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纤支镜取活检患者的护理及安全管理

2012-08-15 00:50焦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2期

焦海燕

(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三门峡 4721430

目前,经纤支镜取活检是诊断喉部肿瘤及肺部肿瘤的重要检查项目。然而,在检查中会出现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伤害。我科于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采用日本奥林巴斯1T-150电子支气管镜对54例患者进行了纤支镜取活检检查,本文将护理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接受纤支镜检查患者中,男 48例,女6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5.6岁,其中会厌肿瘤3例 ,声带肿瘤37例,肺部肿瘤14例。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将2%利多卡因和3%的麻黄碱溶液经鼻咽喉粘膜表面麻醉各3次后,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一软枕,使头后仰,协助医师消毒环甲膜,经环甲膜注射利多卡因2mL,注射后手按压针眼并观察患者呼吸,若病变在气管,注射后应迅速扶患者坐起。

1.2.2 经纤支镜取活检的护理要点

①心理护理:患者心理压力大,表现为焦虑、忧虑,加之检查前告知患者和家属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是导致患者出现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的原因之一[1]。如果过度紧张,配合不佳会影响检查结果,因此,首先应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初步估计,尽力打消其顾虑与不安,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不良心理反应,以最佳状态完成检查。②检查前护理。a.检查前常规做血压、心电图、术前三项检查,询问患者有无麻药及药物过敏史,以防发生意外。b.给患者讲解检查并取活检的意义及操作过程中怎样配合的注意事项,患者应在检查同意书上签字。c.检查前禁食水8h以上,术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和阿托品针剂,缓解患者情绪和减少口腔分泌物有利于检查。d.用品和药品的准备。检查前经口吸氧,准备2%利多卡因针,配制0.1%肾上腺素针0.1mL加0。9%生理盐水针4mL术中备用止血,常规准备血压计、听诊器、输液架、碘伏,备好急救药品,如:0.1%肾上腺素针、地塞米松针、多巴胺针、洛贝林针等,准备活检容器及玻璃切片等。③检查中护理。a.检查中指导 指导患者自然呼吸,尽可能放松,观察呼吸,测量脉搏,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及时采集照片,需要时经侧管给予2%利多卡因溶液再次麻醉。如患者出现憋气,面色及口唇发绀伴烦躁等喉痉挛发生,应立即扶患者坐起,停止检查,扣拍其背部,并做深呼吸,给予高流量吸氧,安慰患者紧张情绪待症状消失。b.配合医师取活检时,动作应迅速、准确,选择不同点位夹取,由浅入深。④检查后护理。咯血是纤支镜检查最主要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发生生命危险[2]。因此,取活检完毕,患者安静休息,观察有无咯血和不良反应至少10min,无不适方可坐起并停止吸氧。告知患者口鼻可能有少量出血,无需紧张,术后2h饮少量水慢慢吞咽,无呛咳等不适可进食。

2 结 果

本组5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2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发生喉痉挛,采取适当措施后症状自行缓解,1例操作中对麻药产生耐受,据报道,表面麻醉最大剂量可达600mg[3],麻醉药过量会使患者气道反应性降低,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反射迟钝容易造成误吸和感染,或者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造成感染和窒息。该患者麻药使用已接近最大剂量,终止检查。所有患者未发生出血不止、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3.1 重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全面评估患者,签纤支镜检查并取活检同意书。充分告知活检术的潜在危险,使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配合,签同意书后再检查。对有严重心肺功能损害患者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缓解应在内科医师监护下进行检查。操作前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第一次咽喉表面麻醉后应观察患者反应10min,如出现喉部紧缩感、胸闷等不适,立即按过敏性休克进行抢救。

3.2 建立纤支镜检查登记册。检查前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压、脉搏、有无药物过敏等进行登记。

3.3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活检的诊断率主要决定性因素是病变的大小,当病变直径>2cm时,正确诊断率可达到42%~76%[4],同时也包括患者因素、护士的操作技术及活检钳的咬合力。为了提高活检诊断的阳性率,要求专科护士操作娴熟工作中不断强化操作技能培训,增强急救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也包括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增强责任心,尽一切努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1] 孙慧,张文杰.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8):1570.

[2] 王爱明,王卫红,李玉德.129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发症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1.

[3] 叶江枫,赵中.纤维支气管镜术前利多卡因麻醉死亡2例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0,6(1):77.

[4] 李强.呼吸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