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汪佳梅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化。为适应21世纪科学、文化和经济等各领域对新型人才的要求,学校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基础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原则。进行素质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全面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应充分体现在各学科教学活动及学校各项活动中,作为职业中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计算机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渠道。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具体承担素质教育这项工作的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教育者本身素质得不到较大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就困难、就缓慢,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在计算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要先行。
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思想,迅速更新教育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旧的教育观念以学科和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社会需要为标准,所培养的人往往脱离社会生产实践,脱离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由于教育者教育观念滞后,才把学生带进扼杀创新精神、忽视应用和实践的歧途。计算机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认识到计算机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一种教育。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增进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把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计算机教育中,探索出符合职教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在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顺利、有效地进行素质教育的保证。计算机教学工作不仅是一种复杂、细微、繁重的劳动,而且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来自各方面的因素,如职业中学学生基础差,思想、品德、行为不良;教师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教育经验;教学环境、条件艰苦等等。在这些困难和障碍面前,教师如果不具备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优秀意志品质是无法坚持不懈地在计算机教育中发挥其多种功能,始终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教育宗旨来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另外,教师在教育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和锻炼,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它生动、鲜明,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一种巨大教育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质,这种影响在塑造学生灵魂中是其它方面影响所难以比拟的,也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要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特有的功能。
素质教育中十分强调情感因素的作用。缺乏情感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这种教育难以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而爱的情感则是最重要的一种情感因素。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教师要热爱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渴望获得知识,从而创设出素质教育情境。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将教育的影响内化为人的身心组织中的稳定因素,以形成素质。教师的教育只有融于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才能把知识和教育的影响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惊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适应教学需要,只有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很好地完成基本知识的传授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以促成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其它素质,否则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综合文化知识,它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学家认为:“专业化必须建筑于跨学科的广阔基础上,因为当今的技术社会中,解决问题要求人们的思想具有宽阔的视野”。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综合文化知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创造性极强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良好渠道。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精神,勇于改革创新,革除旧的教育思想、不适应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将素质教育融入计算机教学,建立起相应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并全面推行,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计算机学科理论课的知识内容单调、枯燥而且有时难度很大,传统的“填压式”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给教学带来很大阻碍,学生的素质、能力很难形成。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引入,为计算机理论课教学带来了生机。多媒体教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电化教育的最高形式。它使教学活动突破时空限制,把静止呆板的内容拓展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集形、色、动、静于一体,以此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有效感知,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的教学首先应调动起学生活动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乐于学习的激情。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书本上枯燥的、难以记忆的知识内容变成具体、形象的“实体”,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调动起学生视觉、听觉共同参与教学的感知活动。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素质。
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进行探索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教学这个“动”的过程真正得以实现。
单凭教师的讲解,只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多媒体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多媒体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知识信息,可对学生多种感官进行综合刺激,这种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情景创设、知识的获取和生成,为自主学习提供了理想条件,使学生们融入角色之中,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自身实践去探索知识、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形成技能。这是常规教学所无法实现的。特别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使理论课课堂练习具有人机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实际操作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带着问题在实践中自主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由于主体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反馈和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保持自主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
在传统教学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而多媒体教学可很方便地展开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和合作能力。如利用课件所提供的展现事实、人机交互等功能,可方便地进行分组研究学习、分组竞赛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协作比赛中,掌握了知识、训练了技能、了解了方法、培养了情感,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情趣昂然。这种协作式自主学习,提供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自由发展、自主创造、相互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创造性的认知过程,是发掘教师和学生创造性潜力、实现教学最优化的过程,它在教学中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示事实,呈现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意愿。在计算机理论课教学中,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多媒体的最佳呈现时机,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合作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开展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实习课在计算机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游泳不能不下水,学计算机不能不上机,只有通过实习教学才能真正将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实习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计算机教育的成败。但目前,实习教学不规范,多是采用以学生按理论课所教授的内容自己练习为主的“放羊式”教学模式,或是采用以学生严格按照老师所讲授的每个操作步骤来练习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前者过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系统、准确及时地掌握课程内容。后者过份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职业中学学生基础差、实习人数多、不便于统一指导等诸多因素都为学生学习设置了障碍。要真正做到通过实习教学快速、高效地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需要每一位计算机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更新、更好、更适于实习教学的教学模式。根据本学科的专业特点以及多年的实习教学经验和探索,结合职业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构建了“任务驱动──自主操作──合作指导”的计算机实习课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在实习课教学中,强调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师在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解决问题中是一个合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伙伴关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自主作用实际动手操作练习,是实习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阶段。无论教师的定向设题多么合理、精良、讲解示范多么具体透彻,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技能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自主操作来实现的。如果学生被束缚着手脚来学,或是没有兴趣不主动去学,那么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自主操作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完成操作练习以达到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形成素质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十分强调自主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
教师讲一步操作方法,学生随后模仿操作一遍的讲解实习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左右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处于接受知识、训练技能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使学生智力、个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而自主操作模式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实习任务来组织教学,推进教学的进程。利用新奇的启发性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操作兴趣,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发展其观察力、理解力、分析力、记忆和想象力的自主学习的良好空间。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创造思维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独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非智力因素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维持和调节的功能,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受阻或中断,抑制或减弱,就会导致认知活动无法向纵深发展而缓慢进行,认知活动能力水平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例如一个智力因素良好但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优良的学习成果的。可见,教师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始终注意创设能够调动和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保持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具体做法是:(1)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循循善诱,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使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态度。(2)激发学习热情。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教师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恰当的方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3)激发学习情感。要重视情感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以情促知,以知导行,情知行互获,三者相结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4)培养学习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计算机课外小组活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是学校计算机教育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活泼的一项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深受学生喜爱,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特殊的作用。学校领导、计算机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各部门应互相配合,抓住素质教育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计算机课外活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各种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将有深远意义。
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我们每一名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端正思想、明确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充分发挥计算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