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角调民间玩具》的教学与演奏

2012-08-15 00:42:11王瑛陶宁
戏剧之家 2012年4期
关键词:声部小节乐曲

□王瑛 陶宁

第一章 概述

汪立三先生是中国杰出钢琴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比较抽象,结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汪立三的钢琴作品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具有独特的构思,在中国钢琴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汪立三开始创作于五十年代,他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民间玩具》出自作品《他山集》。

第二章 《民间玩具》的演奏与教学

《民间玩具》是《他山集》中的第四首,“第四首,是生动活泼的小品。”

“你也喜欢布老虎、泥公鸡、糖关刀、纸风车吗?还有那不知疲倦的走马灯,傻里傻气的木偶人……啊!那是我童年的梦”。

作品的题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怀念,怀念曾经的游戏,把游戏写成了美妙的音乐。多么质朴,多么带有民族风。其诙谐的风格贯穿了整个乐曲。乐曲的调式为G角调,由序曲与赋格两段组成。

(一)序曲段(1-71)

序曲段诙谐、幽默。可以组成三个非独立部分。

1.第一部分:(1-9小节)开头两小节由短小的十六分音符组成,表现了张扬勇猛的个性。Umoristico意为幽默的,力度为f,速度为。表演者触键要快、干净、有颗粒型。声音要透,不用加踏板。第三小节突然休止,表现了诙谐的情趣,好像是一只老虎在吼着,其神态充满了稚气与天真。演奏休止符时,手腕快速抬起,保持静。

“布老虎”主题则是4-5小节,它和第9小节“大公鸡主题”形成呼应,这是一组很有特点的节奏型,急促、生动、形象,它的力度为p,应该注意一下。

2.第二部分为:10-57小节

十六分音符的重复增加了技巧的难度,可采用轮指技巧演奏。像拍皮球一样的拍击产生的音响效果,主要是用手指指尖击键,手腕要放松,注意颗粒性,要均匀。八度(31-34小节)可以采用手腕的弹性来演奏,注意1指和5指要抓住,快而清晰。43-46小节要注意坚强的变化,不用踏板。

3.第三部分为:(58-71 小节)

这部分用了大小调体系和五声调式体系相结合作为音乐发展的主体。“木偶人”是有很明显的五声性,仿佛那只木偶人在自己舞蹈,下方声部则是分解和弦琶音,#F使整个旋律充满了大调色彩,就像是那轻盈的风铃,开始时用弱,然后逐渐强,用连音踏板将音连起来。作品中各种音乐形象都表现了作者回忆美好童年。

(二)赋格段为:(72-172小节)

此三部赋格曲有三部性的特点。它发展了序曲段的诙谐,曲调幽默,充满活力。

《民间玩具》三声部赋格示意图。

Ⅰ、呈示部:(72-96)小节

引子:72-79小节。

主题:80-85小节上升部。

固定对题Ⅰ:80-84小节下声部,85-90小节上声部。91-96小节下声部,96-102小节中声部。

对题Ⅱ:91-96小节上升不。主题补充:96-102小节。

Ⅱ、中间部:(103-136小节)

主题的展开——密接合应。

103-108中声部,109-114上声部,115-120小姐下声部。123-129小节中声部,124-130小节上声部。

固定对题Ⅰ:103-108小姐下声部,109-114小节中声部,115-120小节上、中声部,121-130小节下声部。对题Ⅱ:103-108小节上声部,109-111小节下声部。

Ⅲ、再现部:131-158小节)主体:131-136小节下声部,139-147小节上声部。固定对题Ⅰ:131-138小节中声部,139-142下声部,147-158.小节上声部对题Ⅱ、135-138小节下声部,139-142下声部,143-150小节下声部结尾:159-172小节。

1.呈示部(72-96小节)引子是开始的8小节,以4小节为一组形成了固定音型,固定音型的跳跃性很大,节奏非常欢快,有趣。表现了可爱的童趣,力度为p,Infantile翻译成“幼稚的,孩子气的“这一部分用p来演奏,触键要迅速,手腕要有弹性。

赋格主题(80-85小节)充满了滑稽色彩,诙谐,幽默。旋律是具有五声调式的中国韵味,自然,淳朴又亲切。音程跳跃小且旋律形态妙趣横生,休止符是音乐更具调皮特性。

不同的触键方法表现了主题活泼多变的特点,主题要鲜明,三连音要迅速滚动,节奏要准确,不能溜。固顶主题中的八分音符调音要轻巧,俏皮,突出节奏的特点。

2.中间部分:继呈示部之后,主题补充(96-102小节)随之而来的是E角调上进中间部。这里采用了对比式手法和模仿式手法来表现音乐,倒影、变奏等也被采用到乐曲中,丰富了主题的表现。

中间部主题出现在中声部上(103-109),E角调。其中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角音和G角音中的宫音相着半音,E、A在旋律中频繁出现,具有突然性和跳跃感,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因此表现了诙谐幽默的感觉。第二对题中的音又加强了曲调的游移性,有略带委婉性,与前面诙谐的主题形成了对比。

演奏时要用对手指触键的控制来表现这些不同的色彩变化,突出中声部主题旋律,要使对提旋律连贯起来,使重心留在5指并与一个音连接,三连音要均匀。

3.再现部(131-158小节)

主题又回到了主调上,支声调手法使音乐更加紧凑。注意这部分的力度变化,mf开始把音乐逐渐向强趋势推进,到145小节到ff音量,要始终保持第二对题的连贯性。

全曲的尾声是用addolcendo(以为缓和的,柔和的)来表达的,并在最后三小节再次强调来表现乐曲的幽默感。

第三章 对于汪立三作品的评价

一.作品种的民族内涵

《他山集》最核心的是民族风格。作者在写作时是以民间音调为主要材料,使作品呈现出各种地方特色。像第三首《泥土的歌》中最显著的是“西北风”特征,表现了旋律自然,质朴的音调特性。另外,民族调里含五声调式织体,使乐曲具有了中国味道。比如套曲中第四首赋格主体,旋律以五声调式为主,曲调淳朴,自然,亲切,具有中国音调特色。

(1)基本的写作风格:《他山集》是汪立三重要代表作之一,该作品展示了汪立三的丰富想象力,倾注了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我们民族审美意识有一个特点,就是偏重线的表现力,因而使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在世界独具一格”。汪立三的音乐创作中,作者把中国调式和西方的复调结合在一起。《他山集》第一首《书法和琴韵》中,单线型的旋律线条好像书法家运笔的笔试。和声显示出作品的韵味,用五声调式模仿了古琴的氤氲。第二首《图案》中,有着鲜明湖南民间音乐风格。以湖南民间音乐为特点加以创作。第三首《泥土的歌》有这陕北信天游的音调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深厚情感。第四首《民间玩具》有很多不协和音程,滑稽,诙谐。第五首《山寨》是根据祖国西南地区大凉山彝族音乐写的。表现了奇异美丽的自然风光,朴实的当地居民。《他山集》从调式上将是民族五声调式,将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融入到五首乐曲当中。在汪立三的创作中充满了奇幻的想象,继承民族传统,技法上中西结合,鲜明的音乐形象深入人心。

(2)作品中节奏的拓展:节奏在乐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被广泛应用的节奏手法是不断交换拍子,这也是长期以来不断演变的结果。《他山集》中也使用了变换使用节拍的技术。像《书法与琴韵》序曲中拍号有着频繁的转换,4/4-3/4-3/2-4/4-3/2,这种创作手法打破了常规,增添了新的色彩。

因此《他山集》有很浓的民族风格特色。他在每首作品的标题上写出了调式标记。此作曲家的构思是建立在民族五声调式基础上。在这五首乐曲中,作曲家以宫调式和羽调式作为发展基础,因此,除了纯五声性外,包含传统大小调的思维,也就是五声调式体系羽传统大小调式体系相结合。比如作品第四首《民间玩具》91-96小节中,和声背景为低音部的c羽调旋律,同意了高音部和中声部的旋律,此作品很好的体现了中西方结合的音乐特性。

猜你喜欢
声部小节乐曲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5:18
始乱
读者(2023年1期)2023-03-06 15:58:19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18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黄河之声(2019年15期)2019-12-17 09:32:52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黄河之声(2018年20期)2018-01-24 12:04:48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北方音乐(2018年23期)2018-01-24 05:36:21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 03:08:23
悲伤的乐曲
承德清音会16首乐曲段落分析
艺术评鉴(2015年19期)2015-05-30 0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