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75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2012-08-15 00:50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2期

刘 双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区人民医院,北京 102600)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1],常发生于50岁左右围绝经期的妇女,期发病与雌激素水平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避孕药的滥用等,使得本病明显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并且有资料称,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与绝经后患者不同[2],但本观点在学术上还存有争议。笔者以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75例,以是否绝经为分组标准,分为绝经组和绝经前组,绝经前组24例(32.00%),年龄在28~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7±8.67)岁;病程在3个月~3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7±0.57)年;绝经组51例(68.00%),年龄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65.42±6.32)岁;病程在2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0.85±0.61)年。

1.2 临床分期与组织分级标准[3]

以国际妇产科协会1982年的分期法为标准,将子宫内膜癌分为0期(腺瘤样增生或原位癌)、Ⅰ期(限于子宫体的癌症)、Ⅱ期(已侵犯宫颈的癌症)、Ⅲ期(扩散至子宫以外但未超出真骨盆的癌症)、Ⅳ期(癌症超出真骨盆或侵犯膀胱或直肠)五个分期。其中Ⅰ期根据组织学分类又分为G1级(高度分化腺癌)、G2级(中度分化腺癌)、G3级(未分化癌)、G4级(未定级)4个亚期。

1.3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深度浸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计数数据进行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

绝经前组表现为月经经期缩短、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加等月经异常者18例(75.00%),不规则出血3例(12.50%),阴道排液增多2例(8.33%),性交出血1例(4.17%);绝经组表现为不规则出血34例(66.67%),阴道排液增多15例(29.41%),下腹疼痛2例(3.92%)。绝经前组以月经异常为主要表现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症状,绝经组以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症状,故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临床分期

绝经前组Ⅰ期11例(45.83%),Ⅱ期8例(33.33%),Ⅲ期3例(12.5%),Ⅳ期2例(8.33%);绝经组Ⅰ期25例(49.02%),Ⅱ期17例(33.33%),Ⅲ期5例(9.80%),Ⅳ期4例(7.84%)。两组患者的各个分期所占比例见无显著差异,P>0.05。

2.3 组织学分级

绝经前组的组织分级为G1级14例(60.87%)、G2级7例(30.43%)、G3级2例(8.7%)、G4级0例;绝经组的组织分级为G1级24例(47.06%)、G2级13例(25.49%)、G3级12例(23.53%)、G4级3例(5.88%)。绝经前组G1、G2级分化程度较高的比例显著高于绝经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肌层浸润情况

绝经前组肌层浸润深度>1/2者3例,占12.5%,绝经组肌层浸润深度> 1/2者15例,占29.41%,经统计学分析,绝经前组与绝经组的浸润深度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2.5 淋巴结转移情况

绝经前组有淋巴结转移者1例,占4.17%,绝经组有淋巴结转移者12例,占23.53%,两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2.6 5年生存率

绝经前组24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79.17%(19/24),绝经组51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62.75%(32/51),两组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患者雌激素高水平刺激以及缺乏孕激素对抗有关,以上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增长过快而发生癌变[3,4]。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不稳定、月经周期紊乱等导致机体雌激素高水平,所以子宫内膜癌在绝经期妇女中的发病率较高。但由于近年来避孕药、性激素等的滥用,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年轻化,但绝经前后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特点有无差异仍无定论。子宫内膜癌为恶性肿瘤,其预后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有关。临床分期越高、肌层浸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有淋巴结转移者其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反之,预后较好。本文研究得出,绝经前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不同于绝经后患者,绝经前组的浸润程度较轻,组织分级较高,淋巴结转移较为少见,5年生存率较高,预后较好,而绝经组的浸润程度较重,组织分级较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高,5年生存率低于绝情前患者,预后较差。另外,子宫内膜癌尤其是绝经前患者病程较长,可长达30年,并且大多数患者均经历不典型增生到癌变的过程,说明子宫内膜癌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这也提示我们,子宫内膜癌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对于具有月经异常、不规律出血及阴道排液等症状的妇女,应早发现,早就医,并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尽量少用雌激素类药物,以延缓癌变的发生与发展。

[1] 孙志红,吕丽娟,樊松峰,等.38例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多种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6(18):42.

[2] 朱海燕,赖爱鸾.绝经前后妇女子宫内膜癌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07.42(2):37-39.

[3]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系列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 吴丽玲.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和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