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高校国家奖助学金的教育功能

2012-08-15 00:45田辉王敏
大家 2012年6期

田辉 王敏

(田辉: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管理。王敏: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外国语言文学。)

为体现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关怀,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激励在校大学生勤奋学习,锐意进取,我国政府设立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为主体的国家奖助学金工程。国家奖助学金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提供的无偿资助。2002年,中央财政决定每年拨出2亿元人民币,设立国家奖学金,资助45000名家庭经济困难,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之后,国家资助高校贫困生的力度逐年加大。2007年国家奖助学金总额增加到95亿元。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政府将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今后每年将安排200亿元。”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规模和覆盖层次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完善,是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社会公平,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新时期,各高校应根据大学生思想教育特点,以国家奖助学金为载体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立志成才教育、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强化高等院校教学中心和学生主体地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高等院校真正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基地。

一、以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为先导,推进大学生爱国教育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明确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随着国家资助不断惠及千万高校学子,国家奖助学金制度无疑成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渠道。

首先,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为优秀贫困学生带来了国家和党中央的关怀。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倍感经济压力,贫困生群体因家庭困难而难以顺利完成学业,而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广泛、深入实施无疑成为令万千贫困学子备受激励和鼓舞的福音。国家的雪中送炭让他(她)们亲身感受到国家的温暖,爱国情结油然而生。其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也向大学生传递着同呼吸、共命运,国家和人民血肉相连的情感。国家富强了,必然会带给国民幸福的生活,人民的福祉建立在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之上。国家的整体利益包含着个人利益,国家的整体利益直接体现为每个人的共同的根本利益。这种荣辱与共的意识使全体大学生体会到国强必然惠民的道理,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体化和形象化,国家奖学金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祖国对我的期望。

因而,各高校应借每年度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实施之际,通过国家复兴图片展览、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发展讲座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赋予高等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新的途径和内容。

二、以国家奖助学金政策为平台,开展大学生成才教育

高等院校的贫困生群体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表面上和其他学生一样,享受着和谐教育赋予的各种教育资源和权利,承担着国家和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但实际上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群体往往在心理健康、实践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直接限制其个人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这种状况已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密切关注。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1350万人,其中贫困生达270万人,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对于数量如此之众的贫困生来说,国家奖助学金体系的资助无疑是一片温暖的阳光。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国家奖助学金体系覆盖了高等院校在校生总人数的近22%。国家坚实的经济支持为贫困大学生卸掉了不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包袱,为贫困大学生的立志成才带来了信心和底气。这种强大的支持力量提升了困难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使其敢于进行实践锻炼,促其努力提高交际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浙江大学团委组织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同学共同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经济困难生教育实践项目”的课题调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受到省市的表彰和奖励。立志成才是新时代每一个大学生的夙愿,贫困大学生也不例外。那些受到国家奖助学金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将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懂得立志成才的含义。他(她)们会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一切的优秀文化,努力成为二十一世纪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三、以国家奖助学金评定为契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把大学生培养成忠诚、正直、讲真话、干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国家奖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诚实守信是评定的必要条件。这种国家标准的导向向大学生传递了一个信号:诚信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素质。

高等院校应以国家奖助学金制度为指引,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在高校具体评定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期间,每个大学生能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的家庭状况和学习状况,真实公正而严肃地产生出每一位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对象,这便是大学生诚信品德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在市场经济价值功利化取向的影响下,国家奖助学金的评定成为考验大学生诚信品德的新的试金石。因此,高等院校可通过建立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对象的个人诚信档案,配套奖罚机制,使学生的诚实信用和经济信用有案可查,有据可信。具体措施包括:学校对没按国家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标准产生或通过不诚信手段产生的资助对象取消资助资格;对资助款用于挥霍浪费等不正当支出的对象要追回资助资金并取消下次评定资格;对不遵守校规校纪的资助对象取消资助资格等。高校通过建立国家奖助学金学生诚信档案为起点,全面推进对全体大学生的诚信评价体系的建设。

四、以国家奖助学金实施为助力,拓展感恩教育新领域

感恩,作为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高尚情操,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际交往的规范,已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马克思曾说过:“恩情是连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

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感恩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党中央拿出这么多的资金无偿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体现着国家对贫困学生的体恤和关爱。高等院校在评定过程中,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资助送给最需要的学生,同样体现着老师和同学们对困难学生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学校应抓住国家奖助学金评定的契机,多角度、多形式、广领域的深入地进行感恩教育,使全体学生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学校的支持化作前进的动力,用感恩的心回报祖国,服务社会南开大学的优秀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去鼓励全体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起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决心,为完成国家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而奋斗。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正成为每个受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学生的行为准则。国家无私的资助我们,我们努力的回报祖国和社会,这种良性互动的感恩教育培养了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

总之,国家奖助学金制度教育功能的发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作为国家对当代大学生奖励和支持重要举措的基层落实者,高等院校必须在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工作的同时,把握好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的导向,充分挖掘和发挥国家奖助学金的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当代贫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构建21世纪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谱写更加辉煌绚丽的篇章。

[1]袁新文.国家助学奖学金制度实施侧记[N].人民日报,2007.

[2]梁卫玲,杜华良,章晓燕.从三个层面构建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体系[J].文教资料,2007.

[3]赵艳.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探讨[J].嘉兴学院学报,2007.

[4]赵秀红,余冠仕.面对贫困他们选择阳光——几位靠国家资助政策成长成才的大学生的故事[N].中国教育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