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波 陈月佩
(广西财经学院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003)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探索体育锻炼习惯的心理干预研究
郑忠波 陈月佩
(广西财经学院体育部,广西 南宁 53000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借鉴国外体育锻炼干预模式,以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因素和方法等为突破口,让大多数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阳光体育运动深入人心,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形成校园良好体育锻炼氛围,造就大学生健康体魄。
阳光体育运动 体育锻炼 习惯 干预
2006年12月12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提出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阳光体育运动要用三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大学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并将逐渐成为工作骨干的群体,是肩负着社会未来发展的栋梁人群。然而现实中,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却令人堪忧。国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相当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但成效不足。如何让85%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形成体育锻炼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达到终身体育锻炼,为此,有必要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本文就体育锻炼干预模式、学生的行为相关因素、方法进行探讨性研究。
从教育部官方网站了解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6个部门组织了自从1985年来第6次全国多民族、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本次体质监测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个民族、995所学校,参加调研人数为348495人,检测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4方面24项指标,学生的总体身体体质和健康有所改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但出现了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等新问题。2011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存在如下四个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一是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二是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比2000年有所增长;三是20-69岁年龄段所有乡村人群体质水平比同年龄段的城镇人群要低;四是国民体质水平呈“东高西低”状态。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汉族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的生长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学生营养状况继续改善,学生上臂力量的握力水平有所提高,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持续下降,蛔虫感染率降低,龋齿患病率继续下降。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与汉族学生同步增长,营养状况与汉族学生同步改善。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现实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在小学、中学阶段教育中,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个人主动自觉的体育锻炼动力不足。因此,到了大学,自然而然的把体育锻炼放在了学业之后。大学体育课程结束后学生退出体育锻炼的现象很多。研究表明:大学生退出体育锻炼不是缺乏锻炼环境或锻炼条件太差,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前两年的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并没有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和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
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体育兴趣较浓,对体育的价值认识较全面,但体育行为意向却不容乐观。大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设法提高体育的趣味性,降低竞技性。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态度处于良好,体育兴趣一般,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与其体育态度没有关系,而与他们的体育兴趣显著相关。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与方法、锻炼氛围与体育特长。体育消费行为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显著相关。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分为学生自身、教师、教学内容与教材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是养成锻炼习惯的基础,教师是系统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首要因素,必要的学校体育锻炼规章制度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保证。通过对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和方差分析,对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归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认为影响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内部因素,而无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外部因素。
针对大学体育课程结束后学生退出体育锻炼的现象,陈善平等就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进行了验证性研究。作者指出,简单地把大学生退出体育锻炼归因于缺乏锻炼环境和锻炼条件太差,容易让人忽略大学生不坚持体育锻炼的本质问题。在大学阶段前两年的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并没有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和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该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186名大学四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外因进行了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体育课程结束后,继续坚持体育锻炼的大学生非常少,大学四年级学生勉强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仅占总人数的83%。运动承诺和锻炼条件能够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很好的预测和解释,运动承诺预测和解释锻炼行为的路径相对要重要得多。在目前情形下,锻炼环境和锻炼条件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制约远远不如学生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产生的作用大。
从行为(如成功的经验)、认知(如榜样的作用)、社会(如言语劝说)、生理(如情感或生理唤醒)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自我行为的因素,我们认为结果预期包括生理的、社会的、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自我决定理论,这是一种内部动机理论。该理论认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形成一个连续体,不同类型的非本质相关行为在连续体上有相应的位置,外部动机主要有外部调节、摄入性调节和认同调节。外部调节指行为受奖励和威胁的控制,如“假如我确实有必要锻炼,那我就参加锻炼”;摄入性调节指行为的激发是为了回避消极情绪或寻求他人满意,是一种倾向于内部的控制,如“假如我不锻炼,我就有一种负罪感”;认同调节指行为更多的受自己调控,是由对行为结果的满意而激发的意识,如“我想锻炼是为了获得健康”;内部动机指行为的激发是为了快乐和行为本身,如“我锻炼是为了享受其中的乐趣”。很明显,行为调节越接近内部动机或认同调节,人们的锻炼意向就越高,参与锻炼的时间就越长,因为其中包含着很强的自我投入和主动参与的情感成分。
干预,就是过问,体育锻炼行为干预也就是健康教育,其目标定位于认知变量的改变。以下大部分理论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许多模式都包含共同的成分或者与其他模式结构相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理论模式进行体育锻炼干预。
(1)健康信念模式是Rosenstock在1966年以及Becker和Maiman在1975年提出的。这个模式假定个体参加预防疾病活动,锻炼的可能性取决于两个评价结果。首先是个体对可能会患病的严重性和他(或她)对疾病的认识。其次,个体会权衡利益和采取行动的代价。个体不会采取健康行为,但如果个体认为自己可能会患严重的疾病或者有潜在的健康问题,并且认识到参与锻炼的利益和认为完成锻炼并不难,赞成采取行动的一面就会压倒反对的一面,个体就可能会采取健康的行为,如参加锻炼。
(2)合理行为理论是由Ajzen和Fishbein(1980)提出的,他们注意到人们一般会实施他们计划好的事情。因此,预测个体是否会去锻炼,应该问他们打算做什么。根据这一模式,个体对特定行为的态度和他们关于行为标准的感知产生意向。
(3)计划行为理论Ajzen(1985)认为:在人们对行为的控制不完全时,意向不能预测行为,计划行为理论将主观标准的观念和与合理行为理论相似的态度结合在一起。然而,计划行为理论中增加了一个“行为控制感”的变量,即人们对自身实施行为能力的感觉,认为它也会影响行为结果。
(4)社会认知理论是操作条件、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整合。社会认知理论提出人、行为、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Bandura,1977)。班杜拉提出:不仅环境影响行为,行为也影响环境。人的因素也很重要,它包括认知、情绪和生理等因素。
(5)决策理论是Janis和Mann(1997)根据决策理论模式提出的“决策平衡”。决策平衡是个体对参与锻炼的代价(反对)和利益(赞同)之间关系的感知与评价。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做出锻炼决策,行为改变与否会对个体产生短期或长期的影响,这些方法可以让个体更好地理解行为改变的好处与困难,以便制定措施来避免和应付行为改变带来的消极影响。
(6)跨理论模式,很多研究者认为,目前跨理论模式是比较流行的一种干预措施,反映的是锻炼心理学领域内的一种“决策”理论。根据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式,个体的进展经过一系列变化阶段:意向前期、意向期、准备期、行动期和持续期。个体在“意向前期”不锻炼,也不打算在6个月后开始锻炼,“准备者”目前锻炼但不定期(每周3次以上,每次至少20分钟,每周5天以上,每天累计至少30分钟)。个体在“行动”阶段进行定期锻炼但时间少于6个月,在“持续”阶段个体进行定期锻炼并且坚持6个月或更长时间。这几个阶段的活动被认为是循环性的、非线性的。因为许多人不能成功地设定和保持生活方式。研究证实,当行为改变阶段与干预策略不相匹配时,退出锻炼的人员增多。因此,策略与行为改变阶段相匹配就能提高坚持性并降低人员的退出。在对锻炼行为进行研究时,跨理论模式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和自我效能4个方面。“决策平衡”的代价-利益分析也与行为改变阶段有关。当人们考虑改变生活方式时,他们会对赞成与反对加以权衡。在一个有12个行为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意向前期和意向期,反对通常高于赞成。通常,交叉产生在准备期,然后在行动和持续期,赞成高于反对。16个项目的锻炼决策平衡量度中有10个赞成,比如,“如果我定期锻炼,我的睡眠会更好”和6个反对,比如,“如果我定期锻炼,我给家庭和朋友的时间就少了”。
(1)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干预方法主要有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发挥体育的趣味性作用,以学生为本设计学校体育锻炼活动,探索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新途径,改善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创造良好锻炼环境。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知、信、行干预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处于心理成长阶段的大学生群体,是具有可塑性的人群,为教育提供了创造健康未来的机会。对学生实施以健康促进为先导的体质KAP干预策略,不仅是体质研究中实践领域的有益尝试,也是实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目标的重要举措。
(2)对大学生体育行为干预的激励方法包括:宣传教育激励、目标激励、表扬奖励激励、体育价值激励、数据激励、榜样激励、集体荣誉激励、体育教师行为激励等。
(3)将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充分调动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积极性。竞技项目要群众化,进一步强化行政约束力,还学生课外活动时间的自主权等。由于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在体质增强的同时,心理状态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在运动中人体突然起动、急停,随机应变地迅速改变动作的方向,兴奋、抑制快速地转换和精确地调节,有助于支配各种效应器和神经机能的改善,从而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紧张、激烈的运动中,人的心理承受着或大或小的压力,同时也伴随着情感的体验和意志的磨练,学生在与同伴的团结协作和融洽相处中,在发挥个人的潜能和智慧的活动中,不仅能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还能提高适应环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的良好体质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条件,健康的身心状态是其智能资本转化的前提条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关注的一个焦点,但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仍不乐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改善,其根本在于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指导者需要认识到,个体的体育锻炼行为改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同变化阶段对应相应的变化程序,针对不同变化阶段运用不同的行为改变干预措施,从学生个体的体育锻炼行为阶段进行有效干预,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促进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心理倾向,培养其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因此,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入手,从健康教育的角度进行干预研究,以寻求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为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不断为促进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把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体育教育中去,促使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强化健康意识、构筑健康信念,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和习惯。
[1]吕中凡,于洪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体育锻炼的心理干预效果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6):48-49.
[2]刘 燕,黄 斌.体育锻炼和认知干预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6):35-36.
[3]邱达明.体育锻炼行为干预策略的研究述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6):28-29.
[4]斯图尔特,比德尔.心理学在锻炼及与健康相关的身体活动中的应用[J].体育科学,2000(4):71-74.
[5]冯建中. 国民体质监测结果不容乐观 [EB/OL]. 新华网,2011-09-05.
A Intervention Study on the Physical Exercise Habit
Zheng Zhongbo Chen Yuepei
(Department of P.E.,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ning Guangxi 530003,China)
The article with literature method,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analysis method,interfere foreign sport exerciese habit intervention modes,takes the relevant factors as breakthough points,aims at carrying outquot;sunshine sports movementquot;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nalyzes students'main problems in physical training,then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prospective opinions to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about exercise.In order to furtherly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hat are suit for exercising sit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study provides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propel sunshine sports movement and promote students'physical training.
sunshine sports movement physical exercise intervention study
G807
A
1004—5643(2012)07—0111—03
1.郑忠波(1963~),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