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晶晶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浅谈武术教学方法的发展与运用
茹晶晶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无论从文化视角、战略视角,还是教育视角,都必须把武术教育提高到一个重要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武术教育任重而道远。目前武术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在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针对武术课堂的教学方法历史发展演变与在方法选择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研究与分析,为今后武术在教学方法改革上提供理论依据,对进一步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上提供借鉴,使武术在教学上能满足方法论的需求。
武术教学 教学方法 方法论
要使武术得到良好的普及与传承,武术在学校的发展毋庸置疑成为重要的环节,而纵观当今武术在学校的发展状况,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上一直成为困扰武术教育界发展的问题。[1]对于这些问题里,有学者提出了“怎么教?”这是制约武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几十年来,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基本没有改变,或者说改变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面前,我们能不能对武术课堂也进行一番改革与研究?”[2]因此,要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武术教学方法要科学化、多样化。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确实有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产生。而在实际教学中,武术教师却没能正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而这又恰恰是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发挥最大作用的前提,以及成为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正所谓“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因而探讨武术课堂教学方法对于进一步提高武术在学校发展的进度是十分必要的。
武术教学方法并不是一个明确的定义,它是由教育学领域中的教学方法与武术自身学科结合而成的复合型词汇,在理解武术教学方法之前要明白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的概念在教学理论的各个概念之中是一个最复杂的概念,研究教学方法的专家和学者们赋予了它不同的解释与表述,而被普遍采纳并应用的是关更霞老师的叙述: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以此推演,武术教学方法就是指武术教师为了完成武术相关教学任务,实现武术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武术教学方法是随着武术教学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但不是课堂武术教学出现后才有的。因而追踪武术教学方法的历史就是在捕捉武术教学的历史脉搏。武术教学又称为武学,武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武学,泛指武术教学活动;狭义的武学,指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专科学校。现代的一些武术学者简称“中国武术学”为“武学”。[3]
中国武术通过私学与官学两种形式得到流传与发展,并逐步形成武术学科体系、武术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武术官学在一定意义上是指有定点的学校出现的武术教学活动;武术私学是民间艺人拜师学艺或家传形式的教学活动,而真正的武术教学方法在近代的类似武术课出现之前的武术私学——民间武艺传授中就已经出现了,但当时人们并没有用现在的教学方式来理解它们,也缺乏对其科学的总结,当近代有关武术内容的教学活动出现之后,武术教学方法才作为一个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而被关注和重视并以很快的速度得到发展。
武术教学方法的产生与发展受教学内容的限制,而武术教学内容受时代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前期,武术更多的是为士兵训练内容,这种在以发展身体为主要目的的联系中,训练的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占主导地位。这种方法强调苦练式的重复,注重大运动量的形成运动记忆和体能的增强。
到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西方的竞技体育理念对中国体育界的冲击,武术成为国人冲向世界体坛的牌子,因而竞技武术不由得随之产生,苦练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武术竞技化的转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教学方法的改进,于是一些新的示范、观察、分组教学法应运而生了。
在当代,武术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成为了一个独立而成熟的教育领域,武术的内容也向着健康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迅速扩张,武术知识与技能也在增长,这就对武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武术教学方法也得到空前的发展,随着幻灯、电影、录像和计算机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发展,依赖运动表象建立的武术教学更是如虎添翼,武术教学方法正向着更高层次、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但是,武术教学方法的更新与发展,并不意味着一些基本武术教学方法的过失与消失,而是某一时代都有反映其特征的、具有代表性和倾向性的教学方法出现。从这些方法中可以看出某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也可以反映出武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变革特点。
由于武术本身属于体育运动的一种,因而,本文针对武术教学方法的分类参照了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方法,而依据教学活动中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体育教学方法常见的分类方法,也是一种比较符合体育教学方法实际的教学方法。[4]而按照这种分类方法,我们可以将我国中小学比较常用的武术教学方法分类为: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武术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武术教学方法: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等。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武术教学方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
(4)以比赛活动为主的武术教学方法:游戏法、比赛法、情景法等。
(5)以探究性活动为主的武术教学方法: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等。
当今武术在教学中的选择上过于单一而且陈旧,大部分运用的是讲解法与示范法等传统的武术教学方法,而缺乏对武术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整合,以及使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用,以至于一直都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生们对武术教学的内容丧失兴趣。
在武术教学中,很多武术教学很少甚至根本不设置武术理论课程,片面认为武术教学与一般的体育教学相同,就是为锻炼身体素质,教会学生体育技能,其实这是很不合理的,是武术教学的一个弊端。在很多的武术课中,学生除了能学习到一两个武术套路外,很难学习到武术的技击内涵、武术理论以及与中华武术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
还有一些武术课堂,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从而大量甚至泛滥的使用“游戏法”“情景法”的教学方法,使武术课出现内容空洞化、形式幼稚化、教学庸俗化等现象,严重地降低了武术学科的教学意义和教学质量。
从对武术教学方法概念的理解上,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现在所谈论的武术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领域性与专属性。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强调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由此我们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武术领域中有着它自身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因而对于教学方法在武术领域运用过程中同样会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
由于武术是技击美与技艺美兼容的一项体育运动,它体现的是一个以文化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复合体,因而在武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突出其身体力行的体育性,,更加注重其关乎人文素养的德育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只单一的注重武术技术动作的内容与方法。
“尚武崇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其目的是养成学生崇尚武术、爱好武术、发扬武术;崇奉道德、以武彰德的武德观念与言行。尚武崇德是贯穿在武术教学过程的总纲,包括武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内外兼修”是武术技术教学的中心,人以技术教学都要注意外形动作和内部的意、气、力的运动技法,使学生掌握武术整体运动方法。因而在武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上,要随着武技与武德内容的变化与分配,加强学生内在精气神的教学,从而合理运用武术教学方法。
古代武术传授中,十分重视口授身传,也是最早民间武术艺人拜师学艺就流传下来的武术教学方法。“口授”是通过语言描述清楚动作细节,指出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揭示动作的技法要领;“身传”是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直观地看动作的形象,从而可以按形模仿。口授与身传结合连用,能使学生借助听觉、是觉得共同作用,加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和动作技术的条件反射。
练教结合,一方面是指在武术教学方法的应用中要有学生与教师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强调武术的实践性、自修性与恒常性,因而在教学方法上要更多地强调练习法的运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共同体验、探求武术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中国教育改革的新课程标准的核心价值是在教学中张扬个性,没有个性的教与学,就不会产生高尚的人格的教师和学生。使用武术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武术学习,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锻炼、探索的主人,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因此在选择武术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要看该教学法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是否对学生有帮助,考虑学生对使用某种教学方法在年龄、智力、能力、学习方法习惯、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纪律及风气。所以,应当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的、最适应学生条件并能促进和发展学生技能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加任何改变的应用在现今的教学需求,恐怕已经成为长期以来武术教育在学校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的武术教学就是采用“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这样一个教学模式,整个模式和专业少体校没有多少区别,要求很高,学好很难。[5]如此的教学形式与程序,只能是将武术从学生身边推得是愈来愈远,就像是埋在地下的陈年老酒——只有珍藏的价值了。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武术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的设置,一贯的注重教师的动作示范,无论是正面的示范还是背面与侧面的示范,都只是将学生摆在从属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在教学上学会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先进的教学媒体,与音乐的配合,再加上教师独特的教学魅力感,另外在组织形式上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潜在动力的,同时为武术课堂教学增加了情境性与趣味性。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认同方面不仅具有符号作用,更具备民族文化形象的意义,它是有别于其它民族对战争进行技术性总结并经过长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演化出一种既有技击意识健身观赏性质又有东方哲理内涵的体育项目,充分地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独有特质。
在学校广泛开展武术教育,不仅要教授武术技术内容,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还要注重武术文化内容的选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弘扬民族意识,因而学校的武术教育不仅应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灌输一种思想。而在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上的教学中,如武术抱拳礼,就要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穿插将武术文化与技术予以结合进行有意义的武术教学,从而提升武术教学价值
武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内容的教学,在练习和教学过程中,难免有枯燥乏味之感,因而在武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所谓“教无定法”,加强武术教学方法的创造性挖掘与改造,多方面的找寻武术教学方法的新颖性。“武术宜从应用入手,指导基本的动作,同时须明了动作之意义及功用”,标准在教学方法方面的要求强调教育心理学在武术学习中的运用,具体教学手段显示了武术教学的特殊性;此外,在武术课开展形式、组织方法、测试方式和标准方面均有一些独特之处。[6]
但武术教学中除了要能积极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最重要的是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是要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在特定的时间里予以完成,因此看来还要在武术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注重其实效性,使之新颖而具效率。课堂环境与教学质量都得到了良好的保证,增加了武术的教学魅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武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在随着现代教学要求的基础上予以发展的,武术教学方法有其本身领域的独特性,对于武术教育与教学领域的研究者要在武术教学本身体现出来的个性的基础上,考虑具有共性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让武术教学逐步得到改善并走向发展,使武术活跃在教育学科的最前沿。
[1]内 刊.蔡龙云思想汇编[C].上海体育学院,2007:8.
[2]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106.
[3]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研究案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3.
[4]邱丕相.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12):76-79.
[5]中国武术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39-46.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Teach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Ru Jingj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No matt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strategy,or education,Wushu education must be regard a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be known,Wushu education has a long way to go on.Now the situation of Wushu education is not optimistic.There are many problems,such as who will teach,what to teach and how to teach.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Wushu class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the problems in their application,tries to provide a theory basis for the future reform of Wushu teaching methods,and find some references for problems solving,and meet the demands from Wushu teaching.
Wushu teaching method of teaching methodology
G85
A
1004—5643(2012)07—0079—03
茹晶晶(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健康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