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曙区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2012-11-06 07:32:10廖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特长生文化课业余

廖平

(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315000)

对海曙区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廖平

(宁波市海曙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 315000)

主要以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从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的目的性、能否学好文化以及对学习文化的兴趣等三方面分析了学生的实际心理,同时对体育特长生对考试作弊的认识和对文化教师的要求进行了调查,证明了参加体育业余训练的学生,并不会产生厌学或不努力学文化的心理,从而消除家长、文化课教师对学生参加体育业余训练的顾虑。

体育特长生 学习心态 业余训练

近几年,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学校体育课、活动课有名无实,经常被其他一些课程占用。学校的业余训练状况,就更加的糟糕,本人从事体育教育和学校业余训练工作10余年,其中碰到最大的困惑,就是班主任、主课教师、学生家长怕孩子学习成绩受影响,不支持甚至反对训练。使学校一些运动队人员稀缺,训练比赛水平不高,向上级训练部门输送的优秀苗子少之甚少。因此,上级体育部门提出的“教体结合”思路也很难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近两年来,针对此问题,为有的放矢地消初学生家长、班主任老师以及运动员本人在文化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我以海曙区各中小学经常参与业余训练的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学习中的心态进行调查。现分析如下。

1 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的目的性

在平时,与一些主课教师交谈时经常会听到说:经常参加业余训练的学生学习文化课时常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那么体育特长生学文化动力不足,是什么原因呢?是对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此,我对宁波市海曙区各中小学校,经常参与田径、乒乓球、游泳、武术等项目训练的96名(其中小学生59人,初中生37人)体育特长生做了问卷调查。其中认为“学校业余训练的体育特长生应当学好文化”的88人,占91.7%,比预想的比率高。在这88人中,认为学文化能“提高智力、开阔思路、考取重点学校”等有利于自身发展的46人,占52.3%;认为“参与学校业余训练只是爱好,学文化才是以后适应社会需要”的38人,占43.2%;其中只有4.5%的学生表示,家长、学校老师一定让我学。调查具体情况见表1。

从调查结果和对学生的访谈中表明,大多数运动员在文化学习目的方面不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反而平时业余训练对他们有更加积极地作用。在与孩子们交谈中我了解到,其实他们对学习文化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缺乏感性认识,家长、老师们对他们减少活动时间的做法,反而使他们有了厌学的情绪。

2 体育特长生能否学好文化课

“在校长期坚持训练的体育特长生能否学好文化?”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学生自己对这一问题怎么看?我曾对79名(其中小学生47人,初中生32人)每周训练不少于3次,每次坚持1小时以上的体育特长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见,多数学生认为平时的课余训练,对学好文化是没什么影响。在这种心态下,他们对学好文化课是非常有信心的。同时有一部分学生,平时的训练反而可以使他们更加勤奋的学习文化知识,从与学生的交谈了解到,有个别学生是不愿多花点时间学习,或者说不大勤奋,所以对文化课有了影响。其实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按理说不应该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很多场合一些有名望的教育家,已经表达出,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全优”,而是“一般加特色”。我认为对学校体育特长生来说,“中游加特色”,即文化成绩合格或良好,体艺方面有特色。是符合实际要求的。现在的问题是,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学校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希望孩子只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对学生的爱好,先天特长至之不理,甚至打压,有时往往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本可以学好文化知识的也考不出好成绩。大人应该调整心态,让孩子有点自己的空间,形成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学校教师层面可以考虑三种做法,来保证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第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要求,务使个别学生因材施教,防止体育特长生畏难情绪的形成;第二,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多点耐心,多分析原因。找家长谈话更应谨慎,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多记“成功分”少计“失败分”,不断鼓励进步;第三,多发挥体育特长与文化学习同样优秀的学生榜样作用,使“经常参加体育训练不可能学好文化”的观点不能成立。

3 体育特长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

针对文化课学习兴趣这一问题,同样对这79名中小学体育特长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仅有4人表示“对训练和文化课都没有兴趣”,其原因属社会性,较复杂。“对训练有兴趣文化课没兴趣”的17人,占21.5%;“对训练和文化课都有兴趣”的58人,占73.4%。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体育特长生对文化课程还是有兴趣的。另外,在这次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各科文化课程“兴趣度”有高低现象,从高到低排序为:语文、科学、数学、英语。据我思考,此现象揭示出一种倾向,那就是:体育特长生对故事性较强的课程兴趣大,逻辑性较强的其次,对记忆性较强的兴趣最淡。这符合少年儿童的一般心理特点。

表1 对体育特长生学习目的性的问卷调查统计

表2 对体育特长生能否学好文化课的调查分析

兴趣是学习内在驱动力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学必然事倍功半。因此,通过改善教学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手段,注重课堂设计等手段来改变体育特长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乃是当前提高体育特长生文化学习质量的着眼点。特别在一些设有体艺特长生班的学校,这方面优为重要。

4 体育特长生对考试作弊的认识

考试作弊是一种欺骗行为,涉及道德诚信问题。近年来,考试作弊现象也较常见。在平时工作中,时常听到有教师反映,一些体育特长生在考试中作弊,抄写他人作业的负面消息。对此,同样对这79名体育特长生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回答“考试从不作弊,不抄袭作业”的59人,占74.7%;“偶尔作弊或有抄袭作业”的12人,占15.2%;“考试经常作弊,经常抄袭作业”的8人,占10.1%。在问及对作弊的看法时,认为“作弊行为不对”的75人,占94.9%;认为“别人也有作弊,我不作弊就吃亏”的4人,占17.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多数学生还是对作弊有正确的认识,但确实有作弊行为的发生,我认为这种心态的形成和平时训练参加体育比赛的赛风有关系。有时临近比赛训练强度大,精力分散,作业量有大,所以会有抄袭作业的现象;比赛场上冒名顶替,虚报年龄等弄虚作假,投机取巧行为时有发生,教练员在平时谈论中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练员、体育教师在平时也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的调整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让孩子不要有太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主课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作为经验之谈,抓住事例,适时开展关于作弊问题的讨论,使之在讨论中提高道德修养,是有一定效果的。

5 体育特长生对文化教师的要求

我曾对30名体育特长生进行征询,“你对语文、数学及英语教师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回答比较集中的是“理解我们、信任我们”和“对我们在学习上多一点耐心”,“平等对待,不要发火”。其次是“讲课能吸引我们,能使我们听懂”和“能对我们要求严格些,课外能帮我们多补习功课”。

从征询情况看,多数学生与主课教师在情感上有一些距离,其次才是学识和治教的能力方面。因此,班主任老师或是其他主课教师,首先要解决对运动队学生的正确认识,加强工作的耐心和责任心,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正确理解,体育能对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懂得,通过教体结合,有利于让读书人运动好,更有利于体育特长生读好书。

G807

A

2095-2813(2012)03(b)-0069-02

猜你喜欢
特长生文化课业余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16
业余也疯狂
趣味(数学)(2020年11期)2020-06-09 05:38:12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河南严格规范招生行为 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至5%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4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福建人(2015年11期)2015-02-27 10:23:52
别让速成“特长生”损害高考公平
激励理论在中职文化课学习中的应用
刍议体育特长生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09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教学模式
消除体育特长生考前过度心理焦虑策略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