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能承受之『轻』

2012-08-15 00:47江苏赵飞燕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语感课外阅读情感

江苏 赵飞燕

在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更新自己的教育策略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有效地解决了以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等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语文教学低效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轻视了一些本不应该被轻视的方面。接下来,笔者就不揣浅陋,提出一二与各位同行共同思考。

一、轻课外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能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甚至会关注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但是,他们在把文本分析得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的同时,却忽视了课外延伸,忽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积累,致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

其实,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正确的课外阅读是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表达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不仅不会影响课内的语文学习,反而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巩固课本教材上的知识。其次,写作需要阅读,如今我们提倡作文的个性化表述,而课外阅读恰恰能发展学生的心智,丰富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不同体验,让学生生成个性化的感悟。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要读得多而博,教师要讲得少而精。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要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古人一直强调多读,他们认为只有多读才能善写,他们不主张狭窄,主张广博。”而“多读”“广博”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因此,要想治愈语文“贫乏”的致命伤,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二、轻情感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偏重强调知识重要性的现象。某些教师以知识为学习的唯一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这样的结果是使语文教学完全丧失了人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高中语文课本所选的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智慧情感的产物。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只重理性分析,而置文本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于不顾的教法。要积极地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感人的事迹去教育学生,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学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达到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境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只有基于情感这块肥田沃土,语文教学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轻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使语文教学走上“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形之路。

随着新课改地不断深入,语文教材中诗文词赋、经典美文大大增加,此时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吕叔湘就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琅琅的读”,哪能“出口成章”呢?

其实,在语文教学中,我国的传统做法就是: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荀子在《论学》中说:“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意思就是采用反复诵读把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记忆,用深入思考把所学的知识贯通起来理解,北宋的教育家张载也曾说过:“书须成诵,则学进矣。”

许许多多的实践证明:我们记忆知识,朗读、吟咏的效果远比默记、理解要好得多。高中学生正是博览强记的好时期,多读多背,反复朗读能刺激大脑,加强记忆,从而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轻生成

“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是新“课标”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个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只是传递和接受知识,而更应该重视课堂的创新和开发,利用课堂中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但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生成”还远未形成气候。相当一部分的教师还是延续了一贯的做法:讲台是舞台,老师唱戏学生配,从而忽视了课堂的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测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生成,而不是按照原有的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复制”。而且,从生命力的角度来看,每一堂课都是不可预约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变,教师唯有把握教材的主旨,拓展教材的弹性空间,从容地迎变、应变,形成师生、生生的高效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因此,语文课堂不应再是教案剧的演绎舞台,而应该多一些“生成性的教学设计”、“生成性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语感课外阅读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