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16例

2012-08-15 00:50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2期

雷 雨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种之一,很难自愈。肛周脓肿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行脓肿根治术,早期切开,减低脓腔张力,以阻断扩散和蔓延,其传统的手术是行单纯性脓腔切开引流,以减轻症状,待形成肛瘘后再次手术,此法为姑息性达不到一次治愈的目的,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而第二次行肛瘘手术又增加了患者痛苦。远较脓肿根治更麻烦。我科于1997年以来,采用一次性内口切开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1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16例,其中男172例,女44例;年龄26d婴儿~78岁老人,平均为31岁;病程3~11d。其中皮下脓肿35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76例,肛管后间隙脓肿53例,肛管前间隙脓肿13例,直肠粘膜下脓肿25例,马蹄形脓肿14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

嘱患者取左侧卧位,采用腰俞麻醉,麻醉成功后再取截石位卧于手术台,常规消毒铺巾用盐水棉球反复擦洗肛管后,在脓肿波动明显处或脓肿中心作与肛门呈放射状切口,待脓液排出减压后,术者用食指伸入探查脓腔,分离腔内纤维间隔,再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右手持圆头探针由切口探入,针指结合,动作轻柔,多方位寻找内口,若内口不明显时,可在脓腔薄弱或最高处将探针穿出,沿探针将内口及其他组织全部切开,再将其脓腔内坏死组织尽量清除,切开修剪为“V”型,保持引流通畅。如系马蹄形脓肿或病灶范围大者可行多切口切开,浮挂橡皮条引流。高位脓肿则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手术治疗。

1.2.2 术后常规给予头孢类加奥硝唑联合抗菌治疗5~7d(婴幼儿则用头孢类抗生素3d治疗),便后用中药(我院自制枯朴洗液)坐浴,复方紫草油纱换药,直至伤口痊愈。

2 治疗结果

本组216例一次性手术治愈208例,占96.3%;复发行二次手术治愈5例,占2.31%;形成肛瘘行肛瘘切除术3例,占1.39%,所有病例均无肛门狭窄及失禁等后遗症发生,病程为7~45d,平均为20d。

3 讨 论

3.1 肛周脓肿多由肛窦感染,继而蔓延扩散至肛门直肠周围间隙感染化脓而形成,正确找准和处理内口是关键,彻底清除感染的肛窦及肛腺导管,保证充分引流通畅,复发紫草油纱换药防止假性愈合,也是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绝不能忽视。

3.2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最大程度地避免形成肛瘘而杜绝第二次手术。

3.3 肛门直肠周围的血管、神经极为丰富,手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应钝性分离括约肌,提肛肌和肛尾韧带,尽可能减少肌纤维损伤而影响肛门功能,同时还避免损伤较大的神经和血管。切口长度视脓腔大小而定,宽度以脓腔深度而定,总之以引流通畅为度。

穿越提肛肌以上的脓肿处理时要极为谨慎,不能一次性切开避免造成肛门失禁,而可以在提肛肌以上部分用橡皮筋挂线。高位挂线时,由于其内口不易寻找,可用圆头探针与肛管直肠环上方的肠壁最薄弱处穿出。

3.4 对脓肿病灶范围深大者,应多切口切开引流,同时采用浮挂橡皮条引流,以促进伤口愈合,从而避免假性愈合形成肛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