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青 梁兴英
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要求*
刘 青 梁兴英
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键所在。农业科技人才作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其素质高低将决定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效与速度。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素质上下功夫。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人才;人文素质;品德修养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的根本出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键所在。农业科技人才作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其素质高低决定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效与速度。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适应农业科技创新需要的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
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随着农业本身的发展情况来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十二五”农业取得新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在现代农业发展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需要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支撑。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水资源等农业资源相对紧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降至1.4亩以下,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每年农业灌溉缺水约300亿立方米。从今后的趋势看,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对农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资源约束越来越紧、水旱灾害影响加大、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等诸多压力下,要保持粮食自给率90%-95%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800亿斤以上,肉、蛋、奶、果、菜等主要农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食用和加工需要,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迫切需要大幅度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农业动植物新品种、优质高效种养技术和成果的转化推广,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粮食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而要提升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支撑。从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所走过的道路来看,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主要推动力。当前,生物技术已成为引领未来农业的前沿领域,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高新技术也将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农业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科技的贡献。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期。但我国农业依然靠天吃饭,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消耗过大、劳动者素质低下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素质的要求十分紧迫。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不断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进程,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使我国农业逐步摆脱靠天、靠土地和水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尽快转向靠现代装备、现代科技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增长轨道上来。而这一切,离开农业科技人才素质的提高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三)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支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世界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把农业的发展、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农业发展与农业资源良性循环的相关性更为突出。据统计,我国有40%的耕地处于不断退化的状态,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的速度在退化;旱涝灾害、病虫鼠害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最近100年我国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1.1℃,高于0.74℃的全球平均升温水平,极端性气象灾害显著增加。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创新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良性互动,有效缓解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的过度使用和对生态环境的损伤,确保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创新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
(四)应对全球化挑战、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支撑。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农业的国际竞争,而农业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间农业科技水平的竞争。近年来发达国家依靠其科技领先优势,不断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国内市场面临国外农产品进口竞争压力空前加大。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水平不断提高,调控措施日趋强化、多样和隐蔽,产品检验检疫等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加强,我国园艺、养殖等优势农产品出口阻力日益加大。目前,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等进入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市场,并购境内农产品企业的规模不断加大。以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体的外资入侵对我国涉农产业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大豆压榨业是最先受到外资入侵并损失惨重的行业,外资在国内建立大规模现代化大豆加工企业,进口大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国内企业大面积停产,豆农蒙受巨大损失。我国种业也正遭遇外资的大量渗透,跨国公司的进入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生存空间,同时又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对我国种子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应对农产品国际竞争,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依靠科技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依靠科技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抵御国际市场的冲击,保障产业安全和发展壮大。而这一切,显然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素质的提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主要支撑点,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对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还比较落后,农民生活总体上还很贫困,农村面貌亟待改变。农业科技人才的科研条件和环境在不少地方还很落后和艰苦。这就需要农业科技人才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原则,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并在实践中自觉地按照共产主义道德规范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在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业科技人才要适应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就必须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改变农业和农村落后面貌的强烈责任感。
(二)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在知识信息剧增,知识更新及老化的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农业科学将更多地与其它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相互渗透融合,形成许多新的交叉学科,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这就要求农业科技人才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上下功夫,力图形成既广博又精深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最新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这是农业科技人才胜任本职工作的智能基础。科学技术发展史表明,基础科学在全部科学知识中是最稳定、最不易老化的部分。打牢专业基础的根底,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农业科技人才还要了解相邻学科及必要的横向学科知识和发展趋势,了解书本之外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包括各学科的发展动态、市场信息、经营方向、政策法律等等,这是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
(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所谓“科学的思维方法”,指的就是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以科学方法论为指导进行思考。科学的思维方法会使农业科技人才的思路更宽阔,思维更敏捷,更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把握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方向,而且向多能化、国际化人才的方向发展,为解决重大的科技问题提出关键性对策,从而在科学上作出创新性的贡献。因此,农业科技人才应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严格地、实事求是地遵循事物发生发展规律展开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既能够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获得准确无误的试验数据,采用先进的方式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取得更接近于客观世界的规律,又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或文字表达,指导众多人员来完成先进的事业。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人在心理形态方面比较稳定的特点,包括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两部分。一个人心理素质的优劣将对他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决定着他人生的成败。农业是艰苦的行业,农业生产受到不可预见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周期长,难以出成果。这些都决定了农业科技人才要能够忍受清贫,耐得寂寞。当有困难和不被重视时,要自尊、自重,不为利诱所动;当顺利和取得成绩时,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也就是说,农业科技人才要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敢于承担风险,能够承受各种挫折与失败。一个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在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条件下,还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这是决定人才成功的重要素质。
(五)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出色的组织才干。当前,科技进步不断突破人类认识的已有境界,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交叉渗透,产生了众多新的跨学科领域,探索的课题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很多研究课题单靠一个人、一个专业已很难有所作为,只有依靠组织和协调各类人员和要素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农业科技工作也和其他科学研究工作一样,多学科互相交叉,融合发展,需要较多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无私合作完成一个项目。所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农业科技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单靠个人能力解决大科研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能够与人合作、能够组织协调各种人员和要素产生合力就成为农业科技人才实现创新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要求。
农业科技人才作为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中的一部分,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经济的振兴。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就必须在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上下功夫。
(一)采取多种学习形式,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毛泽东早就说过:“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我们面前的工作是很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很不够的。因此,必须善于学习。”[1]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在职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技素质。一要有目的、有计划选送农业科技人员到各类大专院校接受短期培训,更新知识。二要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在职参加函授、自修学习或脱产参加研究生班的学习,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三要有针对性地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骨干人员出国留学和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服务。
(二)加强实践锻炼,增强农业科技人才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农业科技人才要将所创造、占有的知识运用于经济生活中,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创新,进而对社会的增长速度和方式以及经济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实践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通过劳动改变身外的自然,“也就是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的控制。”[2]对农业科技人才进行实践锻炼要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对于年轻农业科技人员或缺乏科研经验的人才,要放到科研第一线,担当科学研究重任,使他们独当一面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二是农业科技部门之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科技人员相互交流,使他们在多种环境中经受锻炼,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与才能,丰富研究工作经验,提高科研效率。三是有目的地选派中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到基层科研单位和农业基层部门锻炼,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创业的作风和科学研究能力。四是有意识地给农业科技人才下达某项专门的科研项目或其它棘手的工作任务,以培养他们的独立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尊重知识与人才,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需要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实用型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只有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使科技人才的潜力转变为现实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一要正确认识农业科技人才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摒弃不重视农业科学技术、不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错误观念,形成热爱农业科学、尊重农业科技人才的社会风气。二要切实改善农业科技人才的物质待遇,正如邓小平早就说过的:“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3]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改善农业科技人才的住房、工资、福利及其他方面的物质待遇。另一方面,要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才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只有转变观念,尊重人才,切实关心农业科技人才的精神和物质生活,正确使用人才,才能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专心致志地为农业科技创新做贡献。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人文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的人文素质,关系到农业科技创新和“三农”问题的解决。作为一项特殊的人文活动,农业科技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有着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既要坚持把德育放在人文教育的首位,又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以确保农业科技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和继承的辩证性。二要坚持时代性原则,既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又要确立符合时代要求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规律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观,实行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确保农业科技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体现时代的要求。三要坚持系统性原则,把农业科技人才人文素质教育放到农业科技人才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去,确保农业科技人才人文素质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四要坚持差异性原则,既要体现不同农业科技人才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又要体现农业科技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可调性,确保农业科技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农业科技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11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2.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92.
(责任编辑 张讯)
book=52,ebook=52
刘青,中共烟台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教授;梁兴英,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教授(邮政编码264000)
C969:S
:A
:1672-6359(2012)03-0067-04
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山东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问题”(2010R KGB1120)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