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精神性需要

2012-08-15 00:45董卉
大家 2012年6期

董卉

(董卉:德州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精神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精神属性是人类最值得骄傲的属性。马克思认为,人是意义的存在物和精神的存在物,不仅有生物性的自然性需要,更具有精神性的需要和意义性的追求。精神需要起源于人类满足自己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又超越这些需要而产生的新的更高级别的需要,是有别于其他动物、有效体现人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创造性和更具有自由自觉性的需要。精神需要不仅包括人对自身人格、尊严、荣誉、自由和权利等的追求,还包括了这些方面的心理意识。正是这些精神需要和精神利益,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和存在的精神性基础。

一、大学生的精神性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社会成员追求健康文明、科学高尚的精神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相对物质需要而言,大学生对精神需求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而且具有矛盾性、多变性、独立性、差异性等新特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是否健康向上,能否得到合理满足,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成长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长成才是大学生精神需要的永恒主题。

(一)求知成才的需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和发展,时代对人们的智力和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学习、增进技能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希望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社会形势的变革对大学生提出了严峻挑战,金融危机、就业难等问题也让大学生们深刻理解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大学生十分珍惜大学阶段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充分利用高校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力求用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全面武装自己。目前高校出现的“专升本热”、“考研热”、“外语热”、“计算机热”和“考证热”等现象持续升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学习求知的强烈愿望。

(二)创新进取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批判和独立思考精神,不轻易接受现成的结论,敢于向旧观念进行挑战。他们紧跟时代节奏,思想进步,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改革创新的时代,创新进取的思想和积极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探索和开放精神。面对社会用人机制逐步市场化,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大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他们一方面努力学习,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希望学校、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就业能力和技巧等方面,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帮助和服务。很多大学生善于辩论,崇尚务实,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热衷于自主创业,部分学生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无不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创新进取的强烈愿望。

(三)尊重和交往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主体意识的觉醒,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希望自己可以胜任更多工作,能进行独立思考。希望他人尊重他们的人格、能力、选择和成绩,希望获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理解、信任和肯定,希望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自由。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期,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多方面的现实压力,许多大学生感到负担沉重,总希望用新的方式来解脱,特别希望在交往中得到别人的信任。高校有众多的社团组织,满足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存在性格矛盾性,难以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他们珍惜自己的名誉、威望,争强好胜、不甘示弱,我行我素、张扬个性,但又怕被别人孤立;在遇到不平等待遇时,情绪波动较大,很难找到支撑点。他们自我意识极强。对学业的深造,对政治上的进步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特别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同。

(四)理想信念及价值观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高度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面对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许多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希望为国家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他们在申请入党和入党以后,基本上都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大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摇篮,应当从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大学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归宿。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追求,激发大学生的热情,振奋大学生的精神,充实大学生的生活,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

人是精神的存在物,追求精神利益是人的精神属性的内在要求。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享有精神的自由,追求精神的充实、完美和愉悦,希望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荣誉和尊严。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使他们坦然的面对人生,面对挫折;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成长为祖国的栋梁。

人的精神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内驱力,是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教育当代大学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并激励大学生将内在的需求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将个人的发展同祖国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许平.当代大学生需要心理的对策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