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预设

2012-08-15 00:54:12汤晓鹤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教法学法排球

汤晓鹤

(江苏省南京六合程桥高级中学 南京 211500)

从一个案例分析体育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预设

汤晓鹤

(江苏省南京六合程桥高级中学 南京 211500)

以一个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上了两节,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原因是在教法学法上进行了调整。得出我们在体育教学是要敢于创新,用最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法进行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案例 教法 学法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已经有了十多年,如今,新课程标准又已经完成了新的修订,其新理念、新思维,以及健康第一的新指导思想,把我们的体育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教学高潮,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新的感觉。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有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也发生的转换。种种新的气象都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建立新型的体育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体育教师也要紧紧跟着新课改的步伐,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下面,笔者就同一教案两次不同的高中跳高课,针对教学与学法这两层面分析他们之间如何进行调节才能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给同行们对于教法与学法更深刻的理解,从深一层面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1 背景再现

所需体育器材:橡皮筋、简易跳高架、海绵包。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俯卧式跳高的过竿技术。(2)通过不断的多次练习,提高下肢力量,发展跳跃能力。(3)学生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学习过程中乐于重复练习,乐于表现自己,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一次课]:

教法:第一步由教师示范动作;第二步教师领大家一起练习;第三步,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进行纠正。

学法:第一步是学习踏跳动作;第二步是直线的助跑练习;第三步是集体练习原地过竿动作;第四步是分成若干组,每组3至4人合作练习走3~5过竿练习(杆是斜插在地面上的,由一生扶另一端);第五步是全班分成四组学习跑3-5步过竿(用橡皮筋代替)动作。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教师在学法上用了很大的功夫,既有小竹竿,也有橡皮筋,而且运用了小团体学习法,几个同伴一起学习,他们在一起相互配合,这样的分组法有利于同学们间的合作与探究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发现,学生的是在教师的监视下被动得学习,学习气氛不浓烈,热情也不高。

第一,所选的教材有所偏差,比如说,没有哪一个人看到在实际的生活中遇到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时,用俯卧式跳过去。要知道,跳高是生活中一个人常常碰到的技术,这项能力也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最基本技能,也是一种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但是,我们如果不注意这一点,不顾生活中的实际,而仅仅是从跳高教材中用拿来主义的方法进行教学是不符合体育教学要求的。另外,这种动作与背越式,都是典型的竞技比赛所用的技术,在实际生活中不宜使用,跳高的四个技术环节有严格的规定,也是完全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中不是快乐的学习,没有一点点学习的乐趣可言,加上这一教材只适合于专业体育者,而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望而生畏,体验不到练习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从这一技术的特点,跳高是一种用最大的下肢力量通过具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如果是在人的实际生活当中,或者是应急条件下,不可能那么精确地丈量步点,更不能运用连自身都难保的俯卧式取得生存的可能。可以说,从技术这个方面来说,对于学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的。学生用很多的努力去学习一种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意义的运动技术实不可取,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可能也与这一点有一定的关系。

第三,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这是一节为技术而技术教学的课,其实,这并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再加上所使用的单一而枯燥的教学也是围绕技术教学而选择的。这种方法肯定不经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也就是被动的学习。

[第二次课]:

通过上一种教学的背景再现,我们得出最重要的一条是教材的选择与学生的生活没联系在一起,造成了教学的失败。那以,我们就从“与实际生活联系”开始进行教学。笔者对上述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做了修改。看下面的教学过程。

教法:第一步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跳高学习,第二步是教师设疑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第三步是通过教学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回答。

学法:第一步,给学生自由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尝试各种方法翻跳箱;第二步给学生一个规定动作,让他们俯卧翻跳箱;第三步,教师提问:比较一下试试哪种方式更好,带着这个问题翻跳箱;第四步,三人一组,在规定的地点自主练习跑三至五步跳过竿(两人牵橡皮筋);第五步,分组依次练习三至五步助跑越过过竿。

下面简单的把教学实录分享给大家: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是不是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翻越一定高度的障碍的时候?但是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掌握翻越的技术要领可能会失败。今天我们在体育课上又碰到一个障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里有跳箱,今天,我们任务就是来学会如何才能顺利的越过它。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教师的这些话既把今天所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了一起,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斗志。)

师:好,棒极了,那么请各组的小组长带领大家到指定场地去体验一下吧。(学生们快乐的接受了任务,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尝试着。)

师:教师发现一个很实用的动作,并且有好几个同学都是用这种方式——俯卧翻过箱,老师建议你们跟他学。

(学生再次用教师指定的动作练习……)

师:大家都很棒,但是能不能提高一下翻越的速度练习?练习时记得要带着教师的问题哦:你是如何快速俯卧翻过去的?

(学生带着疑问练习……)

师:停,现在请同学们回答我的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做了俯卧过箱动作之后又想到了我们田径中的一种什么动作呢(学生回答),对,就是俯卧式跳高动作。大家通过刚才的练习,其实已经是体验的俯卧跳高中的过竿的动作,现在我们把跳箱换成跳高架、橡皮筋来体验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俯卧式跳高!

此后,体育教师鼓励学生再次大胆尝试,三人一组的合作中用橡皮筋进行散点练习,此时,学生兴趣正浓,在尝试中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的翻越动作过渡到田径中的俯卧式跳高动作。

第二次课在局部进行了微调,可以看得出上得非常成功。由于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有了兴趣,参与度高,动作掌握的也比前节课要好。

2 突破教学定式之后的思考

2.1 教法、学法小改动大突破

两节课在教法与学法也做了稍微的发动,看起来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这小小地改动却成就了一节好课,成就了很多学生。第一,学生改变了对教材的理解。改动之后,学生眼中的俯卧式跳高已经不再是只由专业的运动员才可以学的,原来也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啊,我们照样可以学习它,并能获得了来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应急条件下我们可以生存。这样理解教材之后,学生的学习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目标变得那么现实。第二,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由教师的灌输下才能学到由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学习,学习过程那么自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的原因,再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而不断的实践着,学习效果更为明显。第三,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好转。由于教法与学法的得当处理,再加上把学生的实际生融入到学习中去,他们的的学习态度由被的学习成为主动地学习。

2.2 突出健身功能,淡化竞技因素

日本有学者对排球运动做了一番改进:保留基本打法,改变排球得分方式和胜负判定方式,用双方共同创造三次过网来回次数的最高记录的做法,使排球运动由竞技性、胜负感很强的典型竞技运动变为以健身为目的的双赢的趣味活动。而且日本还将常规排球改为软式排球,让学生打起球来手不会感到疼,球也好控制,使这种竞技功能很强的运动器材演变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容易上手的器材,成了学习正规排球的有效过渡。

如果实施这样的变革,势必使体育教学中对排球的教学侧重点有影响,但这样的影响是积极的,这样的思路也是正确的。体育课中大量传统的教材都源自于竞技运动,由于竞技运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而非促进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教法学法选择上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通过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体育运动的健身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综上所述,我们如何科学的处理教材使之更能让学生所授受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所以,处理教材要围绕学生学习了这门技术之后有很积极的意义为准,还要依据体育新课各标准的指导思想与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行通过学习运动技能,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来选择教材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只要教师真正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吃透其精神,从小小的一节课着手,对教法学法进行细致的钻研,一定会使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不走偏。

[1]赵惠敏.谈体育教法的创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2).

[2]黄铁梅.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0).

[3]蒋菠.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法的创新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4).

[4]金雷.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10).

[5]张文凤.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初探[J].新课程(初中版),2008(1).

G420

A

2095-2813(2012)03(b)-0047-02

猜你喜欢
教法学法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4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4:10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0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
体育师友(2011年4期)2011-03-20 15: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