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截肢患者中的应用

2012-08-15 00:50严继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2期

严继莲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深圳 518118)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最终达到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状态的目的[1]。由于截肢造成永久性肢体缺失,从形体上、生理功能和心理上都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对治疗和护理极为不利。因此,做好截肢患者的人性化护理,解决其护理问题,鼓励他们面对现实,树立战胜伤残的信心,增进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我院骨科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8月对收治的20例创伤所致截肢的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8~55岁,平均30岁。前臂截肢5例,上臂截肢2例,小腿截肢8例,大腿截肢5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工伤事故5例,爆炸伤3例。本组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有效的治疗和人性化护理,均能接受现实,痊愈出院。

1.2 方法

依据本组患者的病情、主观感受、情绪反应等评估出不同的护理诊断,其中最主要的护理问题有:①有休克的危险;②心理失衡(自我形象紊乱、自尊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③疼痛;④知识缺乏等,并针对护理问题进行人性化护理。

2 人性化护理措施

2.1 病情观察及护理

本组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入院后有部分患者处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状态。故要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皮肤黏膜色泽和温度、周围循环、尿量等,正确估计休克程度,建立特护记录。在快速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完善术前准备,争取抢救时机,并为尽快手术赢得时间。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即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5~30min巡视病房一次,注意神志、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及伤口引流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并针对并发症进行护理,为防止血管结扎线脱落或伤口感染而出现残端急性大出血,应在患者床旁准备止血带及足够的砂袋。

2.2 心理护理

2.2.1 心理支持

术前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解除患者对截肢的思想顾虑和精神压力,以取得配合,以免延误治疗。术后首先让患者接受截肢是既成事实,肢体丧失不是世界末日,不要一味地沉陷在失去肢体的感伤中,护士要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消除自卑心理,正确面对人生。

2.2.2 安排合适的病房环境

把患者安置在单人或双人病房,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将情况相似、年龄相仿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让患者们进行经验交流及思想沟通,这样更有利于他们接受现实及积极治疗,消除抑郁心理。本组有一例患者经评估可能有轻生的念头,立即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的单人房间,并先检查病房里面的设施是否安全,把可能自伤身体的物品如锐器、绳子等都清理好,并加强巡视。

2.2.3 协助患者重新设计自我形象,恢复自信

患者截肢后肢体残缺,出现自我形象紊乱,术后心理负担沉重。此时,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热情与患者交流,帮助正确认识残疾,接受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虽然失去了肢体,但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协助他们重新设计自我形象,帮助他们设计切实可行的谋生手段,对他们现存的优点、积极处事的态度给予肯定,并适度地表扬,以增强自信心。

2.2.4 尊重患者人格,鼓励患者面对现实

患者截肢后有悲观情绪,同他们交谈时言语要谨慎,多讲一些成功典型病例,使其感到激励,看到希望。多安慰鼓励患者,使其放下思想包袱,勇敢面对现实,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护士在操作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部位,避免全身裸露;在检查、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尊称患者姓名,切忌以床号代替姓名;和患者沟通时尽量满足患者在社会地位上及单位上的称呼,根据职业的不同称老师、师傅、教授或其他职务等,为患者找回一种被人尊重的自信,同时也和谐了护患关系。

2.2.5 及时了解患者需求,给予主动服务

由于肢体残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询问患者,了解患者所需,尽量协助他们洗漱、进食、排泄及个人卫生,尽量将所用物品放于患者方便取用的地方,提高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2.2.6 争取亲人的合作

人在逆境中特别渴望得到亲人、朋友的关怀、重视和照顾,截肢患者更希望得到亲人的安慰、关心与照顾,害怕亲人嫌弃。应劝慰家属不要在患者的面前流泪、埋怨,要理解患者,并从各方面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感到亲情的温暖,从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2.7 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

患者在截肢术后的日子里社会适应能力有所改变,术后大多患者都沉默寡言,受不了亲戚朋友们那种怜悯而怪异的眼光,不想出去散步,不想见任何人。此时,要多与患者交谈,举出相关患者康复良好、生活质量较高的成功例子,借此来帮助他们摆脱害怕社交和自卑、孤独等困境,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消除心理障碍,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尽快适应新的健康行为。

2.3 疼痛的护理

患者的疼痛反应是很不愉快的感觉,如护士对这些反应置之不理,缺乏同情心,都会使患者的疼痛感增加。护士只有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调节患者的情绪,术后引导患者注视残端,或在伤口无渗血、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指导患者用手轻拍叩击残肢末端,使患者从视觉和触觉上体会到肢体确已缺失这一事实,才能提高患者的疼痛阈。护士要恰当地向患者解释疼痛的机制,显示出理解患者的痛苦,安慰患者,对行为反应过激的患者要进行耐心劝解,以防止影响其他患者。对强烈克制的患者,给以鼓励,并允许他们呻吟,必要时应用镇痛剂,配合热敷理疗等,让患者慢慢摆脱幻肢痛。

2.4 做好知识宣教

①术前告知截肢的方式,手术过程、饮食等,告知截肢后早期有患肢痛的出现,让患者有初步的了解。②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维持肢体残端于功能位,同时指导残端功能锻炼的方法,为安装假肢作准备。加强对残肢护理知识的教育及体重承受限度的宣教,指导正确使用拐杖,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③本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安装义肢,出院时告知患者安装义肢时间一般为术后6个月,残端软组织收缩已定型时[3]。④出院后定时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提醒其复诊时间,使患者在院外仍感受到医护人员人性化关怀的指导。

3 效果与体会

通过对截肢患者实施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人性化护理,给患者以真切、实在的体贴和关怀,使患者感受到医院人性化关怀的温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痊愈出院,并很快地回归社会。笔者认为,人性化护理是现代护理服务的模式和范畴,是整体护理内涵的延伸,是医院人文文化的体现,是护理工作的目的和责任。因此,在护理患者时,不仅要注意观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还应该为截肢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更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促进其身心全面康复。

[1] 宋月梅.人性化护理对住院患者心理应激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1):2316.

[2] 朱建英,叶文琴.现代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50.

[3] 黎伟珍,朱华燕.截肢患者心理特点与截肢术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09,30(20):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