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洪
(乔洪: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服装理论。)
人类文明伊始,衣冠服装就随之逐步产生和完善,先民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服装文化上同样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服装的起源问题仍然是值得研究和探讨。
根据艺术起源和人类起源同步的学说,从广义上说:服装起源同时或稍后于人类起源。在文明人诞生之前,一切艺术都带有强烈的功利目的,服装也不例外。一方面工艺文化实则为人类生存的根本造物文化。人类在这些造物诱惑和冲动中无不表现出对自然形态的物质加以处理的智巧和能力。另一方面,这种造物文化不仅仅锻炼了人们对自然物的改造能力,还促使人类发展了语言、文字、宗教和艺术等观念文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工艺文化是一个显现人类物质观念和精神观念的复合体,成就了一个完整而有序的人类社会生活模式。
我们视服装文化为工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的是将不同背景下产生的服装雏型放在一个更为普遍的文化意义上进行考察。这种文化观不是孤立地将某一服装母题看成单纯的具体的衣着目的所使然,而且视之为物化了的某一特定社会共同体的文化现象。在各种与服装有关的知识领域中,人们自古至今所讨论的一个问题是服装和人类行为的关系究竟如何。但追根究底的结果却引发了其它有关服装及人类行为的各种问题及观念。
如果将服装防寒护体和遮羞蔽体的两大基本作用作为服装起源的原始动机的话,这样就难免失之偏颇。通过一般性的调查表明,人类可能是从宜人的气候条件下发育进化而来的,而且人类的祖先具有体温自我调节能力。它们和所有的动物一样,服装对于它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关于遮羞蔽体的说法,我们知道世界各地区的人们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我们当中一些人一生中已经感受到了它的变化一一从遮蔽全身到分成两部分的极为短小的女子游泳衣。考察目前仍然存在于地球的少数原始部落和一些民族的羞耻观,我们可以看到,在西亚的部分国家中仍然残存着以往留下的习俗:如果妇女将面部暴露在生人面前是羞耻的,另外一些地方的人们如果在外人面前露出自己的手指就好比现代妇女被当众被剥去衣裤一样地感到羞辱。在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土著居民仅仅只在腰上围上草裙,其余部分完全暴露。当达尔文把一块红布送给土著人时,他非常惊讶地看到,他们没有把布作为保护身体和遮羞的工具,而是把它撕成一条一条的碎片,然后围在他们冻僵的身体上作为一种装饰。
希望旁人称赞自己是所有人类共有的天性。这种自我表现往往称为自负或自我欣赏。斯宾塞认为:“文明人类的自负远远超过未开化的人类。”酷爱装饰自己在每一个原始部落都有很明显的表现。按照韦斯特麦卡的说法,认为原始人中间,“缺乏生活的必需品,但是人人都设法从装饰中追求欢乐。”
原始人的历史说明他们很喜欢自我表现,从而博得别人的称赞。这就是服装起源的原始动机。巴西的阿克辛古部落,只有首领和杰出的战士可以戴羽毛帽,以便在部落内部区别于普通人;在东非,首领戴臂章和用长颈鹿尾巴做成的脚环以区别于一般成员;汤加部落的领袖戴鲸鱼牙齿做的项链来突出自己;萨摩亚和塔希堤人用特殊的纹身区分他们的身份和等级;许多非洲部落用油脂擦身表示富有和地位。从原始人的角度看来:各种形式的装饰行为对他们具有除美化身体以外也具有表达精神含义的各种功利目的。
总而言之,无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都有企求得到别人赞赏的欲望。
在几乎所有人类社会中都发现了一些与作为图腾崇拜之基础的东西。相类似的神话和集体表象一一这个事实被认为是“人类思维”本身结构的必然结果。未开化的原始先民们在巫术活动中,燃薪以求神明。在烟火燎绕之中;祭以人、羊、牛之首;或以酒洒地;或劲歌狂舞,以求神灵祖先之魂保佑。如果说这样的祭神仪式是戏剧的先声,那么,在这些巫术活动中人们装扮,如身体上的身纹、涂色、披挂和穿戴都显现出服装雏型已经诞生,它们都表现出原始人对装饰的强烈愿望。正如诗人席勒所说:“野蛮人以什么现象来宣布他达到的人性呢?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
当初,人们对皮肤的种种装饰和点缀,如同我们可以想象的那样,大概要远远领先于后来的正式着装。在身体上涂抹颜色,一定是出于美化自己这一动机,或者为了恐吓敌人,或者为了辟邪防险而起到护身符的作用。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这种对皮肤的装点和装饰,的确标志着人类开始改变他的本来外表。在皮肤刺纹起源于另一种习俗:公开证明部落人具有忍受疼痛的耐力。原始社会中,人到了青春期,通常要为他举行某种仪式(如:举行成年礼),在他的皮肤上刺画清晰醒目的各种图案,甚至还要琢磨牙齿,身上针刺花纹,或者情愿身受鞭打,以留下永恒的印证,这将预示他会有骄傲的一生。
但是,最初的这种纹身习俗,不仅具有标志部落区别的含义,而且自然带有服装式样的雏型。类似的习俗流传至今,古代的人体刺纹与当今的妇女染红指甲相比较,原始社会中先民们在身上纹身与当今形成风尚的人体彩绘相比较其区别是:原始人除了种种功利目的以外,表现出对装饰强烈的爱好而今天的彩绘更多的展示其艺术性和装饰性。如果进行这样的比较,人们根本不会再感到奇怪。乌班基妇女的楔形嘴唇与今日都市妇女的穿耳戴环应当同属一类性质,其差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人类从古猿到上古时代,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对装饰的爱好也证明了当时原始人群中有了萌动的思维倾向,达到了一定的人性高度。图腾象征着拥有这样的图腾的原始部落,对图腾的崇拜也就是对象征自己部落、掌管部落兴衰的神的崇拜。正如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指出的一样:“一般来说,在图腾集团与其图腾之间有着一种神秘的共生关系。”当时人类社会处于一种原始时期,社会生产力相当低下,子孙的繁衍,部落的强壮与图腾有着极大的关系。先民们要装扮自己来吸引男性对自己的注意,以便留下更多的基因,使部落继续繁衍下去。从考古中发现的缠腰布也部分地说明了这一观点,这与前文提到的服装起源于装饰学说相一致,但它更强调其生殖在部落繁衍中的作用。
今天,在印度南部偏远地方的一个父系氏族公社的神庙里供奉着的就是一尊阳具,希望受孕的妇女对之顶礼膜拜。在我国出土的彩陶上纹样中也有用妇女性生殖器代表部落兴旺和财富的抽象符号。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当时人们对生殖器的崇拜也是服装起源的又一动机。男女两性相互爱慕和亲近,可能同细胞生命一样,都是远古以前就存在的现象。服装起源与发展的最终原因是两性的存在这一论断,虽然至今还不能令人确信无疑,但是,两性的存在的确导致现今人们要求穿用服装,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
通过以上对原始社会的考查,我们认为:从服装起源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追求部落的兴旺和对装饰的爱好是服装起源的根本原因,而在二者共同作用的背后却是原始人对世界的看法。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人类对服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由于各人的个性、气质、修养的不同,也产生了与其适应的服装款式。正由于人类在走向高度文明的进程中,自我表现欲望的增长,审美意识的增强。这就是随着社会发展所导致的服装发展的必然规律。
[1][法]列维•布留尔著.《原始思维》,北京:文物出版社.
[2]布兰奇•佩尼著.徐伟儒译.《世界服史》,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