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荡漾层林染,玉树琼花裹银装:析歌曲《美丽富饶的松花湖》的艺术韵味

2012-08-15 00:45王海霞
大家 2012年6期

王海霞

(王海霞:长春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表演。)

鸟瞰松花湖位于长白山脉的西侧,距吉林市约 23.5 公里的吉林市东南,70年代修建的中国著名的丰满水电站将松花江水拦腰截断而形成的吉林省最大人工湖泊,犹如一条长长的蛟龙横卧在松花江上, 可与江苏的太湖、湖南的洞庭湖相媲美,成为中国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之一的湖泊,就是今天的松花湖。

松花湖的美,“美其水旷,美其山幽,美其林秀”。歌曲《美丽富饶的松花湖》 诞生于80年代初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一级作曲陈受谦创作的歌曲,曾经被选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天安门庆祝游行歌曲”。歌曲用如诗般的语言及纤细柔美的旋律对松花湖美景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松花湖两岸人民的热爱和对今天美好生活的赞美,以独特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给听众无限的遐想与想往。

美是自然界精神的物化,是人本质力量的内在最求。对于大千世界来说,各种物质原无美与不美,而是人类的创造与发现,是一种固有的客观存在。当我们身临其境在松花湖水域中眼前定会展现沐浴着湖岸的杨柳,荡漾着水中的碧波,青山隐隐,碧水蓝天,平湖鱼越飞,长天汇鸟鸣的一派欣欣向荣美好景象时,歌曲《美丽富饶的松花湖》恰恰就是词曲作者将这种灵性美与自然物化美完美结合,有机统一的艺术形象中再现给观众的精神财富。

歌曲在旋律展现上温柔细腻,清新儒雅,婉转跌宕、犹如一杯清茶怡美清香 。采用A、B、C三段式结构从不同角度赞美了今天的松花湖如诗般的美以及关东大地的富饶。

A段旋律采用了弱进的手法将音乐推向一览纵山晓的艺术境界,又以五度的大跳,同头异尾的形式将音乐展开。B段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柔情恬静山水画卷,烟波渺渺,碧波万顷,山水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群山环抱,层峦叠嶂,酣畅中透着甘甜,怡美醉人,道出了歌曲中要表达的全部内容。C段结尾处又以四度大跳对原旋律进行了有效地拓展深化,用自然模进、重复等几种不同的创作手法,扩大了歌曲旋律线的发展张力,深化了作品自身艺术表现的需要。把想象中松花湖的春天到来时山崖湖畔,野花竞相争艳 林木吐翠、万物复苏;盛夏,绿树成荫、鸟鸣幽谷,青山绿水情相依,充满爱的生机。成功的描述了松花湖明媚秀丽湖光山色吸引着国内外大量游客。最后重复段以再现的方式进一步突出松花湖的不仅美在他的视觉与听觉上,更主要的美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的的春天般的幸福生活的感恩之情。

歌曲在节奏上 先扬后抑,张驰有度,乐句对比鲜明。节奏与节拍与词曲结合紧密,能够在抒情答意中与歌曲要描绘的景色产生共鸣,通过节奏的有机变化和自由伸缩,时值的增加,节拍变化有序,大气派的赞美了松花湖不仅美而且还富饶怡人。不愧有“有黄山之奇,漓江之秀”的赞语。

歌曲在歌词创作上作者绿飞彩用了白描的手法再现了松花湖真实的自然风景与生活场景、反映了作者真实的情感体验,韵味内涵丰富,精雕细琢。“ 美丽富饶的松花湖,诗一样的情韵,画一样的风度 ,烟波渺渺映日月青山隐隐若有无,松庵烟花含露 ,白帆飘飘入画图 ,岸边的森林为你梳妆 ,水中的鱼儿把你爱慕”

两段歌曲整体结构对仗匀称,前后呼应自然、通畅。歌词与旋律的完美结合相互对应、密切配合,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天然画卷。此时,当人们聆听这首歌曲第一段时就会仿佛置身于群山环绕的白松绿林和悬崖峻峭的沟壑幽谷之中;而在又反复置身于千里麦浪、万里鱼田及藏满漫山遍野的绿色宝藏之中。歌曲还体现了松花湖山、水、林美的和谐,还进一步再现了松花湖两岸的天然宝藏带给关东大地上的勤劳人民带来的幸福和谐生活,让世世代代永远扎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生活到永远这一主题思想。

歌曲在演唱风格上全新采用了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最初由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张秀艳首唱,80年代初又由著名歌唱家彭丽媛加工演唱,在演唱风格与技巧上创新这首歌曲的演唱特色,大胆的吸收、借鉴了西方美声唱法的精华,尤其是在高潮部分 “松花湖啊松花湖” 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使歌曲在情感表达、音色变化、声音力度控制也更加灵活自如。为了情感表达的需要尽管歌曲在B段部分节奏欢快、歌词密集,彭丽媛在咬字、吐字上真正做到了字真音美、玉润珠圆,字字清晰有力,归韵准确,韵尾干净利落分明。2004年吉林省歌舞剧院的刘春梅将其重新整理到松花湖进行了MTV的实景拍摄。歌中似乎迎来松花湖春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夏季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秋季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冬季银装素裹、玉树琼花的隆重场景,美不胜收。以及经济改革后松花湖岸边关东大地上一幅大豆、高粱、谷子、禾苗、果树、鲜花等丰收景象而勾勒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欢天喜地的场面。

在审美韵味上展现了不同地域具有不同文化风格和审美情趣。首先在审美直觉上直抒胸臆,歌曲《美丽富饶的松花湖》恰恰在审美表象和审美趣味上使得主体事物和外界客观事物做到了和谐对应统一。他无论题材、体裁、内容、风格、旋律、地域等特征上人们都能够感知到松花湖两岸山峰耸立、湖水迤逦,林木苍翠,风景秀美,景色迷人的画卷。从中不难体会到它不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而是“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欧阳修)的秀美。其次,在审美情感上摆脱了物欲的追求, 而从艺术的角度对事物的内在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剖析歌曲。理解歌曲中细腻的赞美情怀,感受到鲜明的关东地域风情。我们仿佛置身松花湖岸边,那烟波渺渺,鱼虾遨游、白帆点点,碧绿万顷,如诗如黛,“柳树绽银花,松树结银菊”,如山水长卷般怡静舒展之景。在审美情感体验与生活情景完美切合之中超越艺术审美,实现艺术的儒雅、平和与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品质的和谐统一,呈现欣赏的精华。第三,在审美追求上,歌曲对通过要赞美的事物审美表象,对不同的对象充分展开遐想,充分利用视觉、听觉与感官抒发对所要表达事物的场景与情怀进行描绘“含着多少深情,藏着多少财富,笑看湖中鱼儿肥,遥望满山梅花鹿,花异香稻麦熟,电站闪闪撒银珠,幸福有心在这里安家,爱情愿意在这里落户”,舒缓的旋律,均匀的速度,音符的级进,十六分音符的合理运用,将歌曲的整个画面注入了流动的音乐美感,寓意中流露出松花湖的天空夺巧匠的自然动态美,不同于江南园林艺术之美。

《美丽富饶的松花湖》的创作是成功的,无论从艺术审美角度,还是从演唱风格上,这是一首荡气回肠的音乐作品,松花湖的美不仅给人们展现了真实的之美,而且在大气中蕴含着典雅与恬静,从另一角度透视了作者与听众心理共鸣对生活、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赞美与热爱,鼓舞人们用双手去建设自己美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家园。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喻宜营著.《喻宜首声乐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4.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影片《小花》主题曲的声乐艺术评析[J].北京:《电影评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