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对地探测效能建模与仿真

2012-08-10 06:16吴志建方胜良吴付祥
舰船电子对抗 2012年6期
关键词:干扰机条带椭圆

吴志建,方胜良,吴付祥

(电子工程学院,合肥230037)

0 引 言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主动式微波成像雷达,能全天候、全天时、实时地获取大地域的地面图像,具有良好的植被和地面穿透能力,对资源探测和军事侦察等有重大意义,已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它在距离上采用线性调频的脉冲压缩处理方法,在方位上通过提取累计脉冲的多普勒频谱来达到合成孔径的效果,从而获得距离向和方位向的高分辨率[1]。本文结合SAR工作原理,对SAR对地探测效能进行建模与仿真。

1 SAR对地探测区域建模与仿真的思路

SAR对地探测区域建模与仿真的总体目标是得出SAR执行1次侦察任务时,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SAR对地面目标的侦察探测效能。首先,获取飞机当前在地心坐标系下的坐标,根据坐标变换规则和空间几何关系,计算SAR的探测区域中心点坐标;其次,根据SAR波束在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宽度,计算对地探测时方位向和距离向的扫描宽度,并根据空间几何关系,计算得出SAR对地探测的区域;第3,根据SAR与干扰机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建立SAR雷达的干扰方程,依据压制系数,计算干扰机对目标区域的有效掩护区;第4,建立SAR对地探测区域模型、干扰SAR条带及扫描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模型及干扰SAR聚束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

2 SAR对地探测区域模型

2.1 SAR对地探测中心点坐标求解

设当前时刻SAR的坐标A(XA,YA,ZA),速度为 (Vx,Vy,Vz),SAR 天 线 的 侧摆方向与 SAR 的运动方向垂直,侧摆角度∠PAF=ψ,F为飞机当前时刻在球面上的轨迹点,P为SAR对地探测的中心点(所求点坐标),如图1所示。求取P点的依据为飞机飞行的速度矢量在地面上的投影与PF弧段垂直,所以首先要求出飞机速度矢量地面投影的方位角AV,其次由垂直关系求出弧段PF的方位角,再由侧摆角,即可求出P点坐标。

图1 SAR对地探测示意图

首先进行坐标转换,将O-XYZ坐标系绕Z轴旋转λv度,形成O-X1Y1Z坐标系,继续绕Y1轴旋转φv度,形成Z1轴指向P点当地正北方向,X2轴从地心指向P点,X2Y1Z1形成右手的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由旋转过程可知转换矩阵为[2]:

图2 O-XYZ到O-X2Y1Z1坐标转换图

所以可得,在O-X2Y1Z1坐标系中,速度矢量为,从而可求出弧段PF的方位角APF=AV±90°,正负号取决于天线的侧摆方向,右侧摆为正,左侧摆为负。

设弧段PF对应的地心角为η,在图1的△AOP中,由正弦定理,可计算得到:

再在球面ΔNPF中,计算得到P点经纬度为:

所以P点坐标为:

2.2 SAR对地探测数学模型推导

首先建立以SAR天线质心为原点的由A指向P的Z轴的右手直角坐标系,其次在P点以SAR距离向和方位向作为椭圆(圆)的轴建立方程,并在椭圆上取若干点,求A与椭圆上的点的连线与地球球面的交点,最后将求得的点坐标转换到O-XYZ坐标中。

2.2.1 椭圆(圆)方程的建立

在以SAR天线质心为原点建立的直角坐标系中,在Z轴的P(0,0,|AP|)处建立椭圆(圆)方程为:

那么,椭圆上任意一点坐标可以表示为T(acosθ,bsinθ,|AP|)。

2.2.2 将椭圆上任意一点T(acosθ,bsinθ,|AP|)转换为地心坐标系

所以T转换到地心坐标中的公式为:

2.2.3 SAR对地探测数学模型的建立

在获得椭圆上任意一点坐标后,建立天线与椭圆上任意一点的直线方程,令A(x1,y1,z1),T(x2,y2,z2),直线方程为

将k代入式(9),即可得到SAR与椭圆上一点连线与地球面的交点,如果在椭圆上取足够多的点,即能得到SAR对地探测的区域。

3 干扰机对目标有效掩护区模型

3.1 对SAR干扰的雷达方程

常规体制雷达干扰方程为[3]:

SAR采用合成孔径和脉压技术获得了二维处理增益ηrηb,又因为SAR是高分辨力雷达,所以其雷达横截面积(RCS)为单位分辨单元的RCS,记为σi,则SAR的干扰方程为:

ηrηb和σi不易通过雷达对抗侦察直接获得,据SAR工作原理知,其距离分辨力,方位分辨力,则有,α为雷达入射角。其距离向处理增益ηr=PwBw,方位向处理增益ηa分别为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宽、带宽,β为雷达方位波束宽度,Rt为雷达成像距离,λ为波长。代入式(14)整理得[1,4]:

3.2 干扰SAR条带及扫描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模型

当SAR搭载平台沿固定航迹对某一区域进行成像时,干扰系统部署于该区域的某一点上对SAR进行干扰,能够破坏其对干扰系统周围一定面积范围的成像能力,该地面区域即定义为有效掩护区。在某一探测中,干扰站所能掩护的范围是分布在测绘带上的,以干扰站与测绘带的垂线为轴对称的矩形(椭圆的近似),如图3所示,这个区域随着SAR工作模式、测绘带的幅宽(距离向宽度)、测绘角度、轨道高度以及轨道与干扰站位置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而有效掩护区是指干扰能破坏SAR成像的所有区域,因此,有效掩护区是各单次干扰掩护范围的并集。

图3 单次测绘中干扰可掩护的区域(SAR条带模式)

根据SAR的测绘规律,SAR对目标区域侦察的方位是可变的,且SAR有可能使用条带、聚束、扫描等成像模式,因此,有效掩护区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但是不管掩护区如何变化,其本质都满足压制系数的要求,因此建模时考虑一下典型条件下的情况。

为便于进行分析和计算,现只考虑SAR从一个方向进行侦察探测的情况。在该方向上,SAR沿自身轨道运行,由于地球自转及轨道进动等因素,SAR轨道相对于干扰站不断平移(变量为da),在此把干扰站满足干扰条件下破坏SAR成像带的区域在方位向宽度的一半定义为有效掩护距离,如图3中的r1。

SAR、干扰机几何关系如图4所示:图中A为干扰系统位置,B为SAR位置,C为SAR在地面的投影,D为扫描条带的中心点,E为干扰系统在天线波束俯仰方向正切面的投影,A1为干扰系统在扫描中心线上的垂点。则有:SAR与扫描中心点的距离,干扰系统与SAR的距离的平方,干扰机与SAR主瓣方位夹角为,干扰机与SAR俯仰夹角为

以干扰机为原点、干扰机与测绘带平行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测绘点表示为(r,da)。首先根据干扰方程反推出在一定r和da时所需的干扰距离,记为Rc,再根据图4几何关系计算出干扰系统与SAR之间的真实距离,记为Rj。当Rc比Rj大时,干扰系统能有效掩护该侦察点,将r和da在一定区间取值,循环前面操作,最终计算出干扰系统的掩护区,它是各单次干扰掩护范围的并集。

图4 对SAR干扰的示意图

根据图4的几何关系,将相关参数代入对SAR干扰的雷达方程,得单站压制干扰模型如下:

式中:Rc≥Rj;PjGj为干扰机等效干扰功率;PtGt为SAR等效辐射功率;σ0为SAR分辨单元面积内的等效RCS;β为SAR波束仰角;α为SAR入射角;γj为干扰系统极化损耗,对雷达进行主瓣干扰时,取3dB,旁瓣干扰时,取0dB;Gt(θ,φ)/Gt为SAR在干扰系统方向的增益与SAR主瓣的增益之比;θ为干扰系统与SAR主瓣轴向形成的夹角;da为干扰系统与测绘带中心线的垂直距离;c为光速;Rt为SAR到探测中心点之间的距离;Pw为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宽。

3.3 干扰SAR聚束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模型

聚束成像工作模式与条带和扫描工作模式有较大的不同。扫描和条带成像时,侦察点与SAR同步移动,空间关系相对简单,对1个掩护点只用1次计算就可判断是否可以掩护;而聚束成像工作模式,SAR移动时,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并不移动,对同一观测点的有效掩护需在整个观测时间内对SAR完全或大部分完成干扰,所以对一个侦察点需要多次计算方能确定是否可以成功掩护。

聚束成像工作模式时,空间关系如图5所示。图中,A点为干扰系统位置;B点为SAR位置;C点为测绘中心点;D点为SAR在地面的投影;D1为D点在测绘带中心线上投影;E为A在平面BDD1上的投影;A1为A点在测绘带中心线上投影;D2、A2分别为C点在星下点轨迹和AE上的垂点;α为SAR对观测点的入射角。

图5 干扰SAR聚束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示意图

有效掩护区模型构建思路:以干扰机为原点、干扰机与测绘带平行线为X轴建立体系,测绘点表示为(r,da)。首先根据干扰方程,计算出在一定da和r时,α从0°到180°变化时,所需的干扰距离记为Rcα。再根据图5几何关系计算出干扰系统与SAR之间的距离记为Rj。当一定比例的Rcα大于Rj时,干扰系统能有效掩护该侦察点,将r和da在一定区间取值,循环前面操作,最终计算出干扰系统的掩护区。

SAR到成像点距离Rt=H1/sinα,干扰系统与SAR俯仰夹角,所以,干扰SAR聚束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模型为:

式中:Rc≥Rj,其他变量含义与式(16)同。

4 仿真实例

以工作在L波段的“长曲棍球”参数为例,某时刻坐标为(25,18,700)km 处,其轨道高度 H=700 000m,发射功率Pt=5kW,天线增益Gt=38 dB,脉冲宽度Pw=30μm,天线波束宽度0.8×3.2°,雷达入射角=60°。并假定干扰机与SAR有相同的“距离向”带宽和多普勒带宽。

4.1 SAR对地探测区域仿真

依据上述参数,得到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4.2 SAR条带及扫描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仿真

图6 SAR对地探测区域仿真图

在不同SAR入射角、不同干扰机发射功率、不考虑俯仰方向时,SAR条带及扫描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利用Matlab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参数与上不变,考虑天线俯仰,SAR条带及扫描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利用Matlab仿真如图8所示。

4.3 SAR聚束成像工作模式有效掩护区仿真

在不同SAR入射角,不同干扰机发射功率,利用Matlab仿真结果如图9~10所示。

图7 SAR条带及扫描成像工作模式不考虑天线俯仰时有效掩护区仿真图

图8 SAR条带及扫描成像工作模式考虑天线俯仰时有效掩护区仿真图

图9 Pj=1 000W,Gj=38dB,入射角=30°时的仿真结果

图10 Pj=1 000W,Gj=38dB,入射角=60°时的仿真结果

5 结束语

依据SAR的工作原理,建立SAR干扰方程,重点对SAR探测区域以及干扰SAR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有效掩护区进行建模,通过仿真验证,保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也为对抗SAR的干扰机装备的作战运用提供一定依据。

[1]袁孝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张占月.侦察卫星瞬时覆盖区域图形显示算法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6,17(3):40-44.

[3]邵国培,曹志耀,何俊,等.电子对抗作战效能分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4]何川.SAR有源噪声干扰效能评估方法研究[J].电子对抗技术,2005,20(3):29-32.

猜你喜欢
干扰机条带椭圆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文本图像条带污染去除的0稀疏模型与算法
受灾区域卫星遥感监测的条带分解方法研究
巧用废旧条幅辅助“蹲踞式起跑”教学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雷声公司交付首套中频段下一代干扰机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基于压缩感知的单脉冲雷达欺骗干扰机研究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空袭远距离支援干扰机阵位选择及航线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