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仕君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 红安 438400 )
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Serum Proteins,GSP)是指血清中葡萄糖与各种蛋白质发生缓慢的非酶促糖化反应的产物。各种血清蛋白质与酶的结合过程基本相同,蛋白质分子上非离子型的ε或α氨基与醛糖上的羧基形成不稳定加合物,即席夫碱,这是一可逆反应;席夫碱又可通过Amadori转位重排生成稳定的氨基-1-脱氧-2-酮糖加合物,称之为酮胺。葡萄糖与血清白蛋白或其他蛋白质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结合而形成的高分子酮胺结构称作糖化血清蛋白,其结构类似果糖胺(Fructosamine,FMN),故将GSP测定又称FMN测定。
GSP测定是反应慢性糖基化的有效指标,由于血清蛋白半衰期较短(1~3周),故GSP反映的是近1~3周内平均血糖水平,其数值与2~3周前的平均血糖浓度相关。由于血清蛋白的半衰期比红细胞短,GSP可在血糖降低后一周左右降低。GSP不受血红蛋白变异或其他可促进红细胞更新因素的影响,在妊娠、溶血性贫血、重度贫血、血红蛋白变异体增多(如HbS或HbC、高HbF血症)时不受干扰,但在白蛋白浓度发生变化的疾病(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异常蛋白血症)或急性时相反应之后的患者,GSP结果不可靠。标本溶血对GSP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
由于GSP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并不受即时血糖浓度、年龄、饮食、妊娠等急性变化的影响,对血糖浓度的临时波动反应不敏感,克服了单次血糖测定的不稳定性,所以可作为评价糖尿病近期内血糖控制水平的一个灵敏可靠的指标。
在正常人中,葡萄糖在血液中循环,并可自由扩散通过红细胞膜,红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和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大致相同。当血浆葡萄糖水平上升时,红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也上升。以游离醛基形式存在的葡萄糖,可以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分子发生反应。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的缬氨酸为最常见的糖基化位点。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一旦形成就不可逆。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基化反应的产物,并且其寿命与红细胞的寿命一致。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由于血红蛋白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糖基化水平主要取决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也与血红蛋白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若同时检测血糖、GSP、HbA1c可起互补作用,意义有如下几点:血糖,GSP和HbA1c升高幅度相同时,提示近2~3个月血糖水平较高;HbA1c升高大于GSP升高幅度,说明近2~3个月血糖控制不佳,但近半个月血糖控制较好;血糖升高,而且GSP升高大于HbA1c幅度,说明近2~3周血糖水平较高,糖尿病早期情况;HbA1c和GSP正常,但血糖明显升高,多为机体应激状态或人工输注葡萄糖液的结果,以此可作为糖尿病的鉴别依据;血糖正常,但GSP和HbA1c仍升高,说明糖尿病患者最近血糖控制较为理想而近2~3周疾病控制不理想;血糖和GSP均正常,但HbA1c仍升高,说明糖尿病患者最近2~3周疾病控制情况良好。
联合检测HbA1c和GSP,可减少测血糖的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患者,HbA1c和GSP可降低,应结合血糖水平加以判断。血糖、GSP和HbA1c组合检查可反映患者治疗中的真正状态,使医生能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具体时间。可以为临床提供较为可靠的血糖信息,而不被即刻血糖的“正常”蒙蔽,透过“正常”的血糖看到GSP和HbA1c升高,糖尿病近期未能得到很好控制的真相,使糖尿病的管理真正达到科学化[1]。总之,血糖、GSP与HbA1c三种检测反映三个不同段的血糖水平,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近期、纵向、全程的血糖观察信息,能正确地指导患者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为指导临床制定更好的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纪立农,宁光.糖化血红蛋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