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彰显人本情怀
——浅议我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2012-08-15 00:48李姗姗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关怀人文

李姗姗

(湘潭市委党校 湖南湘潭 411100)

“心理疏导”彰显人本情怀
——浅议我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李姗姗

(湘潭市委党校 湖南湘潭 411100)

“心理疏导”作为我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新形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对象主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心理疏导”的特点,用“心”落实,达到良好疏导效果,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客观需要,适度而行,实现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结合。

心理疏导;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我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其中引入的“心理疏导”机制尤为有特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讲话内容。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的字眼出现在党的报告中这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现在出现在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中不由让人心生“暖意”。这说明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治理国家,关注民生时更加重视人文及人的心理影响。新形势下研究领导干部的心理状况,寻找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课题。

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

一、为什么要以“心理疏导”作为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

1、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上浮躁心理的蔓延扩散,这一心理的蔓延与扩散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谐社会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安定,也包括民众社会心理的健康、和谐。保持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心理学更加紧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活动。而恰当有效的心理疏导正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教育效果提供前提。

2、是我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进行“心理疏导”是由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中国实行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已经不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互助互利的平等关系。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只能坚持疏导的原则 ,把群众中的意见集中起来 ,转化为党的方针政策;再通过说服教育 ,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绝不能采用强制的、压服的做法。

3、是教育对象主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行“心理疏导”也是教育对象主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一样,都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教育者传授的内容,并转化为个体意识 ,转化为现实的行动 ,都取决于教育对象本身。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疏导方法 ,充分发挥教育对象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尊重、理解教育对象,重视双向交流,变教育过程由被动为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正确认识“心理疏导”这一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当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继承和创新是辩证地统一,加入“心理疏导”等新方法并不是简单的否定过去,一味追求新方法,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广义的心理疏导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

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建立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有关技术和理论,对求助者进行帮助,以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以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

社会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健康和良好的发展状态,而每个社会成员健康和良好的发展状态,关键在于其心理疏导状况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的思路

1、用“心”落实,达到良好疏导效果

“心理疏导”必须要有科学性,目前在一些人心中一谈到心理方面的问题,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与“疾病”挂起钩来,这种观念一但蔓延开来,会使不少同志讳谈心理问题,造成人为的心理自危。而另一方面,如果在“心理疏导”开展的方式上不科学,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忙于跟风、徒有形式地搞搞心理测试、心理咨询 ,开几个心理健康讲座 ,不管效果如何,都当作已经“疏导”了、“包治百病”了,这样就偏离了“心理疏导”的本意。

科学证明,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有着共同的生理机制。心理问题是思想问题的基础 ,思想问题是心理问题的根源。人的行为尽管要受到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受思想、立场、观念支配的。因而,我们在心理疏导中就不能简单地走那种“单纯心理医学”的模式。而是要善于把吸收心理科学成果和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使两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成。

比如心理咨询师营造良好的咨询环境和人际氛围与来访者建立起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让来访者敞开心扉诉说自身的困惑或问题,保证心理咨询工作顺利进行,逐步探索来访者深层次心理问题,用自己的理论帮助来访者,最终实现咨询目标。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启示,思想政治教育作同样也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信息交换和感情交流的过程必须注意良好氛围的营造,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多渠道多途径潜移默化地把教育信息向被教育者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特别是要把已广泛使用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引进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有的放矢,更符合心理实际。同时也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威力 ,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客观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与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人的参与,它的内在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相一致,它所关注的核心是人的本质、人的完善与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推动社会发展,满足人类发展生存的需要结合起来,极大地突出了人本关怀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而人的自觉性是以其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为基础的。需要是人的现实要求的反映和推动,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逻辑起点,也是以人为本的着眼点。人的行为总是源于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对能满足需要的事情,人们总是怀着强烈的冲动和愿望,通过一定的行为去实现。无论是马斯洛的“五种需要层次说”,还是马克思的“三种需要层次说”,都给思想政治工作以启发和支持。

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和归宿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人的需要出发, 着重研究人的需要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和特点,尽可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 ,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 把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从就事论事到就事论理,不搞空洞的说教,使群众既看到眼前利益,又着眼于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

3、适度而行,实现两者有力结合。

强调人文关怀并不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发生根本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必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强调人文主义,应警惕个人主义的发展与泛滥,对错误的思想意识坚决予以纠正。强调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有利尝试,这种尝试是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发展规律。强调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逐步发展。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不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教育体制中的重要作用,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的推行。

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把什么问题都说成是思想问题的现象少了,防止把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实践中,有的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思想问题说成是心理问题,或者把既是思想问题又是心理问题的现象,简单地归结为心理问题从而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性。要摆正心理疏导与思想引导的关系,对心理疏导工作进行科学定位。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是新领域的开拓,但不是另起炉灶。心理疏导工作必须为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服务,不是对优良传统的否定,而是丰富发展。心理疏导的作用是有限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心理品质的完善,最终要靠思想觉悟的提高,思想境界的升华。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经常性思想工作之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在经常性思想工作中,既要做好心理问题突出的个别人的疏导工作,又要对一般人进行教育普及。要有意识地针对存在的或者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使之保持和恢复心理平衡。树立疏导解决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要持之以恒,不能一劳永逸的思想。妥善处理工作与效果的关系,防止在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上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也才能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提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符合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为思想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远大的发展前景。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中,可以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色彩,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作用。

人民是一个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得以发展的有生力量。关注民生,也即为关注了党的千秋大业,关注了民情,也即为关注了党的执政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化解误解及矛盾的作用,更好地宣传党的思想理论,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增强党以及党与人民群众间的凝聚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强有力的舆论保证和支持也是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坚强柱石。

李姗姗(1978—),女,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府行政管理与领导能力提高。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关怀人文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