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放射科检查工作的特点与应对措施

2012-08-15 00:50齐叶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2期

齐叶青

(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853)

急诊放射科检查工作是放射诊断科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急诊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院急诊放射科隶属放射诊断科。科室的设备包括西门子CT和飞利浦DR等。经过4年多的工作经历,深深地体会到:急诊放射影像学检查是临床急诊医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检查和诊断手段。急诊工作是否及时、妥善,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安危和预后[1]。其急诊放射科工作水准也直接反映着医院的诊疗水平。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突发事件增加、交通事故增多致外伤患者明显增多。生活方式的改变、夜生活丰富,致临床急腹症患者增多。使得急诊工作量大大增加。解放军总医院日平均急诊约500例次,其中危重症患者约80例次。来急诊放射科检查约200例次,体位约700~800次。面对如此的检查任务,对急诊放射科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有较大的工作压力。且患者病情急、症状重、突发事件多,病员数量大且相对集中。患者及家属的心情急,要求多。需要我们迅速熟练地进行检查,为临床准确的诊断提供质量优良的图像资料。由于急诊放射科工作的特殊性,极易造成工作失误和差错。常见的有以下可能:①由于突发事件如较大交通事故,致急诊检查的患者较多且相对集中,秩序乱,容易造成“张冠李戴”现象。②由于工作忙乱,病情急,未能仔细阅读清检查申请单,遗漏了临床需要检查的病变部位。③标记错误、左右号、年龄、性别弄错。④由于急诊检查的特殊性,患者多数是强迫体位。由于体位不正,摄影体位常无法按操作规范完成实施。鉴于以上,要求我们急诊放射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娴熟的检查操作本领和过硬的技术水准。简要来说,可用三个字来概括:稳、快、准。

首先,要求我们技术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对待急诊患者,尤其是较大数量患者集中来诊,要能够稳定情绪。既要急患者所急,又要沉着镇定,从容应对。切忌手忙脚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甚至医疗纠纷。对于突发事件、重大交通事故等,急诊放射科检查要突出一个“快”字。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我们遵循医院绿色通道管理办法,制定了常见危急重症抢救预案和流程。做到急诊科室抢救关键措施与相关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一旦危急重症患者到达,可实行先扫描检查,后划价、记账,迅速及时的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减少患者痛苦,为重症患者争取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对较大规模的患者,要凭借经验判断轻重缓急,及时处理。并向其他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力求配合与理解。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诊断的基础之一,诊断中首先要有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获得质量良好的图像,才能结合临床等相关资料作出准确诊断[2]。对急诊放射科工作来讲,提高检查水平,准确的获得质量良好的图像资料更加重要。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认真是准确的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作为急诊放射科的技师检查前不仅要认真审阅检查申请单、核对患者的信息资料、明确需检查的部位。检查时需仔细的观察,熟练地操作。平时还应加强影像诊断知识学习,准确地掌握各种病变的影像特征,便于指导扫描。使检查有的放矢,准确的为临床获得质量良好的图像资料。

技术人员要自尊自重,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进取。临床医师和技术人员应相互尊重,及时沟通,密切合作。坚决反对“诊断第一,技术第二”的错误观念。临床上某些特殊情况下,无法按常规标准操作,这时只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与常规标准尽可能接近的方式[3]。技师可根据具体病情增减扫描,决定摄影体位。如临床申请为腹部扫描,但检查过程中发现盆腔有异常病变,可以增加盆腔检查,以助确诊。如患者危重,扫描重要脏器时如头部、胸腹等已发现明显创伤损害,危及生命。可及时与临床沟通,视情暂时放弃四肢关节等扫描,为抢救赢得时间。在急诊检查中可根据急诊诊断的特点进行反扫、减薄扫描或改变参数等。如危重症、老年患者胸部CT检查时,由于其控制呼吸运动的能力较差,特别是呼吸末期近膈肌处肺组织由于受呼吸运动影响,伪影较大,而肺尖部分影响较小。我们常采用反扫的方法,在扫描定位像完成后,从膈肌向肺尖扫描。参数不变,最终使图像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得到了临床的认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打赢一场场急诊工作的硬仗,需要我们技术人员熟练的掌握和操作设备仪器,做到人机合一,让设备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此,尚需对设备定期的维护保养。我科对使用的飞利浦DR按规定定期由工程师和技师一起进行校正,每24h进行球管校正。为了避免伪影的产生,需要我们见缝插针利用空闲时间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对软件部分及时升级。对设备环境、湿度、无尘要求按规范处理。做到持之以恒,形成制度。正是有这样有效的保障措施,才能够从容有效地应对,确保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出优质的影像学资料。

[1] 白少军,田英平,于学忠.急诊医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8):766-769 .

[2] 张云亭,袁聿德.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

[3] 张立新,刘启桐,王树芝,等.特殊情况下非常规数字化X线摄影方式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3):30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