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2012-08-15 00:54阮晓明李晓丹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负债流动性商业银行

阮晓明 李晓丹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云南昆明650223)

商业银行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经营的过程中面临着比普通企业更多、更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法及时获得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获得充足资金,以偿付到期债务或其他支付义务、满足资产增长或其他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动荡加剧,金融风险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呈现出系统性、连锁性和突发性的特征与趋势,包括行业风险、信用风险、利率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等在内的各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银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深渊。而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也是各种风险损失发生后的最终表现。流动性风险的发生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生存和发展。因此,只有将其内部控制活动中流动性风险的预测与防范有效的结合起来,商业银行才能在风险和动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一、流动性风险的基本类别与表现形式

根据中国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所述,“流动性风险可以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

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所需巨额资金大部分非自身所拥有,需要通过负债业务吸收和募集。显然,流动性风险是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密切相关的。通常负债业务有被动负债和主动负债两种方式。被动负债指普通的吸收存款的业务;主动负债则指通过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同行借款等形式的负债。而不论是普通的吸收存款形成资金来源还是发行金融债券、同行借款等方式,由于受一国经济发展状况、国民收入、公众储蓄意愿、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等众多条件的限制,商业银行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筹集到的资金并不能一定满足日常经营的需要,此时就产生了融资流动性风险。融资性流动风险的一般表现形式为:信贷资金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合格借款人的需要;或不能以有效的主动性负债解决资金来源。

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商业银行出于盈利的需要,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保留尽可能少的现金资产,而为了满足客户提现或其他形式的需要,商业银行同时还要使其部分资产具有较好的变现能力。在部分资产的变现过程中,也会受诸如金融市场容量、利率变化、金融动荡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变现失败或使资产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其表现形式为:为了满足存款人的提现要求,在市场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低价出卖资产或高价购买债务。显然,市场流动性风险在危机和动荡的年代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从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活动及成果的风险来源不同,流动性风险可分为来自内部的风险和外部的风险。内部风险来自商业银行内部,主要表现为由于银行自身诸如融资乏力、操作不当、经营不善等原因所导致。外部风险则是由商业银行之外的因素所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波动、行业变动等宏观因素和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造成。内部风险相对于外部风险来说一定程度上是可控和可防的,而外部风险则相对于内部风险来说,其预先识别到采取措施乃至有效控制其难度要大得多。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是处于国家和国际经济大环境之下的,影响经营的风险因素是内外交织,故其内部控制活动不可能单纯的只针对银行经营的内部因素来考虑。

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及影响

根据2011年我国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所述:“流动性风险既可能来自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其他类别风险向流动性风险的转化,也可能来自市场流动性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负面影响,即由于外部融资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及时以合理价格变现或抵押资产以获得流动性支持。”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可能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外部、或者内外作用的因素所导致。

就其内部因素来说,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大体上直接来源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且最主要的压力来自于活期(短期)负债部分。此外,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不健全,从事违规交易导致资产损失又无力弥补,从而削减或失去清偿能力,是造成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非常典型的此类案例有: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由于其一交易员尼克·里森从事违规交易,导致巴林银行的损失达到8.6亿英镑,这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最终巴林银行宣布破产,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接管。曾经叱咤风云200余年的巨人轰然倒下,给金融界带来了巨大冲击。2008年美国华盛顿互惠银行又制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倒闭案,由于“流动性不足,无法满足公司债务的支付要求,因而该行不能安全、稳定地进行业务”,总部位于华盛顿州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因资不抵债被勒令立即停业。流动性风险对于银行经营的危害可见一斑。

然而,对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更多时候是内外作用的因素所导致。特别是受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或许已正在面临新的流动性危机的困局。第一,去年以来我国发生了持续的物价上涨的情况,央行因此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6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受到明显影响。2011年12月14日,央行公布的11月货币数据显示,11月存款增加3247亿元,同比少增2626亿元,存款明显少增的现象在延续。第二,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施,部分地方房价开始下降,商业银行前期贷款资产中存在相当规模的住房贷款等逐渐到期,存在着地产商、建筑商、购房者等多种信用风险。第三,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近年来,地方政府借助于以多家商业银行为主的融资平台,实施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银行通过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获得相应的收益。但应该看到,由于这些贷款很大一部分用于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这些项目缺乏良好的经济效益,有的项目经营期限内产生的现金流甚至不能覆盖贷款本身,第一还款来源存在严重不足,也会面临由信用风险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根据相关信息显示,虽然2011年底,银监会决定将原定于2012年初实施的资本新规推迟,这对短期缓解银行的资本压力有很大帮助,同时在2011年12月和2012年2月又两次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各0.5个百分点,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存在明显的流动性风险。如果这样的状况得不到改善,除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商业银行对经济的支持和“输血”作用将大打折扣。

三、流动性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一)高度关注,紧盯国际国内经济的风云变化。

伴随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之相伴而生的金融业在快速成长的同时也在支持经济不断前行。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作为经济发展有力助推器的金融业却危机重重。南亚金融风波的硝烟尚未散尽,美国次贷危机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接踵而至,危机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一次胜过一次,显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在长期的发展和经营中,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由面临单一的国内环境风险到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风险的巨大变革。不断出现的金融危机不但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一方面,开放条件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仍然会给国内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活动提出更高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式的不断变化,特别是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加之房地产调控和经济转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经济有一定的下滑趋势。国内严峻的经济环境也将给银行的经营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风险。因此,要做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加强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必须要高度关注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式的变化和走向。

(二)未雨绸缪,做好流动性风险的计量与预测。

按照我国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存贷比和流动性比例。其中,流动性覆盖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在设定的严重流动性压力情景下,能够保持充足的、无变现障碍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并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来满足未来30日的流动性需求。净稳定资金比例则指一定时期内(1年)可用的稳定资金与所需的稳定资金的比例。存贷比则是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规定其不得高于75%。流动性比例是指流动性资产余额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规定其不得低于25%。除此之外,还规定了包括流动性缺口、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比例、最大十家存款客户存款比例、最大十家同业融入比例、同业市场负债比例、重要币种的流动性覆盖率等7项流动性风险监测参考指标。从以上规定不难看出,我国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计量越来越重视,反映在具体风险衡量方式、指标的多样化、全面化以及高标准化。据2012年3月22日“上海证券报”报道,下一步,证监会将督促商业银行深化对新的流动性监管指标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强化融资来源稳定性管理,加快完善流动性管理的政策、流程、技术和信息系统支持体系,建立更有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另外,根据后危机时代欧美等国对银行业面对偶发性系统危机时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处置能力作出的总结和评估,其中教训之一就是低估了小概率事件对银行经营或其拥有的投资组合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在此经验之基础上,考虑由各商业银行根据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组织实施微观压力测试,从而判断个别银行的风险承担和资本缓冲需要。

(三)精心策划,加强内部控制的审慎管理。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明确:“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不难看出,在这样一个过程和机制中,对风险的防范及处置是整个内部控制政策及活动的核心内容。而对于流动性风险的防范来说,健全的流动性管理则显得至关重要。健全的流动性管理包括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流动性集中控制、在备选方案下对净融资需要的分析、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应急计划。银行应通过资产、负债双管齐下,即通过对负债的管理增强存款的稳定性,减少流动性需求;通过对资产组合结构的调整来适时地满足流动性需求。银行还应该做到融资的多样化——不管是对资金的来源还是在确定负债的到期日长短上。总之,银行应保留充足的流动性资产。

针对前面所述的物价、房地产、城市建设等问题,则分别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商业银行充足的流动性资产。首先,对于由于物价上涨、货币紧缩所导致的经济下行趋势应有充分的准备。在关注物价指数变化和货币政策走向的同时,应认真梳理贷款资产中可能导致的行业和企业呆滞账目,并全面估计由此可能带来的资产损失和流动性缺口,做好应急准备。其次,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对所有与房地产业相关的贷款进行全面分析,分析调控政策对各类贷款的影响程度。分析的范围应当包括土地储备贷款、开发商的开发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建筑企业贷款等以房地产为抵押的所有其他贷款,做好在房价全面下降情况下的准备,预测可能产生的损失,确保充足的流动性补偿能力。再者,对于城市化建设中的贷款项目也应给于关注和重视。对相应贷款项目进行全流程、全过程管理,通过解包还原,逐项目、逐笔辨别风险,逐笔化解风险。亦可考虑将政府债务进行打包,将贷款证券化,增加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动荡和变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的流动性管理将变得日趋复杂和艰难。我国商业银行在逐渐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应注重相关的国际性条款和协议,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精心策划、审慎管理,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规避、防范和控制银行经营中的流动性风险,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银行体系支持。

[1]梁世栋.商业银行风险计量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马蔚华.辩证看待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影响[N].上海证券报,2009-2-2.

[3]史建平.积极应对房地产调控对商业银行的挑战[J].中国金融,2010,(24).

[4]姚建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与防范[J].中国金融,2010,(16).

猜你喜欢
负债流动性商业银行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你的负债重吗?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融资融券对我国股市的流动性影响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