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试

2012-08-15 00:50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2期

方 冰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 昆明 650118)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调试

方 冰

(昆明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云南省肿瘤医院,云南 昆明 650118)

据中国教育部不完全统计2011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650万人,加上经过金融危机没有就业的往届毕业生,2011年整体的大学生找工作人数将有近千万人。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普遍出现了包括自傲、自卑、焦虑、抵触、依赖、悲观、怯懦、挫折以及功利心理等轻度心理障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学生就业所产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并从学生自身、大学高校以及社会三方面提出调试的建议。面对心理障碍,如能及时对心理障碍进行得当的调试,恢复良好心态,对大学生就业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试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调查数据,我国2011年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大约为1800万,而当年新增劳动力供给约为2000万。也就是说,会出现200万左右的富裕劳动力,即失业人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指出,我国2011年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约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在6000万以上,即有2000万以上的专业技术岗位空余,具体表现是第一产业人才缺口218万人、第二产业人才缺口1220万人、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这两个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既有富裕的劳动力,也有空余的岗位,大学生就业状况极其矛盾,处在一个极不均衡的状态中[1]。

据中国教育部不完全统计,2011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650余万人,再加上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没有就业的往届毕业生,2011年整体的大学生找工作人数将有近千万人。以往年的人才市场人头攒动相比,今年的人才市场估计得达到摩肩接踵、举袂成幕的程度。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被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2]。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的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的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但是,约有60%的毕业生在半年内就有离职的经历,也就是说六成的大学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在半年内就会换工作。而对于收入方面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月收入为2479元,比2009届的2130元增长了349元,上升百分比大概为16.38%。然而收入的增加相对于CPI的飞涨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据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7月的CPI为6.5%,对于2011年1月的4.9%涨幅为32.65%,而对于2010年7月的1.5%来说涨幅超过了3倍。大学毕业生作为一类社会经验不丰富,而又必须不得不走入社会的特殊群体,面对极其严峻就的业形势以及难以掌控的社会、经济、政治形势,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逐步凸现出来,成为决定大学毕业生未来的关键影响因素,被学生、家长、高校甚至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1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分析

近年来,由于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致使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面临“毕业即是失业”的局面,造成了就业压力过大。再加上全球金融危机后物价的不断上涨,使大学生毕业后生活成本增加,生活压力也明显增大[3]。在这多重的压力下,面对就业,越来越多的还处于青年期到成年期转变过程中的大学生们心理出现障碍,甚至出现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疏解、调试,会给大学生的身心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般来讲,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上所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于轻度障碍,包括自傲、自卑、焦虑、抵触、依赖、悲观、怯懦、挫折以及功利等心理[4]。

1.1 自傲和自卑心理

大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其就业过程中自我认知不准确的问题,从小的养尊处优,事事顺心如意,在没有经历过挫折磨难的环境下成长,致使其过高的估计自己,心理对任何事包括就业问题都抱着俯视的态度,对未来的职业期望过大,不愿意接受条件艰苦或是待遇不高的工作,造成所谓的“眼高手低”。相对于自傲来说,一些大学生因为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专业不好,或是家庭普通无权无钱无势,觉得毫无先天优势,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往往表现为缺乏自信,过分低估自己,不敢向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去争取竞争机会,往往在竞争还没有开始之前就已经放弃争取,使其自身心理自我封闭,对就业问题不抱任何希望。自傲或是自卑心理都会使大学生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

1.2 焦虑心理和悲观心理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看着举袂成幕的竞争对手,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时常恐惧不安以及过度忧虑,尤其是女大学生表现尤为明显。就业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形式以及人数众多的就业大军,让大学生对自身就业的前景不看好,对未来职业的把握不确定性越来越迷茫[5]。悲观心理也是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所产生的,其不同于焦虑心理的烦躁不安,主要变现对自己和生活的悲观失望,对自我的价值产生严重的否定,有的大学生甚至会出现厌世的极端情绪。无论是焦虑心理还是悲观心理,都会严重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1.3 抵触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高考报志愿时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是在大学的学习中对所学专业越来越不感兴趣,特别是一些较冷门的专业,致使大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一旦在择业过程中由于专业原因受挫,抵触心理就会完全爆发,造成对任何事都有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4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主要存在于一些性格较软弱的大学生身上,在就业问题上主要变现为学生从不主动去了解就业信息,只把希望唯一的寄托在家人、亲戚朋友、老师或学校的帮助,想要依赖用社会关系“走后门”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而不是依靠自身的能力去竞争。

1.5 怯懦心理

怯懦不同于自卑,自卑是对自我价值的低估,而怯懦是表现为过分谨慎小心,常常瞻前顾后,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致使择业在关键的环节常常由于过分小心而没有抓住就业机会。到下次就业机会时会更加谨慎小心,更多的怯懦会导致再次的失败,怯懦——失败——越怯懦——再失败,如此的恶性循环,怯懦心理会最终导致自卑、焦虑以及悲观等众多心理问题的出现。

1.6 挫折心理

大学生在择业中,往往希望自己能一切随心,遇到竞争时能顺利成功,不希望甚至害怕遇到挫折。而现实往往是不如人意的,挫折、失败常常伴随其中,一旦遇到不如意,心理就会变得抵触、失落、悲观等,以至于对自己的就业道路起阻碍作用。

1.7 功利心理

功利心理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也是较普遍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择业时不考虑自身的实际需要,一味的追求大都市、高经济福利待遇、高品质的大规模企业就业,形成“只在外企当保安、不再内地做经理”的功利心理,只讲究金钱与环境,而不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择业的最终目的只为了自我虚荣心的满足,那么就业问题就成了大学生相互攀比、相互炫耀的资本,这完全是一种畸形的心理状态,严重功利心理会伴随甚至困扰人的一生。

以上这九种心理障碍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常见的、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在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几乎都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就业,因此,只要及时的进行调试,心理障碍就不会转变为心理疾病,不仅对大学生的正常就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可以对人生的成功有积极地意义。

2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调试

大学生是正处在青春期到成年期转变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过大的就业压力,心理产生轻度的障碍是正常现象,只需做出适当的调试,就可使大学生以平稳、正确、乐观的态度对待就业问题以及接下来的人生。

首先,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心理障碍无论外因是怎样引起的,最终出现都是源自于自身心理存在弱点,由心理弱点转变为心理障碍,极端情况会出现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需要建立正确、坚定的自我内心价值观,唯有如此,才能在对待就业问题上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要做到:第一,要改变错误的的自我认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立体的审视。自傲、自卑都是对认知自己的能力不准确,无论家庭或出身好坏,无论之前的人生是怎样的经历,下一刻的人生永远都只在自己手中。第二,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客观的看待自身的价值,现代职业素养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IQ(智商)等文化知识、业务能力、专业素质,还要加上EQ(情商)包括遇事处理能力、和人相处关系以及个人的特长、性格特点等,因此好的专业、好的学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不一定就有强竞争力,而相反较弱的专业和学校也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力,综合素质的强弱才是真正竞争力的体现,所以要避免焦虑、悲观、依赖、怯懦等心理,面对如此众多的竞争者,要勇于去竞争、敢于推销自己、充分展示出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中获得成功。第三,面对挫折、面对择业中种种的不如意,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择业不可能一次就成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是大学生就业最真实的写照,失败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失败要学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善于总结失败的人才是最能接近成功的。第四,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出现功利心理。大学生自身要正确认识到高收入、高福利、高环境不一定是最好的择业对象,只有适合自己、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职位才是最佳的择业对象,金钱和环境只能满足一时而不能满足一世,只有那些能提供较好平台让自己发展职位才能成就一生的梦想。

其次,对于各大学院校来说,为避免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也不是大学生自身独立能改变的,只有靠学校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学校应开设特色课程和提供课外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习,已达到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效果。第二,开展就业培训。大学生由于没有就业经验而被淘汰的不在少数,开展就业培训,主要针对就业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怎样正确的选择合适的职业、就业简历的制作、面试回答问题的方法、着装的得体等,为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提供帮助。第三,提供心理疏导。大学生在就业时会出现一定的心理变化,如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试,就能有效的避免出现心理障碍。学校应成立相关心理咨询机构,举办一些对大学生的心理讲座,传授相关的心理调试方法,如自我心理暗示、适度宣泄法、松弛训练法、理性情绪法等,使学生心理产生不良情绪时可以用于自我调节。

最后,社会上的主风气是决定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重要因素。整个社会信仰的缺失最终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现今的社会来的价值取向是“笑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齐”。这些思想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导到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里。使得他们在就业的时候只关注工资和福利等待遇情况,完全忽视了自身的特长、爱好和兴趣。现在的公务员热就是这一特征的一大表现形式。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无法发挥所长,真正的到自己所擅长和喜欢的领域去,最终也就无所成就,碌碌一生。这也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和大学生群体深思的一个方面。所以,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保障。

[1]周晏.“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8):23-25.

[2]王波,姜东洋.“大学毕业生就业前心理状态探析及自我调整”[J].世纪桥,2010(23):74-75.

[3]卢海涛,才华,张莹,李忠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燕山大学学报,2010,11(12):135-137.

[4]游敏.“就业压力下大学生择业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1):113-114.

[5]章志图.“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维稳工作探析”[J].青年教育,2011(1):93-96.

R-03

A

1671-8194(2012)12-03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