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教育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与运用①

2012-08-15 00:54唐拥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6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传授教学模式

唐拥军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柳州 545000)

“知行合一”教育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与运用①

唐拥军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柳州 545000)

运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探索在其理论指导下,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实施与运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知行合一”教育模式能充分调动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解决了体育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深化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知行合一 体育教学 课堂有效性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的下滑趋势首次得到一定的遏制,但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滞后,不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家庭成才观等仍然制约着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对提高青少年学生健康体质水平肩负着重要的责任。“知行合一”教育模是一种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知识的应用与实践的教学模式,它有别于传统的纯粹灌输性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知行合一教育模式对提高当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它能更好地解决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情感、引导行为等问题,在其本教育理念中,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遵循教师为主导作用和学生为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参与实践及体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更好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及任务,形成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1 知行合一教育模式对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及意义

当前中小体育教育中存在知行脱节、主客观评价矛盾等问题,知行合一教育模式认为,知识或道德观念与行为、行动相融洽统一才能产生其应有的教育效果,“知行合一”体育教学模式其以注重对学生知识或道德观念传授为基础,才能终生影响学生健康行为、培养健康心智人才为目标。即以“以人为本”、“知行统一”,为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围绕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出能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情感的投入、行动实施等表现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教学目的和目标。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知行合一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及观念的传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作用来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体现了在体育教学中,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角色改变的体育教学改革理念。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因此,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强调学生知识、行为的协调统一。

2 知行合一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与运用

“ 知行合一”教育模式中强调的知识、观念是基础,行为改变为最终目的。其核心理念认为:要达到行为改变这个目标,必须有知(知识和学习)作为基础,要有行(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作为动力。

2.1 知识及观念的传授和确立

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其《师说》中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传道受业解惑”主要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和人格的培养。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树立全民健身的意识,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一些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并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中小学生对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传授和信念的培养,能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学习兴趣,提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自觉锻炼身份的良好习惯。从理论和实践上讲,中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但对于部分身体偏肥胖的学生对体育课上有“厌倦”的现象,特别对一些跑步的练习和一些技巧性的练习内容尤其突出,作为体育教师要善于区别对待不同体质的学生,从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好处入手,让学生明白运动也可以加强人体机能的循环系统,提高人体免疫,跑步还可以锻炼人体的心肺功能,长跑是一项有氧运动,通过经常的有氧运动锻炼,人的心脏会更健康,每搏输出量就更大些,身体每部分的供氧就不需要很多的脉搏数,因此教师对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尤其的重要,通过学生对体育卫生知识的学生和积累,会逐渐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2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加之紧张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进入初中后,便同时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他们产生了诸多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点,随着思维的日渐成熟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情感的指向日益广泛,既有社会性情感,也有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作为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应该遵循学生不同时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及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传授,体育教师态度对学生要有亲和力,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是淡化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而是更加突现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让体育课堂气氛更加妙趣横生。

2.3 注重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

课堂评价是体育课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教学评价能像磁一般吸引住学生,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如何运用激励性教育评价。随着新课改以“健康第一标准”理念的提出,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评价由原来的单调、枯燥、甚至带有否定性评价,逐渐向以鼓励、表扬、肯定为主的评方式转变,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励性评价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造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效果,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3 “知行合一”教育模式是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3.1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讲究教育的艺术,挖掘学生的潜能,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和爱好出发去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另外,以学生为本,就必须从爱学生入手,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用真心去关爱全体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体育教师都绝不能污辱学生人格、任意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就是说:人天生的资质也许不平等,但这种不平等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孔子的这一思想认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处置的机器,为师者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就必须清楚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境界。

3.2 “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符合现代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尚书·说命中》中说:“知之匪艰,行之惟艰”,强调了行比知对人的正确认识有更重要,的意义,指出了“德”在于“行”的思想。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要求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因此,在体育教育中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他们的感受。由内化学生情感做起,提高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现代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素质教育培养应具有多方面素质要求,才有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知行合一”教育思想为教师和学生将自己的能力、经验和思考反应到教学过程中来,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3.3 “知行合一”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

所谓实效课堂就是学生能从课堂的学习中学到最多,获得最多的知识和感悟。要使课堂具有实效性,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和谐课堂、实效课堂,在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健康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体育健康意识的培养,转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

4 结语

“知行合一”教育模式有利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能激发中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并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贯彻“知行合一”的思想,就是把科学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运动,自觉进行锻炼身体,以此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此达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任凤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J].前沿,2004(7).

[3]顾明,陈晓春,等.“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1(6).

G807.04

A

2095-2813(2012)09(b)-0059-02

唐拥军(1972-),男,讲师,桂林灌阳县人,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来宾市教育科学规划A类立项课题(课题编号:LBJk2011A014)。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传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传授技艺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干花手作达人亲自传授
明星传授“颜控女”选车宝典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