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辉
(乐山市金口河区人民政府 四川 乐山 614700)
2012年以来,乐山市金口河区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注重机制建设,突出重点环节,强化长效治理,区容区貌大幅度改变,城乡环境治理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将治理工作由政府单一管理转变为政府多渠道参与管理,实现由政府“自治”向全社会“群治”的转变,促进了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实,搭建了“全民参与、共管共享”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平台。
1.健全管理机制。组建区、乡镇、村 (社区)三级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全责,具体业务专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行县级领导、区级部门 (单位)包联乡镇、村 (社区)治理工作责任机制;建立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乡镇之间按月、季、半年、年度定期与不定期联席会议机制、交叉考核机制、督查问责机制,将管理内容具体化、管理指标区域化、管理责任网格化,推进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形成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实现了无缝隙管理。
2.健全投入机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给予每个乡镇每年5万元专项工作经费,并确保逐年递增。充分整合全区各部门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特色村、乡 (镇)打造。同时,采取群众集资、政策吸引、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逐步建立了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 (农户)尽责、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长效机制。目前,全区多元化、多渠道累计筹集投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资金达2000多万元,为治理工作提供了强力保障。
3.健全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大造声势,全面发动,在主要街道、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位置,制作宣传标语、宣传栏 (板)、公益广告、电子显示屏15处。在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设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栏,展示成果,曝光问题,累计播报专题节目29期,编发专刊和信息28篇 (条)。结合集中行动和“三线”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印发宣传资料15000余份,组织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260余人次开展专题宣传活动3次,编制了便于传唱的民谣、顺口溜15条。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短信平台,及时传递信息,倡树新风,累计发送短信500条,营造了讲文明、树新风、干群齐抓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始终,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夯实了城乡建设基础,极大提升了城市品位。
1.净化工程。采取“一扫二洗三保洁”的方式,消除卫生死角。坚持每周冲洗城区主街道2次,强化卫生保洁,加强环卫设施建设,先后投资70余万元,购买垃圾运输车5辆、洒水车1辆、垃圾桶200个,新建垃圾处理池31处、果皮箱50个。各乡镇、各部门持续开展“五乱”治理,查处违章超载、超限抛洒沙石车辆14台次,查处乱停乱放车辆1500台次,清除乱贴广告150处,规范摊位140个,治理工地乱象15处。同时,坚决关闭了“五小”企业,对污染较重的冶炼企业和化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环保治理,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2.绿化工程。大力植树造绿、拆墙透绿、拆围建绿,营造“城在林中、树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旅游城市风貌。完成绿化风格规划,编制立面设计和环境设计方案,对城区草坪、乔木等园林植物进行了修枝整形,清除枯枝败叶和杂草,全面维护园林绿化设施。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多栽树、栽好树、栽大树,投入资金15万元,在金桥公园、重要路口摆设了花盆或花柱点缀扮靓城市,更换和补栽城区大小树1500余株,坚持重大节假日全城摆放鲜花,做到四季见花、城区“花多绿多”。
3.美化工程。以城乡风貌塑造和优美示范工程为重点,按照“四注重、四提升”和“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实现了城区管网全部下地,对民房统一进行彝族元素和川南民居风貌改造,对城区所有街道路灯、灯柱及灯管进行特色打造。完成罗回农贸市场新建、城区破损道路改造和7个彝家新寨房屋户型、民俗广场、人行步道、景观平台设计工作,加快推进罗回老街、迎宾路、滨河路护栏改造和滨河路建筑立面改造设计工作。扎实开展城区主干道店招店牌专项整治,对店招店牌进行了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大力整治违规搭建,严格杜绝新增违章建筑,逐步拆除历史遗留违章建筑。
4.亮化工程。坚持“突出特色”,完善城区亮化方案,加快推进亮化设施建设,对道林子景区和重点路段实施亮化引导,色彩斑斓的夜景成为金口河休闲旅游一大亮点。投入资金60万元,维护和更换了城区现有亮化设施,实现城区进出口通道、主干道两侧楼宇及背街小巷亮灯率达100%,并完成总投资1200万元的全城亮化设计方案。对城乡市政设施同步亮化设计,注重完善配套,倾力打造了山地文化体验村—胜利村、生态休闲旅游村—五池村和彝族文化特色村—林丰村,近郊的新乐村、胜利村、迎新村全部实现亮化,展示了乡镇文化特色,提升了城市形象。
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全区发展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范畴,科学谋划,统筹考虑。通过努力,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1.与城乡统筹建设结合。围绕建设“精品山城”的目标,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城市新区、县域新村规划编制;与红华公司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将红华公司生活区纳入全区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全面启动迎宾路、带状公园、罗回步行街建设前期工作。坚持尊重客观规律、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村镇基础设施差、村庄布局散乱、镇村环境差等问题进行了治理。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镇延伸,努力使城乡文明共享。目前,全区镇村新铺设给排水管网30公里,新 (改)建农贸市场2个、公交车站 (点)5个、垃圾中转站2个、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3处。
2.与创建“省卫”城市结合。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作为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载体,把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环保指标、市场街巷、城中村作为创卫重点攻坚对象,大力实施“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四大工程,与业主签定“门前五包”责任书10000余份。清除乱贴乱画,清理卫生死角,清运垃圾15吨,拆除门前乱搭乱建5处,新增绿化面积3800平方米。开展背街小巷、集贸市场专项治理。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垃圾处理场投入试使用,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使用,交通干道、街巷和公共场所实现全天候清扫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3.与改善和保障民生结合。坚持民生优先的理念,常思利民之举、善出利民之策、大办利民之事,力争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完成解放村农综开发建设,治理水土流失4平方公里,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400立方米,解决3000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加快村社道路和联户便民路建设,硬化通村、通组公路31公里,全力推进永蓑路二期工程和乐西公路峨富段公路建设,群众出行难得到极大缓解;突出农家“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实施庭院环境绿化美化。截止目前,全区改厨2500户,改厕和改圈2400余户。
4.与彝家新寨建设结合。按照“统筹规划、连片建设、集中打造、梯次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建成彝家新寨和新农村建设综合体13个,新建农房255户,改 (扩)建农房636户。高规格、高标准启动和平彝族乡迎春村、桠溪村、共安彝族乡大板村、金河镇铜河村、永胜乡桅杆村的彝家新寨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正逐步融入优美的田园风光。大力推进“六有六无六不出村”建设,全区农户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75%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人 (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全区半数以上村的垃圾实现户集、村收、镇运、县 (市、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