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广辉
(孙广辉:郑州科技学院。)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体操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及体操运动员心理技能相关文献。
现代运动训练和竞赛要求体操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因为运动训练和竞赛在对人的身体施加生理负荷的同时,也施加了心理负荷。体操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以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心理训练已成为提高训练水平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心理能力也是充分发挥身体能力的技术、战术能力的保证,更是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途径。专家指出,对于优秀体操运动员训练比例是体能、技术占30﹪,心理占70﹪。由此可知,在一场高水平及重要的比赛心理因素是输赢的关键,一场最佳表现不仅是高超技术展现而已,必须再加上体操运动员心理的稳定。
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能和技术发挥的基础
对于在大型体操赛事上的选手实力未发挥而错失得牌机会,主要因素归于选手的心理素质不佳,而非努力不够,并认为选手普遍缺乏长期、有系统的心理训练。许多体操运动员表现失常,意外中箭落马,表现与预期出现落差,反映出我国体操选手的心理素质还要再加强。体操运动员常在激烈的比赛中频频失误、甚至表现大为走样,这是时有所闻的。这更突显了体能和技术于比赛中要能充分的发挥,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由此可见,比赛时心理状态所扮演角色的重要,甚至是比赛胜负的关键,毕竟在竞争激烈的运动场上冠军只有一个,获得冠军的,有时不一定是实力最强的体操运动员,但一定是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表现的体操运动员。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胜负关键
高水平体操运动员在决赛时的表现优劣或胜负,取决于心理状态而非体能与技术的好坏。一名体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应属于自己的心理控制范围内,他必需体会什么是“应该做的”,为赢得胜利,需专注于行动,并排除负面思考,才是当前适当的目标。心理训练便是以各种心理技能及策略,对体操运动员实施系统化的训练,目的在于增进体操运动员的表现;心理训练也是在培养和发展体操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对负面影响表现状态的控制与调整。因此,体操运动心理训练理论的认知是教练及体操运动员的基本课题。心理技能训练是近代运动训练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影响、制约着体操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可促使训练者心理过程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训练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
现今竞技体育活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激发选手潜质,提高选手的运动表现,除需采用合适的训练方法、新颖有效率的训练器材及完善的医疗支持外,也不可忽略选手的心理咨询及人格养成。平时做好心理素质的训练与提升,才能拥有最佳的心理竞技能力,并且多一分克敌致胜的实力。
相对来说,男性体操运动员的自信心、动机、压力处理与逆境调适、可教导性及专注均显著优于女性体操运动员;年龄上较年长者优于年龄较低者;训练年数较长者优于年数较短者,年数越长其团队精神也欲佳;训练年数愈长者及运动员在专注于自信心的表现上显著优于训练年数短者。体操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最佳是可教导性,表现较差需要加强项目大多为专注与自信心。
1.巧用认知技巧
优秀体操运动员与一般体操运动员除了在体能和技术上有所差异外,优秀体操运动员比一般体操运动员善于利用各种认知技巧,如心象训练、自我谈话、专注、压力管理等,以保持注意力集中、降低焦虑,进而提升运动表现。
2.专注与自信心
运动水平上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亦显著优于一般体操运动员,尤其在专注与自信心层面,并对成绩表现有预测效果;然而研究却也发现,专注与自信心是体操运动员认为最重要但与实际表现却是差距最大的心理技能,国内选手专注与自信心需进一步加强,如果专注力不足、信心不足,会直接影响运动表现,值得教练及选手多注意并加强。有些参加国际大赛选手的专注力反而低于只有参加国内大比赛的选手,推论原因可能国内选手参加国际赛的经验较少,多数的选手并非如预期调整到最佳状态,故也少有突破个人成绩的最佳表现;所以,即使有参加亚、奥运的选手,表现也多赛前预期,因此专注力向度的分数在研究中相对较低。另外,体操运动员的焦虑、信心、动机、亦像与专注等心理技能并不因训练年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成绩表现。
3.自信心与目标导向
技术水准较高的体操运动员,其压力因专注与自信心,则显著高于技术水准较低者,曾当选过亚奥运代表队体操运动员的动机、调整能力、情绪稳定、自信心与目标导向,显著优于其它体操运动员;曾参加国际的运动员在动机、自信心及压力处理与逆境调适显著高于未参加者。技术水准为国家代表队程度的体操选手,其动机与专注的能力要优于一般选手;技术水准为甲组程度以上的体操选手,其可教导性的能力要优于其它选手。体操运动员认为最重要的心理技能为建立自信心,且曾修习体操运动心理学课程在动机、自信心向度上高于未修习者。最常被训练的心理技能是目标设定,接受最多训练的心理技能为可教导性,而最有效的心理技能为积极的自我对话。
4.心理技能知识获取
心理技能可以帮助体操运动员增强表现水平;而在心理技能接触时期,在初级阶段学习时接触较少,高中时期或是进入选手期。在参加比赛后,根据临场比赛所发生或是面对的状况,教练给予现场的指导,或是赛后检讨,才得知如何面对困境并调整自己。进行心理技能访谈,访谈的选手多半未接受过系统性的心理技能训练,而现在经常使用的心理技能如呼吸法、放松法、意象练习、自我喊话、如何能让自己更专注等心理技能方法。学习的来源有来自教练、师哥、师姐的教导或是经验谈、及所接触的体操运动员心理学等其他方面的体操理论知识,加上自己多年比赛的经验所累积而成的。可见大多选手并未受正式、有系统、长期的心理技能训练,这需要根据选手差异性,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训练计划,提升选手成绩。
近年来,有关心理技能训练的相关研究已成为体操运动心理学家、教练、及体操运动员所关切的议题。他们一致认为体操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的表现不再只是体能训练的多寡,更重要的是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特质。体操运动员在参与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不但要消耗很大的体能,而且也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须具有较强的战术意识,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分析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应付错综复杂的局面,灵活地运用各种战术,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如果体操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所需的心理技能不好,则战术意识不强,随机应变能力也较差,在困境下出现有勇无谋,束手无策的窘境,即使是体能、技术与战术等训练比较理想,也难于在比赛中取得优胜的成绩。所以对于外在环境的变化观察与因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对于比赛情境、观众的叫声、对手的习性与战术的改变等,体操运动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适到最佳状态,找到最好的因应方法,另外,对于竞争对手的行为、比赛节奏与战术的掌控,亦是体操运动员必需面对与处理的问题。
研究亦发现要让体操选手达到国际级的水平,则除了竞技的发展外,也要特别在动机和专注的能力上加强;体操选手接受教练指导程度良好的情况下,教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体操运动员人才的培养,教练的工作任务是要帮助体操运动员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训练质量和技术水准,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一定的体育专业技能和多元化的职业能力。
教练在对于选手的指导上,尽量力求客观。当选手们有相同表现时,不因水平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见解。因为这可能会影响选手信任教练及接受教导意愿的程度。在我国选手接受教练指导程度良好的情况下,提升教练的专业能力可能成为我国选手水平提高的关键。
对于这样情况①应加强相关体操运动心理技能训练课程;②建立体操运动员系统化的训练计划;③选择正确体操运动员的训练时机及拟定个别化的训练方案;④增加办理体操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相关学术研讨会。
期盼我国体育运动若能持续努力,相信优秀体操运动员不仅能获得精良的技能训练,并能获专业的学术研究,善用体操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打破传统训练迷失,创造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