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搏骤停四例急诊救治分析

2012-08-15 00:45陈立峰
中国全科医学 2012年17期
关键词:校医院纤颤心搏

陈立峰,彭 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扩招后使相当一部分社会精英聚集在高校社区内,校医院所服务的人员增加。如何建立校区内医疗体系 (EMSS)、应用救护新概念、实实在在地做到健康校园则是每一位高校医务人员的新课题。笔者就参与某高校4例心搏骤停院外心肺复苏术 (CPR)急救与生存链的“五早”,即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早期救治以及心搏骤停后的救治措施[1]应用心得进行分析和总结。

1 病例简介

患者1,男,19岁,河南籍在校大一新生。平素体健喜欢运动,2005-09-17 T 9:00在校内打篮球时突觉胸闷窒息,随之倒地不省人事,众同学立即抬至校医院。即查血压、心跳全无,遂进行现场急救,行CPR,ABC步骤进行施救,同时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 mg,建立静脉通道。9:30分左右恢复自主循环,血压60/4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0次/min。同时到达的120救护车心电监护仪亦呈现同样显示,并由120救护车送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途中出现心室纤颤,送至急诊科全力抢救仍死亡。

患者2,女,30岁,本校职工家属,平素体健。2006-01-28 T 16:00在距本院100 m处住房内,使用天然气型热水器洗澡,因洗澡时间过长,近5:00家属唤之,无应答,急忙打开门发现患者仰躺在地,停止呼吸,遂来我院求救。笔者到现场后查患者面色樱红、口唇樱红、呼之不应、光反射消失、呼吸和心跳停止、血压测不到,即令人打开门窗,关闭热水器,躯体盖棉被保暖,呼叫“120”急救。笔者就地取单人左侧位跪式,先在病患左胸前猛叩击2下,再按ABC程序进行施救[1]。10 min后患者出现反应和自主呼吸。遂将其移至室内床上继续施救。当时查血压101/58 mm Hg,心率70次/min,呼吸14次/min。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2 mg,给予吸氧,同时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 mg。其后由120转至市急救中心,进行高压氧等综合治疗。6 h后脱离危险。第2天随访,患者仅觉头重、懒言、胸按压处疼痛。4 d后患者一切正常[2],随访至今未出现后遗症和并发症。

患者3,女,20岁,在校大二学生,河北籍,曾在北京阜外医院确诊为家族性扩张性心肌病。该同学平素无不适,并常参加长跑。2008-03-24 T 19:30在运动场与同学边交谈边散步时突然倒地,唤之不应。当时周围同学误以为癫痫发作,后见面色改变,遂打电话至校医院,同时拨打120电话。校医院值班医护人员20 min后赶至现场,120救护车已在现场并宣布患者已死亡。

患者4,男,20岁,在校大一学生,河北籍,入学前罹患有心肌病,并告知同室同学以防不测。2009-10-19 T 2:17同学发现其昏迷不醒,四肢发冷,即到校医院求救,2:25笔者赶至现场,即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展开CPR急救,按照CAB步骤行CPR救治,2 min后肌肉注射肾上腺素2 mg,继续按CAB步骤进行救治,同时令其他同学呼叫120,约1 min后患者四肢回温,心跳约90次/min,伴期前收缩,呼吸24次/min。随之口唇红润,有潜意识,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2:36在吸氧中转移至校医院后交至120急救车。最后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接受治疗,院外诊断心搏骤停原因待查,循环障碍,心肌病,预激综合征。

2 讨论

2.1 早期识别救护 心搏骤停至CPR开始的时间,是猝死患者预后以及脑复苏成功的关键,突然意识丧失心搏骤停后最初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内是抢救危重患者最重要的时刻,医学上称为“救命的黄金时刻[3]”。在此时间内,抢救及时正确,生命有可能被挽救。本组患者2、患者4由于周围人及早发现,通知医务人员及时赶至现场实施积极有效救治,成功复苏存活。患者3最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不熟悉环境,20 min后才赶至现场。而当时在场人员刚开始没意识到是心搏骤停而后来也仅限于拨打急救电话,而缺乏急救常识未行CPR救治最终未能挽救该同学的生命。

2.2 早期CPR 在不能即刻电击除颤时,应立即行胸外心脏长期按压。有效、节律的胸外心脏按压和放松期间的主动脉与右房间的压力差,是CPR期间心肌灌注的主要因素,此压力差也是CPR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脑部血流灌注,因此可简化CPR流程,可将ABC步骤操作为CAB,按压通气比30:2,胸外心脏按压深度达5 cm。

2.3 早期电除颤 现已清楚,心源性猝死大多为心室纤颤所致,迄今为止国内外治疗心室纤颤的最有效方法是电击除颤[4],在没有除颤器的情况下,可先向心前区猛击两下,替代电击。在有除颤器而来不及用示波器的情况下,可盲目连续除颤3次,所用能量≥200 J,操作越早转复成功率越大。患者1在示波器出现心室纤颤时没能在120急救车内及时电除颤,以致到达目的地后最终死亡。

2.4 早期救治 尽快建立人工气道,早期开放大静脉,以备及时应用各种药物,保证复苏的顺利进行及高级生命支持疗法,患者1在早期进行了积极治疗所以有了第一次的生命活动迹象,患者2和患者4则也是及时采取了早期救治,为最终成功救治创造了有利条件。

2.5 早期心搏骤停后救治 当患者恢复自助循环后,只是心搏骤停救治的开始,若能提高患者出院存活率和神经功能预后完好,需要多专科领域的综合性救治。当然还包括亚低温治疗导致心搏骤停原因的治疗,患者2和患者4都曾在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综合性治疗,几年来追踪患者2无任何后遗症和并发症,患者4除1年后因预激综合征发作短暂昏迷1次外,未再有其他并发症。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CPR中,医务人员默契的技术配合,医患人员的后期治疗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面对繁重的医疗任务,高校医务人员,应当重视急诊急救工作,使之能从容应对灾害与突发卫生事件,除不断加强学习应用新技术外,还应熟悉工作区域和环境、服务人群。加强相对固定人群的疾病监测。如患者3和患者4同为心肌病,而此类病以北方多见且年病死率高达10% ~20%[5],若有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患者4因事前告之同学自身疾病故能及时获救。

在校医院加强急救体系外,应充分发挥整体化急救网络功能,加强和120系统的沟通,建立协同机制,共同构成社会保障体系,使“五早”措施环环相扣,还须一提的是,在广大师生中普及CPR简化流程技术,不能把抢救危重患者、意外伤害患者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为此还要立足于现场依靠“第一目击者”才能不失时机地有效救护,尽可能使更多的危重患者有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和机会。

1 美国心脏病协会.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S].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0.

2 陈立峰.心跳骤停10分钟院外抢救成功复苏1例[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3(3):36.

3 张明,花海明,龚翔.院前心肺复苏454例成败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1322.

4 张新颜,于学忠.现场心肺复苏中电除颤技术的发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349.

5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 [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79.

猜你喜欢
校医院纤颤心搏
10秒钟之内的决断(上)
——心搏骤停的漏诊
大学里比食堂挨骂还多的地方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心电图心博识别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浅谈首师大校医院党建工作
突然倒地怎么办?
浅谈高校校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远程磁导航指导下加强肺静脉前庭消融策略治疗心房纤颤有效性研究
新医保制度下四川大学生医疗消费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