助于探索符合区域实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线和方法,为新形势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1]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DB/OL].http://www.gov.cn/ldhd/2010-09/08/content_1698579.htm.

[2]温家宝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DB/OL].http://www.gov.cn/2010lh/content_1555767.htm.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 tent_1667143.htm.

猜你喜欢
信息化建设发展
月“睹”教育信息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