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燕子埠中学 刘同卫
数学教学要通过例题和习题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例题的思路分析,解题方法与书写格式都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受到数学熏陶,对学生的思维及解题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启迪学生掌握各类数学问题的钥匙.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数学例题的教学,离开了数学例题,也就无法谈数学教学.
在例题教学中,首先要保证学生能听懂、易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例题前,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吃透例题,对例题的内容、知识范围与前后知识及其难易程度的联系等要一清二楚.另一头要吃透学生,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要胸中有数;对于一些难度大,估计学生一下接受有困难的例题,要减缓坡度,为学生搭好合理的台阶.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中有这样一个应用题:盐的质量分数为16%的盐水800克,要得到盐的质量分数为10%的盐水,应加水多少克?,这是关于溶液稀释的问题,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讲课本例题前,可以先补充下列铺垫题.
1.有含盐8克的盐水90克,其中所含盐的重量是盐水的百分之几?
2.含盐8%盐水25克,其中含盐多少克?含盐15%的盐水x克,其中含盐多少克?含盐20%的盐水(25+x)克,其中含盐多少克?
通过两个小题,让学生搞清溶液、溶质、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列出稀释前后含盐的代数式,从而为讲课本例题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不仅要有较敏锐的数学观察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丰富的联想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了提高解题能力,利用规律型的题目来考察学生这几种能力.由于规律型题目的规律性和普通性,教师在举这样的例题应注意归纳综合.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中有这样一题,给出抛物线中ɑ、b、c的符号,要求判断抛物线的开口方向,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还是右侧,抛物线与x轴有无交点,并画出草图,像这样的问题,要先归纳综合它的规律性:(1)ɑ>0开口向上;ɑ<0开口向下.(2)c>0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c<0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c=0交于原点(.3) 对称轴为直线,ɑ、b同号在y轴的左侧;ɑ、b异号在y轴的右侧;b=0对称轴为y轴.(4)△=0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即顶点在x轴上);△>0与x轴两个交点;△<0与x轴无交点.
利用规律型例题能培养学生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桥梁,教师在规律型例题教学中,要善于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变换已知条件和结论,如增加或减少条件、加强或削弱结论、逆向改编、引伸发展等,让学生在不定的题目环境中产生好奇心,并探求问题本质,积极主动地寻找变化的题目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性,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培养联想能力.
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中,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对此题进行如下变换:
1.求证: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平分线平行于底边.
2.求证:经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平行于底边的直线平分其外角.
3.△ABC中,AB=AC,∠A和∠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M,若∠BAC=40°,求∠BMC.
4.等腰△ABC中,顶角A的外角平分线与∠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M,求证:MB、MC、2MA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通过这样的变换,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强化,又衍生出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但是,一题多变要保留原题目的主体特征,且有一定的目的和针对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反思是提升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没有反思,就没有再创造,没有反思,就会陷入题海.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在例题和习题的教学中要做到反思解题过程,反思解题方法,反思数学思想.
例如: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1,-8)且过点(3,0),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很多学生看到题中有顶点,于是设抛物线为y=a(x-1)2-8,又过点(3,0),所以代入解得a=2,那么此题是否还有其它的解法呢?教师要求学生注意从函数的图像上分析这两个点的特殊性,通过图形,学生发现函数图像也过点(1,0),且1,3是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通过反思发现还有两种解法,这是反思的第一个层次——反思解题方法,反思的第二个层次就是反思数学知识,本题的三种解法把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都用到了,考查了求函数解析式常用的待定系数法,反思的第三个层次是反思数学思想,对于本题另外两种解法,我们可以追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的?从而得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很强的直观性.可见,反思解题的过程,可以得到超出题目本身的很多知识.
1. 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11.
2. 王北生.教学艺术[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8.
3.季素月.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