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涛
(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 唐山乐亭县 063600)
李大钊与青年的成长
王金涛
(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 唐山乐亭县 063600)
李大钊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在中国革命的许多条战线上进行过英勇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民生为重,忠贞党的事业,言行一致,磊落坦然,对我国青年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认为青年是国家的灵魂,是民族的未来,他寄无限希望于青年,他关心青年,热爱青年,被一代青年视为良师益友。
一、珍视青春,指出青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应担负起创造青春中华的重任。李大钊认为青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节,他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王也”。所以,他赋予青年以挽救民族之危亡的历史责任,把青年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面对复兴中华的使命李大钊充分肯定了青年在改变历史、创造国家中的作用,青年是国家的中流砥柱。他鼓励青年不要畏惧困难,要惟知跃进,惟知雄飞,要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在《都会少年与新春旅行》《今》《新的!旧的!》等文章中,李大钊提醒青年青春易逝,要把握美好的青春时光,并且应该拿出青春的精神,“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用自己的努力,去开辟一条政治、社会、文学、思想等方面繁荣发展的新道路,去创造一种有趣味有理想的新生活,担负起再造青春之中华的历史责任。
二、关心青年的学习。一是明确学习目的。李大钊强调要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1920年李大钊赞助家乡大黑坨村办小学,学校成立时,他专门为学校写了一副对联“学校造人才为改造社会;读书为做事不是为做官”作为学校校训,后来这幅对联一直流传下来,这幅对联也清晰地反映了他的教育观。在教学中他率先垂范,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要服务于社会,不能为个人名利”,他勉励学生“为挽救危难中华而学”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革命”。二是以德为先,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他要求教师“至少于每小时授课之余,当授以三五分钟的人格教育。”这里所指的人格教育主要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
三、关心青年生活。李大钊关心青年的生活,他的长子李葆华曾经回忆“他很乐于助人,手头上只要有钱,谁急需就送给谁,不讲究还不还。自己也不讲究吃,不讲究穿,家里的日子够过就行。”李大钊赠予罗章龙毛毯、为刘仁静等入学缓交学宿费写过担保信等等都是他乐于助人的真实见证。李大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的办公室和住所是青年最喜欢去的地方,对于青年提出的问题,李大钊总是耐心解答,对于青年的困难,李大钊总是慷慨相助,他曾为毛泽东介绍工作,为实行半工半读的学生征集劳务,与胡适等一起为谣传傅斯年、罗家伦被安福俱乐部收买一事辩白,与蔡元培等发起组织北京女高师学生李超的追悼会等。
四、告诫青年要珍爱生命。因为对社会不满又很难找到解救社会及自身的出路,许多青年陷入苦闷,选择自杀,面对这种现象,李大钊指出时代文明与社会制度的缺陷是其根本原因,但李大钊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说“只知厌倦卑污的生活,不知创造高尚的生活,只知道向死里逃避旧生活,不知道向死里寻找新生活”这是不行的。青年不能做“旧生活的逃避者”,要做“旧生活的反抗者”,不能做“新生活的绝灭者”,而应做“新生活的创造者”。青年要“拿出自杀的决心,牺牲的精神,反抗颓废的时代文明,改造这缺陷的社会制度,创造一种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
五、指引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青年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他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把该馆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在北大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帮助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北大、女高师等校任教期间,利用合法讲坛,系统地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谦虚和蔼,德高望重,因此许多青年把他看成自己的导师和引路人。
李大钊关心热爱青年,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惦记的依然是青年,“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一颗爱护青年的拳拳之心天地可鉴,李大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命热爱保护着青年,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坚定了青年的革命志向,纯洁了青年的灵魂。
王金涛,女,(1978—),乐亭县李大钊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