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工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2012-08-15 00:54:11张翠明
科技视界 2012年17期
关键词:电工学时电路

张翠明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要发展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实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社会培养出真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电工技术”也必须顺应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实行改革,以适应专业、社会和企业岗位需求。电工技术教学改革以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1],经过社会、企业调查、专业调研,总结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对“电工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使其更符合社会企业需求,更具有专业特色。下面以化工系的电工技术课程改革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1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学内容设置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特点,体现专业岗位需求、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我们以三个方面为出发点:一是必备知识。这部分内容使学生获得电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满足学生就业、生活之需要;二是专业需求。这部分内容是根据后续专业课程需求而设置,体现基础课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宗旨;三是企业、岗位需求。这部分内容要体现工学结合,主要根据化工厂、药厂的用电设备、配电需求等实际情况,结合高级维修电工基本技能需求而设置。基于这三方面的出发点,在知识结构上,我们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模式,采用模块化教学[2]。对于化工系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我们在走访石家庄药厂和石家庄部分化工厂,了解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与专业教师沟通,了解后续专业课程对电工知识的需求,并结合生活必须的电工常识要求,将教学内容设置如下:

1)电路基础知识模块(常识知识):包括常用电工仪表使用,电流、电压、电位、功率、电能的基本概念及测量。2)单相和三相电路(工厂供配电必备知识):包括照明电路结构、电表安装,三相电路基本概念。3)变压器(工厂供配电必备知识):主讲变压器的结构、变压原理,变压器的连接及使用注意事项。4)电机与控制(车间生产必备知识):主要单相和三相电动机的结构、使用;低压控制电器;电机的控制及配盘。5)安全用电常识(生活电工常识)。包括生活电压、安全电压;触电形式;防止触电的方法;触电急救措施等。6)传感器常识(后续专业课程需求):主讲传感器概念,温度、压力、转速、流量等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实用、接近生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体现服务专业,得到化工系各专业的认可。

2 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电工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理论讲授+实验”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缺陷,已不再适合教学要求。比如实验和理论教学脱节,学生不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实验设置受校内实验室的设备、条件限制,实验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实验环境与企业环境相差较大等等。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校内实验+校外实习+实际工程设计”四个环节,学时分配按3:2:2:1进行。即在总学时80的基础上,30学时理论学习,20学时校内实训,20学时校外实习,10学时实际工程设计。其中,理论学习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校内实验设置采用实用、岗位需求、与高级维修电工紧密接轨的实验内容。包括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练习、照明电路安装、电动机正反转的控制、电动机控制配盘、万能铣床电路的操作、维护与检修等;校外实习包括参观、专家讲解和跟随师傅实习三个部分;实际工程设计以现代家庭布线设计、小型工厂配电设计、学校配电设计等使用性较强设计内容为主,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体现。

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学生及早的接触了社会和企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将来就业打下了基础。

3 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具、实验设备等教学条件,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例如对于三相电路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制作形象的教学课件,将发电机的发电过程、三相电压的变化情况展示给学生。同时,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对电路的电流、电压进行分析;而对于电动机的讲解,则将电动机实物搬入课堂,针对实物进行现场讲解[3];对于电动机的控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低压电器的认识到电机的控制设计,一步步完成教学内容;对于电路基本物理量的学习,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学习、实际测量、现场分析融为一体。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4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考核要在考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同时考察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因此电工考核方式扔掉试卷+实验+平时的传统考核方法,采用5:2:2:1的考核模式。即理论基础考核50%;主讲教师、实验教师综合评价20%;带班师傅、实习跟班教师综合评价20%;综合设计成果10%。

通过新模式的考核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的不可或缺性。为高职学生的后续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1]李新生.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2006(4):10-12

[2]刑新春,孙克礼.高职电工技术基础模块式教学探讨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7):285-286.

[3]倪向群.以电路应用实例牵动电工课程改革[J].辽宁师专学报, 2008(3):99.

猜你喜欢
电工学时电路
《电工电气》征订
电器工业(2024年1期)2024-01-10 16:12:26
电路的保护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云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2-21 07:44:20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少先队活动(2020年6期)2020-07-27 01:34:58
特变电工
能源(2019年9期)2019-12-06 09:33:00
解读电路
特变电工
能源(2019年5期)2019-06-19 09:36:44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