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个性心理

2012-08-15 00:44黑龙江张丛赵毅
职业技术 2012年8期
关键词:贝尔曼周记心理素质

黑龙江 张丛 赵毅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精细分工而又高度合作的信息化社会。这样的社会正悄悄影响着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知识与能力,态度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与要求,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语文学科课程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看,语文课不仅涉及丰富的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心理能力,而且蕴涵着丰富的社会认知和鲜明的人文精神。

语文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应该说,无论是语文学科课程本身还是语文学科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这为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空间支持和物质基础。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是塑造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格,在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师只有注重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才能改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态度,及时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工作。同时教师也只有注重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才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果教师优柔寡断、萎靡不振,学生也很难有奋发向上、朝气篷勃的精神,如果教师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克服困难,开拓进取,那么学生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教师与困难作斗争的方法,增强耐挫力,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当教师在语文课上有感情地表达出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事件情景时,学生就会受到深深的感染,从而使自己和课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同乐同哀,恨其所恨,爱其所爱,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在心理素质上得到培养。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自身行动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

这里所说的“材”是指教材,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表现了人类的许多美好的品质和进步的思想。比如:积极向上、奋发图强、自珍自爱、忍辱负重、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等等。很显然,语文教材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引导得当,是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育的。例如,上《最后一片叶子》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这篇小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想弘扬人性的什么精神?通过学习教师引导学生知道这篇文章歌颂的不仅仅是生命的信念,而且是为了他人的生命信念,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贝尔曼冒着风雨完成了作品“最后一片叶子”,为此感染了肺炎被夺去了生命。贝尔曼只想到救人,而没有去想这样做面临的危险(肺炎高发期、高发区,风雨中作画会淋湿受寒,年老还可能因此得病)。贝尔曼的这一高尚行为是他人生的杰作。然后据此讨论贝尔曼这一做法正确与否,从而引导学生去感悟人性的美好,并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只有真诚、忘我的相处才能得到人生的真谛。让学生们远离自私、偏执的心理状态。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美好的品质和进步的思想,穿凿于课堂教学之中进行正面引导,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疏导心灵深处的阴影。

三、利用作文尽情表达,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即使是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人总有表述的欲望,一吐为快。而写文章的过程既是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个性教育会收到最佳效果。教师从学生们的习作中可看出他们对人、事、物的看法和见解。学生把自己所感所想写在文章中,就表明他们愿意把内心秘密向老师倾诉。由此,语文老师就能巧妙利用写作训练,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自我激励。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话题作文教学中,拟些如“追求、得与失、宽容、爱家乡、理想、”等贴近现实或贴近学生的话题。由于这些话题学生较为熟悉,所以往往能把真实感受说出来,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教师还可以利用周记或日记这种形式。周记或日记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功能。由于学业上的沉重压力,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和躁动等,学生总是“心有千千结”,内心充满了许多困惑与矛盾。而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与思想实际写周记或日记,把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特别是把自己内心世界写下来,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控。这样,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同时,教师可透过周记或日记这扇“窗口”,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人格。

总之,语文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只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发挥其综合效应,使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统一起来。让我们用心去感染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生活的每一天,都焕发出夺目的生命光彩。

[1]朱英.心理因素与语文教学LS7.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王道俊,王文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猜你喜欢
贝尔曼周记心理素质
最后一片藤叶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周记的烦恼
主题式周记活动的实施与探索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写进梦里的周记
贝尔曼舍己救人“行为”及“方式”的合理性
眺望以爱为生的境界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