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

2012-08-15 00:45韩永来
大家 2012年6期

韩永来

(韩永来: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与改革开放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分不开的,即: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搞清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本依据;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和法宝;尊重实践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闫朦。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是什么呢?李建玉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新的历史阶段转变,促进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常樵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从自己的国情出发, 走自己的路, 中国的事情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办,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因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三大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根本的保证。

当前把马克思主义应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已经取得了实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自身科学性、世界性、当代性、实践性的“理论特质”、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与由此产生的理论需求所构成的“现实基础”、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诸多方面能够相通相融这一“文化要件”。它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文化等层面的“结合”, 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解释者、中国传统文化依次进行的问题式、解释学与交往式“对话”, 同时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以一种理性自觉的意识对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所进行的积极“创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路径、创新路径和主体路径。

二、马克思中国化的内涵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理论,但是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必须坚持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固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我国的实际问题,把在中国建设中形成的实际经验上升为理论,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我国党和人民伟大事业取得不断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革命时期,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结果,革命过程中当一度出现左倾和右倾主义错位,中国革命走了不少弯路,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脱离了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经验,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当前我国正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我国改革实践,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好的结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变化巨大,中国国情也在变化,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根据当前党的基本经验和教训,将其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才能丰富马克思中国化的卢纶,才能把马克思真正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引入中国文化的土壤,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强的理论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坚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路径。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路径和前提,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互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正确的,适合中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中国国情和结合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规律是他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是全世界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果,用于人类社会的指导,但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他的特殊性,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色,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包含全世界所有的国家的特点,给与各个国家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马克和恩科斯在《共产党员宣言》,就早已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个普遍性的理论,同时又因为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国情,因此具体指导不同,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情,中国独特的国情必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才能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路径。

不断的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创新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理论的指导意义才能最大,最有效。蒋孝山, 张锐指出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 不断洞察时代趋势, 把握时代脉搏, 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要求, 回答时代课题,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发展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路径和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代发展相同步,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有效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我国改革和实践;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最准确的,最有指导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个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理论品质。他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发展,与实践相结合,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毛泽东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结果,是中国革命时期最新的理论成果,是融入中国因素的创新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群众命运相连,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路径。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执行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建立其中国化推动的主体和力量之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人民群众相联系的基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和人们群众的命运紧紧相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被人民群众掌握和时间,就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强大的动力。改革中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把马克思主义推广成为人民大众的精神食粮,就能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加快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形成巨大物质力量。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赵勇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宜传普及活动,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即中国既要在自己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和话语系统, 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 从而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心人民群众的命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是马克思死中国化理论指导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人民群众命运相通,就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践,被人民群众掌握,人民群众的创造了和创新力就能最大可能的发挥。社会主体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快更稳定健康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必须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落脚点,解决人民群众最根本关心的问题,走群众路线。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发展。

[1]赵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8.

[2]李建玉.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先锋队,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