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影
(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8)
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的发展不断呈现出规模化、集团化、社会化等快速发展特征,检验机构的固定资产总量也快速增长。按照国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1]。检验机构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图书和其它固定资产等六大类。固定资产是检验机构完成工作任务的必要物质基础。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检验机构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堵塞管理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漏洞,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是检验机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体现,更是检验机构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内在需求。
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和严重漏洞,出现了很多固定资产流失和浪费甚至是固定资产的违法经营和非法使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2]。目前,尽管多数检验机构已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单位管理的重要一环,固定资产管理也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虽然检验机构大都制定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但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或随着快速发展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频繁变更,使得制度落实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部分单位的计划、采购、使用、管理部门存在着沟通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的管理死角,各单位普遍存在着重资产帐务管理轻实物管理、重资产购置轻监管使用、重资产使用轻资产维护等不良现状,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低下、使用期限缩短甚至资产流失等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由于现行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对固定资产有一定的规模要求,各大检验机构都在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就导致在固定资产尤其是专用设备申购上存在盲目攀比现象,主要表现在大型检验仪器和实验室设备购置上缺乏耐心细致的可行性论证及经济效益分析,购置后的仪器闲置成了摆设或使用效率低下,造成固定资产投入浪费。
部分检验机构没有建立严格的共同验收、入库登记、领用审批及领用登记制度。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责任心不强、管理不规范的情况下,极易将固定资产验收入库管理弱化为固定资产入账管理,如仅以购货发票为依据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就容易产生帐外资产,造成固定资产流失。例如,在购进大型检验仪器尤其是实验室设备时,厂家经常配送电脑笔记本、相机、打印机之类的配件,但这些配件在购货发票上一般不注明。如果固定资产管理员不到验收现场认真逐一地清点实物,而是直接由采购人清点验收后交由使用人领用,随着时间流逝、人员变更,就极易造成固定资产有意或无意的帐外流失。
近年来,在检验机构快速发展的同时常伴随着机构间的重组合并或是拆分,由此,各检验机构或机构内各部门常出现机构或部门间的固定资产借用或调剂情况。有些使用部门怕麻烦,未经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借用或调剂手续就直接进行部门间的实物资产交接,导致资产账户中不能如实反映实物资产信息,如保管人、保管地点变更等信息。时间一长,加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变更,就会出现借用或调剂凭据丢失,可能造成资产丢失责任划分不清或资产核查时的盈亏状态判定不明等情况。
虽然检验机构在固定资产尤其是尖端检验仪器、实验室高新设备购置上舍得花大本钱投入,但在精密贵重仪器的专人管理、尖端仪器设备的共享使用、对外开放经营使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出现精密贵重仪器管理不善、资源利用程度低等固定资产浪费现象。
由于检验研究的专业设备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许多检验机构又没有实行精密贵重仪器的专人管理,在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固定资产维护成本的居高不下。目前,多数检验机构没有建立定期维修保养制度,即使有,也管理不到位。比如,有些检验机构在仪器验收领用环节只重视实物资产的交接,对资产的易损配件、使用合格证、维保证书等未进行资产附件的明细交接,导致维护期的资产也要支付维保费用,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维护成本。
3.1.1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检验机构应在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的大框架下,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制定详细的配套管理制度,如资产预算制度、资产调配制度。从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原则出发,实行固定资产对口管理,并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分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应健全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主管职能部门和各部门负责人组建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与协调固定资产管理职能。
3.1.2 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流程
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要积极推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推动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建立各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有效沟通机制,将制度细化、责任分解,使固定资产的申购、购置、领用、调配、使用、保管、维修、报废等各环节的各项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做到层层落实到人,避免管理工作中出现责任不清和相互推诿现象,有效地保证固定资产始终处于良性的管理运行状态。
3.1.3 建立考核机制,强化执行力
随着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检验机构要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到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适时制定固定资产考核细则,按照职责权限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同时,检验机构应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培训工作,不仅要提升管理技能和管理的有效性,还要提高设备管理及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增强各类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经济效益以及奖惩机制结合的有效性,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走上高效、规范和科学发展的轨道。
在固定资产申购管理环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购置预算制度。各部门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提出资产采购计划,对大型高值固定资产申购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和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从现状、配置标准以及履行工作职能需要的角度进行审核,财务部门要从支付能力、经济效益创收能力、维护保养费用水平、固定资产折旧水平等角度进行审核。在固定资产的申购管理环节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成立由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专家组成的论证组,严格按照标准对购置计划进行有效性和必要性的论证,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申购的严谨性。
对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进口实验室设备,应严把验收入库领用管理关。检验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验收入库领用制度。在实物验收现场,应有采购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设备领用人(保管人)等共同在场,由使用单位落实使用管理责任人,根据设备铭牌上的名称、型号、规格等信息,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入库单》,验收时应以实物为依据,填写实物明细,各验收人应在入库单上签字确认,验收入库单至少一式四联,采购人、领用保管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报销部门各一联。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借、调剂、报废、报损、盘盈等工作。对固定资产的出借和调剂一定要及时办理好各种手续,做到账物相符。对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审批外,还要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实物验证。对报损或盘盈资产,也要认真核对,查清来龙去脉,确保资产处置的真实合理。
3.5.1 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制度
检验机构应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推进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创新。对于大型高值的实验室设备,应加强日常使用的监管,可尝试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制度,将设备使用率、使用效益、设备维护费用等指标直接与设备申购单位(部门)效益挂钩:一是可以促使设备申购部门更加严谨地提出购置计划;二是可以促进设备申购部门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管理设备;三是使单位的管理者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以推进检验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3.5.2 建立资产出借、调剂制度
检验机构应建立固定资产的出借、调剂制度。对于各部门提出的资产购置计划,首先要考虑能否从现有资产中调剂解决。在资产全面清查的基础上,进行闲置资产的申报、登记和评估工作,在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也可以按照有偿转让的原则进行调剂,提高资产利用率。对部门提出的报废资产也应进行技术评估,尽可能延缓资产的使用寿命。如,技术部门淘汰的速度慢配置低的电脑可调整至文印中心或值班保卫等要求不高的部门使用。通过资产在机构内的二次乃至数次调剂使用,可充分利用设备资源,达到提高检验机构经济效益的目的。
检验机构在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环节,不仅要注重实物资产,还要注重易损件、合格证、维保单等相关物件的验收登记。机构应为每台设备建立固定资产保养、维护记录:一是可以从记录信息中了解不同使用、保管者的使用保管水平,为固定资产的考核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二是可以了解不同品牌的性能对比情况,为再次购买提供参考数据。做好资产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不仅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还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成本的支出,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检验机构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为保证帐物相符、责任到人,可结合资产清查盘点,按照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资产保管责任人,并要求责任人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表上逐一签字确认,明确管理责任。此外,在固定资产清查上应建立三级责任体系,即使用保管人、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员、部门负责人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盘盈、盘亏的,应编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并及时说明原因,上报经批准后,应进行账务处理及登记相关明细账等工作。资产清查后,应根据资产维护保养、账物相符率、资产使用率等情况,采用经济手段,有奖有罚才能做到长效管理。
建立健全检验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推陈出新,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需要,更需要各级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充分重视和支持。而唯有有效运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方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国有检验机构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1]胡静波,李秀彬.行政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金星.基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