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坚 王登志
(1.中共新建县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100)
县级党校统筹本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益尝试
——以中共新建县委党校为例
叶志坚1王登志1
(1.中共新建县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100)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党的工作全局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各级党校是我们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中共新建县委科学分析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情况,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发展战略目标,通过政策整合、功能延伸、内涵拓展、方法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县级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路子。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要做法;基本特点;中共新建县委党校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党的工作全局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各级党校是我们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县级党校是县级党委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托,在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中发挥了重要的主阵地作用。同时也应当看到,力量薄弱、手段落后、资源缺乏、经费紧张等已成为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级党校功能的充分发挥。中共中央《2010—2020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县级党校……可拓展培训职能,整合本行政区域内其他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将培训对象延伸到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探索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办学体制改革新途径,为广大基层干部提供更好的培训资源”。中共新建县委科学分析当前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情况,着力创新制度、丰富内涵、整合资源,形成了由县级党校统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格局,增强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效性,也走出了一条县级党校良性发展的新路子。
概括地讲,新建县坚持以县委党校统筹干部教育培训的格局,就是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科学发展战略目标,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通过政策整合、功能延伸、内涵拓展、方法创新,探索符合基层实际、适应基层特点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赋予县委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更多的职能,有效地遏制多头办班、重复办班的现象,走出了一条由县委党校统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1、以政策制定为先导。新建县制定了《新建县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新建县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确定了“提高干部素质、开阔眼界思路、指导实际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这样一个较高的学习目标,明确规定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部由县委党校承担,成立了新建县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相关的四名县委常委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党校,具体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服务工作。同时规定,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县里党政两套班子成员在县委党校的培训班上,就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每年至少要为学员们上一堂课。从而将过去由县委组织部等部门抓干部教育培训转变为由县委负责,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规格和质量。同时,县财政安排了400万元对党校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每年在预算内安排教育培训专项经费100万元,对县委安排的培训,特别是对村级干部培训的费用全免,这样,减轻了村级财务负担,保证了培训的全覆盖。
2、以功能延伸为关键。坚持以稳定和完善主体班次为重点,对全县机关、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普遍的培训和轮训。在此基础上,探索长短结合、多种形式的办学培训格局。根据《新建县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在年初制定了《新建县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由每月中旬第一个双休日在县委党校举办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到全县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同时,结合村级组织的实际和需要,每年举办若干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优秀村干部培训班。除了常规班次以外,县委党校还接受有关部门委托举办了一些非常规班次。县创先争优办、县考评办、县非公企业改制办、县交通和环境整治办等进驻党校,县委党校本着务实、节俭、高效的原则,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各项培训、各类会议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党校的功能,拓展了党校自身发展的渠道。
3、以内涵拓展为核心。新建县委党校的教育培训不仅仅满足于提高干部的素质和本领,而是在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中拓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内涵。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地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对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进行轮训,特别是对身处一线的全县科级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了重点培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发展的力量。同时,把干部教育培训与推进全县重大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在每月一次的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会上播放《每月工作动态》光碟,将各单位招商引资、民生工程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面对面进行评比排名,在全县上下掀起了一股创先争优、不甘落后的良好工作氛围,成为推进经济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的有力抓手。
4、以创新方法为载体。新建县委党校陆续开通和建立了中央党校C级网站、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网—新建教学站和北京市委讲师团宣讲家网站,充分利用中央党校、清华大学教育资源和人才知识优势,依托远程教育这个平台,大力拓展全县党员干部视野,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针对基层党员队伍的工作特点和知识水平,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力求科学合理,科级干部利用双休日集中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在学习内容上力求简明易懂、高效实用,编印了理论学习《三字经》和口袋书,有效地推进了理论普及;在学习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村干部学习班中,通过九个一的方式(一堂课、一问卷、一座谈、一电影、一宴请、一示范、一考察、一体验、一张相),有效地提高了村级干部培训的效果,逐渐形成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方法。
新建县探索坚持的以县委党校统筹干部教育培训的格局,实质就是回答在基层党委中,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不足与资源相对过剩并存的情势下,如何卓有成效地落实好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部署,如何卓有成效地满足好广大党员干部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如何卓有成效地完成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贴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课题,同时也回答了如何卓有成效地解决好县级党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其一,融入了县委县政府科学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
新建县委县政府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新建县加速推进新型产业成长、城乡统筹加速、社会和谐提升和生态文明的关键时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改进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对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建县委县政府强调,实现新建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干部,要加强学习和培训,确立以党校为阵地,对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进行轮训。通过培训,提高党员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为全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争当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排头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把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之中。
其二,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
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大量的干部需要接受培训。新建县有副科以上领导干部600多人,村支书、村主任各600多人,还有一大批股级干部、后备干部及村两委班子成员。这么多干部的培训,依靠其他部门行不通,依靠其他性质学校不现实,依靠上级党校也管不过来。另一方面,县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非常有限,只有县级党校一家,党校有场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在以往,由于信息、政策不对称等因素,一方面干部大量的培训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同时县委党校每年只是办几个主体班,一年要闲大半年,造成资源闲置甚至浪费。通过县委党校统筹全县的干部教育培训,完善党校教育培训的综合职能,充分发挥了县委党校的力量和作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推动了干部教育培训需求与供给直接面对面、真正手牵手。
其三,建设了干部能力提升和党性修养的精神家园。
新建县委党校通过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地开展培训,举办报告会、学习会,使广大干部到县委党校参加学习培训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特别是每周周末的报告会,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更使广大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过得更有意义,受到了普遍好评。学习培训打开了大家的视野,学习得越深入、越广泛,广大干部越能自觉地发现自己在素质和能力上的缺陷和不足。许多干部通过学习培训,了解了很多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感到自己老知识不管用、新知识不够用,“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意识更加强烈。有些干部通过党课学习,对自己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等进行了一次“洗涤”,在理想信念、大局观念、奉献意识、清正廉洁等方面自觉地加强了修养。“周末去党校听课”,“有不懂的去党校听课问专家”,县委党校成为新建县广大干部的精神家园。
其四,探索了县级党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
在基层,县委党校是一个冷清的单位,资源少、力量薄,人闲无事、人心思走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甚至有不少地方的县级党校“不务正业”,变成了各类补习班的活动场所,同社会培训争饭吃。新建县委党校整合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坚持以干训工作为中心,以提升质量为重点,逐步把学校打造成全县的干部教育培训中心、行政会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党校的使用效率大为提升。党校不但在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上有保障,师资力量充实,做到了全免费、高质量培训,同时社科研究也逐步在出成果,设立了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专项经费,为进一步优化县域规划与发展,提供相关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新建县委党校的教职工普遍反映,这些年,党校是县委书记来得最勤的地方,大家深感忙得充实,做得实在,过得有意义,党校又成为了大家体现价值、乐于为之奋斗的阵地。
新建县委党校统筹干部教育培训的做法,是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它所蕴涵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对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规律性的认识,对全国基层,特别是相对落后地区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和县级党校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启示之一: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县级党校发挥功能作用、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途径。
《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作为基层的县级党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其主要任务也是最能体现价值的是对领导干部的再培训再提高。《党校工作条例》提出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县级党校要按照这个教学布局要求,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主业,通过强壮自己的主业来服务本级党委的工作全局,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争取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启示之二:由党校统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基层党委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渠道。
党的十七大作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基层,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限制,培训供给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统筹教育培训资源,使之发挥最大化的效用,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在基层,有培训场地、师资力量比较优势的,只有县级党校一家。同级党委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具体工作中的牵头统筹作用,从培训规划、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引导优质资源向干部教育培训领域流动,走集约发展之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示之三:坚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县级党校实现统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从来都是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的。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校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作为县级党校,无论是培训目标、培训任务的确定,还是培训内容的设置,都自觉放在这个大局下来把握,特别是把研究本地科学发展中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来安排,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充分证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握了这个根本要求,努力为科学发展大局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就能大有作为、不断发展,县级党校才能赢得同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
启示之四:不断探索教育培训的制度和方式创新,是构建教育培训工作大格局的客观要求。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不竭源泉。由县级党校来统筹本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理念和制度的创新。要不断深化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这项工作本质上说是一项政治性的工作,担负着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其手段也应该是政治性的,而不应采取市场化的路子。也就是说,整个培训应该是全免费的,政府要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的增长逐步增加。同时,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反映广大干部意愿,不断转变培训理念,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积极推进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激发干部教育培训的内生动力,为构建县级党校统筹本级干部教育培训的格局,提供制度支撑。
G420
A
1672-4445(2012)02-0059-04
2011-12-29
叶志坚(1964-),江西九江人,中共新建县委党校校长、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研究;王登志(1973-),江西新建县人,中共新建县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政治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钟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