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亨德主任调治内湿证经验

2012-08-15 00:51孙燚峰周亨德浙江省新昌县中医院新昌3125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利小便足量舌苔

孙燚峰 周亨德 浙江省新昌县中医院 新昌 312500

周亨德主任是浙江省名中医,行医五十载,临床经验丰富,对中医脾胃病有很深造诣,尤其擅长治疗内生湿浊之证。笔者有幸随周老师门诊,略得周老师点拨,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内湿证的病因病机和主要表现

《温病条辨·湿》云:“脾主湿土之质,为受湿之区,故中焦湿症最多。”周老师常叹:“今时不同往日,脾胃病者多矣,膏粱厚味故也。脾胃居于中焦,主一身之气机,升清降浊,运化水湿,脾胃病则生湿。”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以致中焦脾胃运化不及,脾失健运,则津液输布不利,停于中焦,化生湿浊。湿阻中焦,壅塞气机,则生腹胀、纳呆之变。贼邪为病,必有诸内而形于外。舌苔本为胃气上荣,覆于舌体之表而成,薄白为其常态。今湿邪淫于内,湿浊之气随胃气上蒸,覆于舌体之表,必厚腻难化,并可影响味觉,使口淡无味。此为湿淫中焦最典型的表现。因此,舌苔的厚腻程度可直接反应湿邪的严重程度。

2 内湿证的基础治疗

饮食不节为生内湿的源头。湿为阴邪,其性趋下而类水,治水当因势而利导。据此周老师常用的基础治疗有二,一方面严格控制饮食尤其是补益之品的摄入,同时又要足量饮水以利小便。

丹溪《格致余论·饮食箴》中所言:“五味之过,疾病蜂起”。内生湿邪由饮食而来,因为饮食过量,膏粱厚味,脾失健运,内生湿浊,损伤脾胃。治疗期间为减轻脾胃的负担,使得脾胃功能得到恢复,控制饮食摄入是必要的。数量上以“七八分饱”为度,即食后不胀为标准,如腹胀则下次进食要减量,如不觉饥饿则可适当延长两次进食的时间间隔。质量上,滋腻难化之品有碍脾胃运化,补益之品多属此类,故不吃;酸味属肝,增益肝气,肝强脾弱,肝气易乘脾,使脾更虚,甚至肝气上逆而生呃逆、嗳酸之变,故味酸之品不吃;辛辣走窜之品能耗散元气,脾胃本虚,故不吃;大热温燥之品易伤津耗液,可致胃阴亏虚而虚火上炎为病,发为齿衄、口疮等,故亦不吃;苦寒之品易伤胃气,但少量苦味亦能清降胃火而开胃,故可少食;甘味属脾,淡味属胃,甘者性滋腻,非脾胃虚者能化,故亦不吃;淡味性平,多服无碍气留邪之弊,入脾胃而能补脾胃之气,故应多吃。饮食如此,用药亦然。湿去之后调补二三月,待邪去正复之时,适量进食上述食物,则不虞有生湿之变。

汉代张仲景提出化湿的两大基本方法是“发汗”和“利小便”。外感湿邪,邪尚在表,汗而发之,则邪去正安,故“发汗”仅用于外感湿邪,因此应用相对局限。周老师常言“化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湿为阴邪,其性趋下而类水,治水当因势而利导,使湿从小便而去,则邪去而正不伤。这就是运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疗内湿证的原理所在。利湿力的强弱跟尿量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足量喝水以增加每天液体的入量,从而增加尿量,达到利水渗湿的作用。喝水量必须达到尿色澄清方能起到渗湿的作用。此外尿量多不仅是治病的基础,也是药物治疗的基础。利水渗湿药发挥渗利湿邪的作用有赖于水道的通畅,湿无出路则用药枉然;化湿燥湿之药性多温燥,用以祛湿其效甚佳,但有伤津耗液之弊,足量饮水能补津液之不足,使湿去而无伤阴之弊。鼓励患者多饮水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化湿方法,但心脏功能欠佳或肾脏有疾者当谨慎。

3 内湿证的药物治疗

周老师指出虚可招邪,邪可致虚,病程迁延终可致本虚标实。脾主运化,如运化失司,必致水湿内停,水湿困脾,郁久不化,脾胃必虚。故脾胃虚弱为本,湿浊之邪为标。正因本虚标实为疾病的本质,治疗上就需驱邪扶正,但驱邪和扶正当有主次先后之别。周老师有五不补,“外感者不补”,“舌苔不净者不补”,“胃纳不佳者不补”,“腹胀者不补”,“情绪抑郁者不补”。外感和舌苔不净者分别指有外邪和内邪,补益之品有留邪之弊,故不补;胃纳不佳者虚不受补,盲目言补徒增脾胃负担,故不补;腹胀和情绪抑郁者均易气机不畅,补之更碍气机,故不宜补。脾胃有疾,多有湿邪为患,舌苔多腻,故不宜进补,宜化湿和中为先。当邪去其八九,方言进补,故治宜祛湿为先。临床常用有羌活胜湿汤、苏叶黄连汤、平胃散等。根据湿邪程度,选用不同药物。若湿邪较轻,脘闷,纳呆等症状不明显,舌苔稍厚腻,拟健脾渗湿,白术、茯苓、山药、米仁等,可炒用以其火性燥湿;若湿邪较重,脘闷,纳呆,呕呃明显,舌苔厚腻,拟行气化湿,在前基础上用苍术、陈皮、青皮、木香、黄芪、砂仁、豆蔻等;若湿极盛,脘腹胀满,得食更甚,恶心呕吐,苔极厚腻,拟燥湿,厚朴、草果加入前药中共用,尚可加用风药,因风能胜湿,如羌活、独活;若兼表湿,加藿香、佩兰;湿有化热化寒之变,湿浊久郁,多致寒热错杂,以少量吴茱萸、黄连等量用之,辛开苦降,散脾胃宿寒,降中焦郁热,使寒热错杂之证得药而解;加神曲、鸡内金、莱菔子助脾胃运化,使脾之健运易复,湿浊之邪难生;加佛手、郁金疏泄肝气,防其乘脾;厚朴、枳壳行气除胀,功能梳理中焦之气机,气运则腹胀除。

4 总 结

文题用“调治”一词,正是为突出周老师治疗内湿证贵在“调”、“治”。“调”即控制饮食和足量饮水等基础治疗,控制饮食是从源头上杜绝了生湿之源头,饮水利尿是使湿邪有了出路;“治”即运用中药汤剂治疗,通过不同配伍,使湿除而脾胃复,并防止疾病进展和传变。两者之间,调是锦缎,治为锦上之花,不调则用药难收其效,不治则湿证难以尽愈。临床遵从周老师指导,合理饮食,增加饮水,再坚持服药,鲜有苔厚难化而湿证不除者。“先调后治,以调带治,调治结合”一直是周老师临床诊病所坚持的原则,也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

猜你喜欢
利小便足量舌苔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利用标准及策略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综述
宝宝需要清洁舌苔吗
刷牙别忘清理舌苔
《伤寒论》辨小便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舌苔厚腻 原来是湿气太重
“一V”语法结构探究
专题突破Na2O与CO2和H2O的反应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