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昭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热射病(HS)是指一组由于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导致的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以高热、严重生理、生物化学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出现神经系统异常、横纹肌溶解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本病尚无有效的应对措施[1,2]。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可减轻组织及器官的损伤,对本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4],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例热射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现阐述如下。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热射病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在17~83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5.9岁;发病原因为待在密闭、高温的房间7例,高温作业4例,热浪期户外训练1例,其中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病史,符合热射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高热、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无汗等。
先给予对症处理,根据病情给予降低体温、补液、防治脑水肿、镇静、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注意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保证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支持治疗。出现呼吸功能不全者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及时有效的降温处理,并给予冰帽降低脑温,减少靶器官损害。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保证血液透析时病情的稳定性;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置换液组成为0.9%NaCl溶液3000mL、注射用水1000mL、10%MgSO48mL、5%CaCl220mL、15%KCl 8mL、5%NaHCO3200mL,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及生化检查结果,调整置换液中电解质的含量,运用前稀释法补充置换液,每次可达24~48h,在治疗中出现血压不稳定者,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血压,血流量以80mL/min的速度开始运转,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血流量调节为150~250mL/min;置换液的流速调节为2000~4000mL/h,术后给予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出现出血倾向的患者,给予血小板补充治疗,配合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底物联合使用,并给予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随后根据患者的凝血时间药品剂量的调整肝素等的剂量。
观察患者的治愈率、病死率、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
经持续血液净化治疗,10例患者治愈,1例好转出院,好转1例因高温时间过长引起脑部不可逆损害,遗留中枢系统损伤,1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在持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不大,治疗后多巴胺的用量逐渐减少,血液中反映肝肾功能的肌酐、尿素氮以及反映心肌损害的肌红蛋白及肌酸激酶的水平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热射病为夏季病,好发于具有高温高湿条件的夏季,可导致全身细胞的毒性作用,随后继发全身炎症,可导致全身多个系统的病变,包括中枢神经、循环、消化系统、肾脏、血液系统、横纹肌等的损害,其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功能衰竭及横纹肌溶解等疾病可导致急性肾衰竭,热射病可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而导致肾脏病变[5]。持续血液净化技术通过特定的半透膜滤吸附血流中存在的炎性介质,从而阻断细胞因子连锁反应,防止病情发展;持续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清除Mb、CK、Cr和BUN等有害物质,延缓疾病的发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高热可使患者丢失大量体液,血液发生浓缩,血液黏度增加,另外高热能够损伤血管的内皮,激活内源性凝血,可导致DIC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应用的肝素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预防DIC的发生。
综上所述,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降低体温,其超滤脱水膜具有缓慢的滤过作用,能有效降低脑水肿及肺间质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有效清除血液中Mb、CK、Cr和BUN等物质,防止病情的发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 王烈明,张娜,吴江,等.热射病12例紧急救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12): 2992-2993.
[2] 何强华,周赤龙,李裕标,等.军事训练所致劳力性热射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J].海军医学杂志,2011,18(5): 315-318.
[3] 吴燕娟,张爱华.持续血液净化治疗一例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1,9(1): 93-94.
[4] 林开平,余毅,黄睿,等.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热射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临床分析[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1,16(1): 54-56.
[5] 杨慧芳,赵婷鹭.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4(24): 1900-1901.
[6] 荣鹏,孟建中,陈宇.热射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新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0,9(4): 28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