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柏薇薇
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新的职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用、实践能力、应用知识和理论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能力”等已成为选择人才的共识。社会的现实需求决定高校的人才培养只有定位于社会的实际需求,才能完成高等教育的社会使命,也才能为人才的价值实现找到现实的出口。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强调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将培养目标的重心放在实践操作能力上,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应用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双导师制是为了使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结合,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在导师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才培养方式的新的探索。
双导师制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最初是指高等教育中由政治和学术导师共同负责学生工作的人才培养制度,已经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基本认可,通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其形式多样,其建设的内涵侧重点也不相同。
上海交通大学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进行联合培养人才,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由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合作拓展为在共建实验室、开展学科领域集群式发展等应用领域的合作,学生们能够提前参与合作企业的研发。
山东大学的双导师制要求双导师之一须为校内人员,另一导师可以是校外(含境外)人员,或者是校内非同一学科(跨二级以上学科)人员。合作导师协助校内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等。
中科院MBA教育的双导师制是在校内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再聘请校外有学识、有经验的成功企业家或管理者做兼职导师。
中山大学的双导师制是通过在某些学科和专业遴选部分优秀的国外学者,与本校的学生导师共同承担对学生的培养。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的双导师制是指在本科教育中设置由教授、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担任学术导师,由班主任担任思想政治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学术和思想进行指导。
国内的许多其他大学也都实行了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能够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
双导师主要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构成。校内导师应是一直在学校教学第一线工作,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导师要学高身正,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在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中传递思想,交流信息;导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导师要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专业学习指导能力;导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在教学过过程中能够从创新心理、创新动力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企业导师是指从企业聘请的专家。校企合作能够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弥补高校教师的不足。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合作企业的专家不但培养学生,而更重要的是可以带动和提升校内导师的实践能力。
这种形式下的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在企业有自身的工作,由于时间和工作量所限,所以企业导师不能随时按学校所需开展工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校的课程安排;校、企导师彼此工作的繁重,使他们不能有效沟通,同时企业导师和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导致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制徒有虚名或只限于肤浅的合作。这样,校、企导师在该阶段所发挥作用差距太过悬殊,出现所谓的形式上的双导师制,使双导师制不能做实;使理论和实践不能及时有效地结合,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因此,这种形式下的双导师制,必须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应加强双导师制实施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应的措施。只有让校、企合作的双方导师明确各自的权责,才能有效加强彼此的合作,才能让双导师制这一联合培养模式成为应用型本科培养中的有力保障。除校企双方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外,企业和学校可各自对自己所属的导师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1998年国家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概念,“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
“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学校专任教师,要求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受其生活经验的影响,要求教师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并具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形式下的双导师制使学生能在导师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下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在与实践导师朝夕相处中感受教师为人师表,体验导师的人格魅力。“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途径主要有:
(1)将工厂、企业的专家充实到高校
在一定机制的引导下,将工厂、企业的专家充实到高校中任教,成为高等院校的专职教师。从工厂的技术人员到学校的教学人员,这些人员将发生职位的转变,所以除了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学历。这样可以通过高校培训和自主学习,快速实现角色的转换,熟悉教育规律。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成为学校的专职教师后,又能很好掌握和理解学校的办学方针、办学理念,能够很好地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养。
(2)在校教师去企业培训和锻炼
“双师型”教师既具有理论教学、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技能,他们是一类复合型的特殊教师类型,必须采取特殊的培养措施和管理办法,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高校要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其内容之一即为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培训。高校中的教师毕业后到学校任教,具有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但缺乏对企业、行业技术岗位的了解和经历,工学矛盾比较尖锐。教师到企业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使教师做到了与实践结合、与企业接触,培养在实践中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在企业中实践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生产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企业中的具体问题,并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与企业共同进行科技开发,对于提高高校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极大地促进了“双师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导师制的实施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双师型”队伍建设是实施双导师制的有效途径。
[1]覃学强.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双师一体化”教师[J].学术论坛,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