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神信仰初探*

2012-08-15 00:44贡振羽
关键词:神庙神灵囚犯

贡振羽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狱神信仰初探*

贡振羽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通过对狱神信仰现象特征、塑造原因的历史考察,探求其折射出的历史文化内涵。狱神信仰具有一般民间信仰的许多共性,但它有自己的特点:它的事件主要发生在特殊空间“监狱”中,它的信奉者主要是狱吏和囚犯,它的形象特征呈递增式的变化。塑造狱神信仰的过程,是封建统治者利用民间信仰控制社会的过程,是普通民众对圣贤钦佩崇德的过程,是狱吏囚徒对狱神形象和它所寓含的神力精神崇拜的过程。

狱神信仰;民间信仰;狱神庙;神道设教;崇德报功

狱神是中国古代监狱中供奉的神灵。狱神庙是设在监狱里的庙堂或神案,它供奉的是“狱神”。狱神信仰是掌管监狱的官员、狱吏、狱卒和囚犯,对监狱神的尊重与信奉,以及从中产生的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它是一种特殊的神灵民间信仰,这是因为狱神是监狱中的神灵,具有和其他民间信仰神灵不一样的特点。

狱神信仰是民间信仰体系中一项颇具特色的内容。狱神信仰的空间,主要在监狱中的狱神庙;狱神信仰的人员,主要是监狱中的狱吏和囚犯。狱神信仰在中国神的信仰中,既被看作是一种行业神,也被看作是一种生活保护神。它对掌理监狱的官吏来说,是从业者供奉的用来保佑自己和本行业利益的行业神;它对囚犯来说,起到保佑平安、祈福去灾、平冤昭雪等作用。封建政府对这种信仰活动采用了创造自己的象征并使之为民间接受,并且又有选择性地对民间象征加以提倡的态度。所以狱神信仰既有民俗性,也带着官方性。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监狱中的一个神灵,可以说由于所处空间的原因,以及有关对监狱的忌讳,以往它很少受到文化界的关注。对于狱神及狱神庙现象,红学研究者有一定的研究。1922年俞平伯先生首先研究有关红楼梦的脂批,对贾宝玉、王熙凤在狱神庙坐牢之事有所涉及。此后,吴世昌、朱志远、刘心武、周岭、胡晨、吴晓龙、李金波等人主要是围绕《红楼梦》旧稿后40回中有关狱神庙的情节,针对“狱神庙”是监狱还是庙宇,是普通庙宇还是特殊庙宇,进行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争论和研究[1]。

虽然狱神庙过去几乎遍布在全国的大小监狱,但现在只在一些地方(如山西洪洞的苏三监狱、河南南阳的内乡县衙)还有些遗迹。张建智在《狱神庙闻录》一文分析了狱神庙起止的时间,并认为它不是普通的庙宇[2]。本文拟通过对狱神信仰现象特征、塑造原因的历史考察,探求其折射的历史文化内涵。

1 狱神信仰现象特征的历史考察

1.1 奉祀对象的形象变迁

从时代的角度考察,狱神信仰具有传承性和变异性。宏观来看,传承性表现为神灵崇拜一经产生便相沿相袭;变异性表现为神灵崇拜在不同时代有变异差异,显出时代的特征。具体来说,传承性和变异性表现在奉祀对象上。狱神信仰的奉祀对象,随时代发展而呈递增状态。一般认为明末以前主要的“狱神”是皋陶,至明末清初则多了萧何、亚 等多位狱神,并在清代出现了并存的局面。

根据文献记载,历史上第一位狱神是上古尧舜禹时期掌管司法的名臣皋陶,相传“皋陶造狱,画地为牢”。从汉朝开始人们就把这个监狱的缔造者尊为狱神,《后汉书·范滂传》记载:“范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3]1490-1491”汉代《急就章》记载:“皋陶造狱,法律存也”[4]。至明代中后期,皋陶作为主要狱神的位置曾一度被辅佐刘邦开创大汉江山的萧何所取代。明代姚宗仪《常熟私志》云:“萧王,邑之土地也,祀于县狱。[5]360”这里的萧王,就是萧何。神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萧何制定了重要法典《九章律》,被后世称为“定律之祖”。明万历末,曾一时以当时著名的狱官亚 为狱神。据清代王士《香祖笔记》记载:“亚 者,广东增城县狱卒也。为人朴愿。万历戊午岁逼除,狱囚五十余人相聚而泣,亚

问之,对曰:‘岁朝将届,邑之人父母妻子皆得聚首,吾曹独陷缧绁,相见无由,是以悲耳。’亚 俯首良久曰:‘无难也。但汝曹勿负我。’众环叩其故,曰:‘与尔辈约,各还尔家,俟正月二日毕赴狱。我纵尔罪当死;尔不来,我当死;尔来而一或不至,我当死。即不释尔,而吾算尽,亦无所逃死。等死耳,何如为此一事,快然而死也!’言已,悉纵之。明年新正二日,囚悉至,如期集者。按籍呼之,不逸一人。亚 鼓掌大笑曰:‘善哉!’遂趺坐而化。众哭拜,浴其体而加漆焉。事闻于县,县上巡按御史,闻于朝,以为县之狱神庙祀。[6]”但其影响面不大,主要在县一级的监狱被奉为狱神,信仰者也多在华南的闽粤区域。此外,明后期及清朝,监狱所奉狱神数量颇多,如明代忠臣杨继盛,明代刑部尚书王世贞、刑部郎中史朝宾、刑部司狱刘时守,曾在中央级的监狱中一起被尊为狱神。伊园主人《谈异》卷一云:“杨忠憨公官兵部车驾司,而就义在刑部狱。今两地昔有公祠狱神堂。[7]”这是因为作为总司的杨继盛弹劾了奸臣严嵩而被关进刑部狱,其他分司救助过杨继盛的原因。

明清时期,人们对狱神庙的狱神究竟是谁、神迹如何说法不一。如关于洪洞苏三监狱中的狱神是谁就存在不同说法:一说皋陶,一说萧何。这些不同说法实际反映了不同人心目中有不同的神。京剧《玉堂春》写苏三起解前,要到“萧王堂”去辞别狱神,这萧王堂自然指的是狱神萧何。但大家知道苏三监狱位于洪洞县城,洪洞是皋陶的故里,所以更多的人认为苏三监狱中的狱神应该是皋陶。这说明在人们信奉神灵时,带有一定的含混性,他们并不在意那个神究竟是谁,更重要的是考虑这个神对自己有没有用。

1.2 信仰的象征空间——狱神庙

在中国传统社会,狱神没有象其他神灵那样在普通民众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狱神及狱神庙主要存在于旧时的监狱中。信奉人员主要是狱吏和囚犯,当然也有特定的一部分民众,但主要是家人有在狱中者。狱神庙自然不是什么可供百姓赶庙会的神庙!

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国家出现以后,监狱最终发展成为统治者专政的暴力工具。“监狱”起初不叫监狱,夏朝时叫“夏台”,商朝时称之为“圉”,周朝时名为“圜土”,秦朝时称之为“囹圄”,直到汉朝监狱才开始叫“狱”。到明朝以后,又称监狱为“监”。后来才将“监”和“狱”合并一体,统称为“监狱”[8]。据史书《唐律疏议》记载:“皋陶造狱。[9]”而监狱被称为“狱”是在汉代才开始的,所以把皋陶称为狱神。狱神庙在监狱中出现,应该也是在汉代。当然这仅是从“狱”这个文字使用的时间上来考察的。现在发现的最早关于犯人祭狱神的记载,也是见于《后汉书·范滂传》中:汉代名臣范滂被捕入狱,狱吏下令说:“凡坐系皆祭皋陶。[3]”

许多朝代监狱都设有狱神庙,如宋代州县狱皆建有狱神庙;明代开封所设河南等处提刑按察使司设有狱神庙;清代刑部狱也有狱神庙,“狱分南北两监,监门皆刻狴轩,狱神祠在北监。”清代州县狱多设有狱神庙,如《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祠祀》载:固安县“狱神祠,在狱内”,三河县“狱神庙,在监内”,顺义县“狱神庙,在禁房内”[10]。

1.3 祭祀参拜的仪式制度

狱神在中国神灵的信仰体系中,是一种行业神,也是一种生活保护神。它对掌理监狱的官员、狱吏、狱卒来说,是他们供奉的用来保佑自己的行业神;它对囚犯等一些人来说,是生活保护神,起到保佑平安、祈福去灾、平冤昭雪的作用。狱神庙是狱吏和囚犯祭祀和参拜狱神的主要场所。

过去狱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参拜狱神。对于狱吏祭祀狱神的具体活动情况,清代濮文暹所著的《提牢琐记》有一段简明的记述:“诸神朔望则祀,履任则祀,报赛日则祀,勾决日则祀,必躬亲,香帛问洁,宜专厥司,庶几履盆之中,亦有临质。神道设教,用佐官箴。[11]”狱官到任,头等大事为祭祀狱神。其传统为三拜:上任了拜,离任了拜,年节时令也要拜。

不仅狱吏要拜神,蹲监狱的人也要拜。规矩也是三拜:来时拜,求神保佑,祈福宽恕;走时拜,希望不要再进来;年节时令拜,希望早日出狱,家人团圆。此外,死刑犯在临刑前,要参拜狱神,才被正法。关于死刑犯祭拜狱神,《水浒传》上有这么一段记载:狱卒把宋江、戴宗二人“驱至青面圣者神案前,各与了一碗长休饭、永别酒。吃罢,辞了神案,漏转身来,搭上利子,六七十个狱卒早把宋江在前,戴宗在后,推拥出牢门前来。[12]”这里的青面圣者,便是狱神。

祭祀活动是最重要、最常见的奉神活动,包括上供、焚香、叩拜、祷祝等仪式。从汉代起,各狱基本都设有狱神庙,祭祀狱神。宋代方勺《泊宅编》卷中云:“今州县狱皆立皋陶庙,以时祀之。皋陶大理善用刑,故后享之。[13]7”每月初一和十五及重大狱务活动,狱官狱吏和在押嫌犯都要到狱神庙中祭祀。到了明清,发展到进牢狱就要先祭狱神庙,就连犯事的皇亲贵胄也不能例外。还有逢年过节,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有祭祀和敬神活动。

由于地点性质特殊,所以狱神祭祀不像民间其他的神灵祭祀那样,它没有迎神赛会、庙会等普通民众参与性很浓很强的活动。

1.4 特殊的祭祀供品——庙戏

明清时期是狱神崇拜的繁盛时期。纪勤先生在《为囚犯演戏的风俗》一文中提到:在浙江省遂昌县有一戏,谓《春福戏》,专辟有为囚犯演戏的专场,即每年春分时节,在县衙内监狱旁的狱神庙处,为在押犯人演出日场。对神戏的内容有严格要求,多为劝善惩恶、教化之类的戏种[14]85。观戏的人员除囚犯外,还有狱吏、狱卒,也许还有少数被特许进内的囚犯亲属。为了监狱安全,普通百姓是禁止入内的。演出剧目应有涉及狱神的内容,如《玉堂春》等。当然,更多的是教人去恶从善的戏目。此时的庙戏带着祭祀狱神的性质,演戏敬神就是为祈求和酬谢神佑而将戏敬献给神灵。这种戏带有了“供品”的性质,又由于内容多是劝善惩恶类的戏目,所以也起着对囚犯的教化作用。

2 狱神信仰塑造原因的历史考察

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民间信仰的功利动机不同,对神灵象征的解释也不同。通过对狱神信仰不同角度的历史考察,笔者认为狱神信仰的产生与演变具有以下原因:

2.1 官府视野中的狱神信仰

《周易·观卦》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15]”神道设教指统治者利用鬼神之道以治理社会。这里的“圣人”,指的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

狱神信仰开始于汉代,这是因为汉代信神氛围浓厚,奉神活动活跃。经历了长期分裂与战乱的人们,需要从思想观念上树立起社会的统一观念,而崇神心态也是这信念中最重要的一个。在这种情形下,上古圣贤皋陶因其“造狱”的功绩,被政府塑造为狱神。《后汉书·范滂传》云:“范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3]”这是现在发现的关于皋陶是狱神的最早记载。有一点值得关注:“狱吏谓曰”中的狱吏可以说是政府的代表,这足以说明狱神信仰在形成之初已与统治者有了联系。

狱神信仰真正愈演愈烈的时期是在明清时期。狱神形象自明代得到强化的一个表现是狱神被赋予了更多的附会主体。皋陶的狱神形象在明清得到了肯定,萧何被统治者最终确定为主要狱神之一,此外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狱神的形象,如亚 、杨继盛、王世贞等等。从明代开始,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狱神信仰系统。清承明制,清朝监狱也普遍崇祀狱神。

中国传统神灵信仰最核心的内容是“神道设教”。狱神信仰在明清时期的发展,也背负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与统治阶级的利用分不开。这说明一个问题:古代监狱为什么设置狱神庙?其实狱神庙不是宗教界设置的,不是犯人要求设置的,而是封建政府设置的。因为任何在政治上成熟的统治者都不会忽视神灵信仰的作用,不会看不到神灵信仰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对其统治利益的影响。统治阶级对神灵信仰一直采取实用的态度,重要的是发挥这种信仰在宣传礼仪、神化统治阶级地位和统治秩序、稳定社会等各方面的社会功能。神灵信仰在封建统治阶级那里成了维护其统治的工具[16]。

2.2 民众心目中的狱神信仰

在民间信仰的神灵中,有很大一批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他们或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民众牢记他们的功劳业绩;或是具有刚直不阿的气质精神,民众钦佩他们的人格精神。这些人死后被奉为神灵,享受人们的祭供,成为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17]。在狱神信仰中,皋陶、萧何应该说是前者的典范;亚 、杨继盛、王世贞、史朝宾、刘时守可以讲为后者的代表。

崇德报功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和儒家礼教,即崇拜追念有功德的古人。在崇拜者所立的碑记中,常可以看到出于崇德报功的说法。在狱神崇拜中,也是这样。以皋陶为例:元初,他就被誉为“圣臣”。明朝天启年间洪洞邑绅刘承宠编辑《圣臣志》一书。清道光二十年,山西洪洞士师村郭守安增补梓行《圣臣艺文志》四卷传世,现存清朝同治年间出版的《圣臣志》中就记载着关于皋陶功德的很多碑刻资料,反映了民众崇德报功的心理[18]。民间对皋陶的祭祀是对其总体形象的尊崇,其中包含着对皋陶的狱神这一面相的崇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狱神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2.3 监狱制度下的狱神信仰

1)狱吏的行业神崇拜。行业神崇拜是我国历史上曾经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信仰。行业神是各行各业的人们供奉的用来保佑自己和本行业兴旺的神灵。这些神灵中有许多被认为是对某行业有开创发明之功的人,所以这部分行业神又被称作祖师或祖师爷。

狱神崇拜对于掌管监狱的官员、狱吏和狱卒来说,是行业神崇拜的一种形式。皋陶被尊为“司法之祖”,他掌管司法时,“画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我国从此有了监狱。“皋陶造狱,画地为牢”流传下来,而造狱的先驱皋陶自然被尊为狱神。萧何制定了重要法典《九章律》,被后世称为“定律之祖”。后又因狱吏崇拜的衙神也是萧何,衙神和狱神的形象就逐渐被同化了,这更突显了狱神崇拜的行业神性质。

在封建制度下,行业间存在着高低贵贱等级差别。从业者多有这样的心理:祖师爷的身份和地位是行业地位的重要标志,祖师爷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与行业地位的高低是一致的。因而从业者为提高本行业的地位,便力图通过抬高祖师爷身份的方式抬高本行业的地位。越是地位较低的行业,这种借神自重的心理也就越重。古时的狱吏,普遍官阶很低,如明代刑部司狱司中的司狱一职只是从九品小官,是封建社会官场中地位最低的。所以他们就要把有身份地位的皋陶、萧何等人请出来,作为狱神,并在信仰过程中不断抬高和夸耀所奉狱神的身份、地位、功德,目的都是借神自重,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5]36-37。

2)监狱中的精神信仰。信仰和仪式具有相当的心理慰藉和心理暗示作用,并因此实际影响着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这对于增强民众信心、调适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很有效的。这也正是狱神信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之一。旧时代,当人们感到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时,便把这归因于神的主宰,从而祈求神的保佑。在狱神崇拜信仰中,狱官希望狱神保佑自己平安,监狱少生枝节;囚犯希望祈求狱神保佑,少受灾难。

狱神信仰作为一种精神信仰,深植于人们的社会观念之中。明清时期,统治者借此强化神权统治,监察官吏和民众,借助狱神信仰来治理人民。狱神在冥冥之中能够洞察阳世一切,这无疑在狱官和囚犯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震慑力,体现了狱神监察官吏的职能,这也迫使囚犯自觉约束自己,遵守监狱规章,不寻衅滋事。关于对犯人的教化,张建智先生在《中国神秘的狱神庙》中有一句总结性的话:“秦汉至清末民初,县级行政单位监狱中构建有狱神庙,目的是‘恐吓和震慑囚犯’。”用狱神来恐吓与震慑犯人,此为古代监狱对犯人的“狱神教化法”[14]。

3)司法公正的神圣象征。明清时期,在朝廷的推动下,狱神逐步演变成了对司法狱政官吏具有一定威慑作用的神灵,这些人上任之时,要到狱神面前致祭,并立下为官清正的誓言。狱神也是囚徒渴望能主持公道、司法公正的神灵。囚徒希望通过祭祀狱神,能得到狱神保佑,得到公正公平的判决。狱神有着为民平冤昭雪、伸张正义的作用,也对一部分人有着教育惩戒的功能。

囚犯参拜狱神是为了求狱神保佑自己能够健康地活着出去;死囚朝拜则是求狱神保佑自己早日投胎做个好人,不再受血光之灾;受了冤屈的犯人参拜狱神是为了求狱神保佑,伸冤昭雪;一些可以进入狱神庙的普通民众,他们多半是因有家人被关在监狱,所以他们参拜狱神的目的是为了求狱神保佑家人平安,早日出来等等。如戏曲《苏三起解》中,解差崇公道押送苏三去复审,苏三离开监狱之前,要去辞别狱神。她向崇公道请求:“请老的稍等,待我参拜了狱神再走。”她先唱这样几句:“低头出了虎头牢,狱神庙前忙跪倒。望求爷爷多保佑,我三郎早日得荣耀。”接着再唱一段:“我这里、跪庙前、重把礼见;尊一声、狱神爷、细听奴言:保佑奴、与三郎、重见一面;得生时、修庙宇、再塑金颜![19]”这是一个有冤囚犯在狱神身上寄托了伸冤的希望,祈求狱神保佑自己活命。

3 小 结

本文对狱神信仰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对其现象特征、塑造原因的历史考察,从不同角度解读了狱神信仰的基本构成。狱神信仰具有一般民间信仰的许多共性,但它有自己的特点,即它的事件主要发生在特殊地点“监狱”中,它的信奉者主要是狱吏和囚犯,它的形象特征呈递增式的变化。塑造狱神信仰的过程,是封建统治者利用民间信仰控制社会的过程,是普通民众对圣贤钦佩崇德的过程,是狱吏囚徒对狱神形象和它所寓含的神力精神崇拜的过程。

通过对狱神信仰的历史考察,笔者认为狱神信仰在封建时期之所以能持久延续,与官方的尊崇密切相关。官方尊崇狱神的主要目的是想发挥其教化人民的作用。狱神对监狱官员是一种祖师性质的行业神崇拜,造狱先驱皋陶、定律之祖萧何是主要的奉神对象。对狱神的信仰,也离不开民众的祈福去灾的信仰心理。

狱神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民间神灵信仰,可以说,对狱神信仰的研究是探讨民间信仰和我国传统法律思想文化的一个新视角。

[1]吴世昌.《红楼梦》后半部的“狱神庙”[J].北京:红楼梦学刊,1982(3):255-262.

[2]张建智.狱神庙闻录[J].读书,1998(7):90-92.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67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西汉]史游.草书名碑《急就章》[M].长沙:岳麓书社,1989.

[5]李乔.中国行业神崇拜[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6][清]王士 .香祖笔记:5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清]伊园主人.谈异:1卷[M].上海:扫叶山房,1914.

[8]薛梅卿.中国监狱史[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

[9][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M].北京:中华书局,1993.

[10][清]周家楣.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祠祀[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11]吴晓龙.《红楼梦》脂评“狱神庙”新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01-106.

[12]朱志远.论脂评之“狱神庙是平凡庙宇”[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329-333.

[13][宋]方勺,许沛藻.杨立扬,点校.泊宅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4]张建智.中国神秘的狱神庙[M].上海:三联书店,2000.

[15][明]朱熹,注.周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6]王占华.城隍信仰与明清政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17]邓春丰.清代以来平陆傅说崇拜与乡村社会生活[D].太原:山西大学,2008.

[18]乔新华.洪洞土绅与金元以来地方形象的塑造[D].北京:北京大学,2005.

[19]中国戏曲研究院.玉堂春·苏三起解[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

An Explora tion of P rison God

GONG Zheny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North U 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Chin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Prison God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this paper explores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Belief of Prison God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 ith the general folk beliefs,but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Its main events occurred in the special space——“prison ”. The believers of Prison God were mainly jailers and prisoners, and its images were in incremental changes.The process of shaping the Prison God reflects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feudal rulers controlled society via religion,the general public worshipped the saints,and the prisoners worshipped its images and its divine spirit.

beliefs in prison God;folk beliefs;temple of Prison God;creation of religion of Shendao;worship of integrity and award for meritorious deeds

B933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2.004

1673-1646(2012)02-0022-05

2011-11-25

贡振羽(1977-),男,讲师,硕士,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神庙神灵囚犯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书之帕特农神庙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走近土著
神庙
神灵迷宫
级别
神灵冰龙呈现物魔双免神迹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