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2-08-15 00:50周月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2期

周月芬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人民医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是指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失常而非生殖器官本身的器质性病灶或全身疾病所引起的不正常子宫出血。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甚至休克。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月经或诱导闭经及改善全身状况。传统治疗方法为止血、诊断性刮宫、性激素治疗,对效果不佳者行子宫切除,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患者8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 年1月至2011年10 月于我院就诊与收治的中年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6例。年龄40~55岁,其中40~45岁9例,占10.46%;46~50岁17例,占19.77%; 51~55岁60例,占69.77%。病程< 3个月11例,3~6个月46例,>6个月29例。经量增多36例,月经紊乱34例,经期延长16例。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值为(73.62±10.26)g/L。B 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3±0.6)cm。

1.2 入选标准

自愿要求药物治疗;年龄>40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贫血等;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报告为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 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器质性疾病;无使用米非司酮的禁忌证;接受治疗前1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激素治疗;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

1.3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12.5mg 于月经来潮第1~3天开始,睡前空腹服,以温开水吞服,1次/d,连服3个月。观察治疗过程中月经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86例在治疗期间均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3个月复查。63例直接过度到绝经;23例30~50d月经恢复,14例月经稀少,9例恢复正常月经。血红蛋白由治疗前的(73.62±10.26)g/L上升到治疗后的(106.40±3.05)g/L,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前B 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为(1.3±0.6)cm,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为(0.5±0.3)cm,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前子宫纵径(8.6±2.1)cm,子宫前后径(5.1±1.8)cm,子宫横径(6.1±2.3)cm;治疗3个月后子宫纵径(7.8±1.8)cm,子宫前后径(4.7±1.6)cm,子宫横径(5.8±2.4)cm;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治疗过程中检测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无药物过敏。有4例闭经后有潮热、盗汗、失眠等更年期综合征。有6例患者自述恶心、乳胀、头昏、乏力,经对症处理后好转,余无不适。

3 讨 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所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围绝经期的卵巢功能趋向衰竭,卵巢无排卵,无黄体形成,极少孕激素分泌。仅有雌激素,体内缺乏孕激素,从而使子宫内膜增生,由于缺乏孕酮拮抗,子宫内膜不受限制地增生,与此同时,却无致密坚固的间质支持,致使组织脆弱,易自发溃破出血;无孕激素作用的子宫内膜中的血管缺乏螺旋化,不发生节段性收缩和松弛,子宫内膜不能同步脱落,小动脉的螺形收缩不力,造成流血时间长、流血量多。表现为出血量过多,出血持续时间过长和(或)间隔时间过短[1]。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止血、诊断性刮宫、性激素治疗,对效果不佳者行子宫切除术,手术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创伤大,手术时间和恢复期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心理危险性高。我院采用的米非司酮治疗功血的过程中无痛苦,不良反应小,疗效较好。

米非司酮是法国Rous-sel-Uclaf 公司在1980 年研制的一种具有抗糖皮质激素、抗孕激素作用的甾体类药物,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有双重作用,在有孕酮的条件下,米非司酮是拮抗孕酮的,但在缺乏孕酮的条件下,米非司酮有微弱的孕激素效应,可抑制雌激素促子宫内膜活性,使子宫内膜增生活动减弱,米非司酮这种抗雌激素促子宫内膜增生效应的作用被称为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2]。米非司酮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降低FSH(促卵泡生成素)和LH(促黄体生成素)分泌,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加速卵泡衰竭,使内膜受异常性激素的影响,最终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过程,米非司酮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调节作用[3],而使接受治疗的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本组用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服3个月,86例患者达到了减少月经量,使子宫缩小的效果。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使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凋亡,抑制内膜腺上皮增生,影响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功能,导致不规则内膜血管生长调控及退化,使子宫螺旋动脉萎缩,子宫内膜减少,从而使子宫内膜变薄[4]。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充分控制临床不规则出血,使得患者的血红蛋白明显回升,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对肝、肾功能无损害,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1] 雷红霞.米非司酮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5):137.

[2] 赵英慧.侯晓梅.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0例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9):145.

[3] 张珂.米非司酮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150.

[4] 程保萍.米非司酮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