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代萍 陈志红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骨科,贵州 兴义 56240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 命不断提高,社会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骨关节炎的患者也不断增多。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对于骨关节炎的治疗,也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涌现而出现新的方法,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已逐步成为临床上治疗膝部骨关节炎和重建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手术后减轻症状,消除关节疼痛,重建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通过手术,部分长期卧床患者重新获得了站立、行走功能。我院至2007年11月至2011年3月以来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患肢的早期锻炼及康复指导,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例,均为单膝置换,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55~72岁,平均64.5岁;骨性膝关节炎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病史6~12年,平均8年。住院时间12~21d,平均16d。术后随访3个月,日常活动逐渐恢复正常。
2.1.1 心理护理:关心鼓励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膝关节置换的相关知识,打消患者对手术产生的顾虑。患者刚入院时心理比较紧张、焦虑,担心自己万一手术失败,会给今后生活带来不便。护理人员通过主动介绍病房环境以及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人工膝关节的优缺点、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手术时间、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及预后情况,从而使患者消除紧张感,使其产生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指导患者作术前适应性锻炼:作有效咳嗽、深呼吸,进行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为术后功能锻炼作好基础。此期锻炼的目的在于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恢复体力,增加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因患者锻炼时常有疼痛,程度不一,因此不必要求过高,以免影响术后康复。
2.1.3 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
2.2.1 基础护理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30min测量T、P、R、Bp一次,老龄患者要注意观察心肺功能、伤口出血量等情况。严重合并症的患者,术后应在重症监护室观察,病情平稳后返回病房;②伤口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除造成患者痛苦不安外,重者还可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以及手术关节的功能恢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术后早期疼痛多因手术创伤引起,麻醉止痛剂或杜冷丁50~100mg肌注等可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或使用连续性止痛泵,定时定量经静脉均匀地注入止痛剂,效果也很好。大多数患者随着伤口愈合及关节功能的逐渐恢复,疼痛都能缓解[2]。③卧位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应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将患肢抬高,气垫放于小腿部,使腘窝悬空。利用重力作用使膝关节保持伸展位[3]。
2.2.2 术后患肢膝关节的局部冰敷
促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肿胀、疼痛,减少出血。冰敷时须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患处,冰块不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并及时更换。
2.2.3 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每小时1次,6次平稳后可停止。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湿情况,如有渗湿及时给予更,保持引流管通畅、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状,术后48~72h引流量低于50mL即可拔除引流管。
2.2.4 预防褥疮的发生
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为了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应定时给予患者翻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渣屑。患者骶尾部、肩胛部、足跟部予50%红花酒精涂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2.2.5 预防坠积性肺炎及泌尿系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每日以食醋熏蒸消毒病房。指导患者作深呼吸,多饮温开水,翻身时拍背,尽力将痰咳出。必要时可作雾化吸入。留置尿管每日予膀胱冲洗及尿道口护理1~2次,能自主排尿后,拔除导尿管,保持会阴部清洁。
2.2.6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可达47.1%[4]。长期卧床制动是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术后第1天应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肢端有无肿胀、皮肤温度等情况。患肢予抬高20°~30°,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包扎,松紧适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钙2500U,皮下注射,每天1次,防止血栓形成。
2.2.7 饮食护理
术后应注意营养摄入,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易消化吸收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抵抗能力。
2.2.8 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做踝关节屈伸活动,利用肌肉促进静脉回流;第2天,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力量锻炼;第3天,练习直腿抬高运动;第4天,练习膝关节屈伸运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液回流,减少患肢肿胀,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以使用CPM机进行锻炼,它能够在床上缓慢地伸屈膝关节,以恢复膝关节和下肢的运动,促进下肢消肿和改善下肢的静脉血流。关节活动幅度除了CPM机被动锻炼外,更重要的是主动锻炼。术后3~4天以屈膝30°开始,每日增加5°~10°,每次30~60min,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适当休息,以患肢无不适为宜。手术后2周,将获得0°~90°°的活动幅度为[5]。当膝关节完全伸直,能够将整个下肢抬离床面,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下起床,下地,并开始扶拐站立和跨步行走。下地前先坐在床边练习膝关节屈曲,然后伸直,每日多次锻炼。康复锻炼时应注意,早期离床,扶助行器下地活动,助行器适用于初期的行走训练,双手扶助行器向前移动,先迈出健肢,再移动患肢跟进,进行体力恢复训练,防范并发症。由于康复锻炼时疼痛无法避免,所以医护人员应注意对病情充分说明,给患者以鼓励,感情上支持,理解。康复计划要切合实际,运动时在不影响效果的情况下动作尽量平缓,锻炼过程中注意适量休息,强调安全性,避免受伤,在厕所,走廊,病房等处要注意给予保护,防止意外创伤或骨折,尤其是在术后刚下地活动的几天内。
2.2.9 出院指导
术后2周,即可拆线。出院后患者须继续坚持功能锻炼,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3个月内患者锻炼时应遵循站、坐、蹲的原则,防止关节肿胀、疼痛,以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平时应减少患膝的负重,下蹲幅度尽量要小。上楼梯时,健肢先上,拐杖与患肢留在原阶,健先患后。下楼梯时,患肢和拐杖先下,再是健肢,患先健后。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返院复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
对2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后进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优(>85分)17例,良(70~84分)2例,中(60~69分)1例,差(<59分)0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成功取决于主刀医师的精湛医术、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早期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挛缩,减少并发症。精心的护理、密切的观察、是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
[1] 郝玉玲.现代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8.
[2]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0:363-365.
[3]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25.
[4] 关振鹏,吕厚山,陈彦章,等.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5,47(20):1317-1320.
[5] 杨庆铭,谭延斌.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读物[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9: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