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灵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天津 300300)
近两年来,随着我院护理工作量加大和新招聘护士的增加,护理缺陷也随之增多,现就我院一年来科室上报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规范护理管理,以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300张,护理人员260人。根据天津市《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及质量考核标准》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科室上报护理部的护理缺陷36例(一般护理差错15例、护理缺点21例),进行了统计分析。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护理缺陷上报表”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将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按6个方面进行分类,分别统计不同原因护理缺陷发生的例次及构成比,分析发生班次、责任人的职称、学历和工作年限,进行比较。
3.1 护理缺陷的原因分类及构成比,见表1。
表1 护理缺陷的原因分类及构成比
3.2 护理缺陷责任人的一般资料,36例护理缺陷责任人按职称划分:护士及以下职称22例,占61.1%,护师职称11例,占30.6%,主管护师职称3例,占8.3%。按学历划分中专12例,占33.3%,大专22例,占61.1%,本科2例,占5.6%。按护龄划分:小于5年25例,占 69.4%,5~10年 9例,占25%,大于10年2例,占5.6%。
3.3 不同班次护理缺陷发生情况 日班发生23例次,占63.9%,中班发生5例次,占13.9%,夜班发生8例次,占22.2%。
4.1 护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4.1.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操作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致错误执行医嘱;不严格执行服药、注射、输液、输血查对制度;倒床患者发药、输液、采血时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导致服错药、打错针、错误采集血标本等。
4.1.2 护士责任心不强 特别是低年资、低职称的护理人员未按病情、护理级别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不及时、不细致;对患者基础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专科技术操作不过关等导致缺陷。
4.1.3 违反护理操作规程 部分护士缺乏法律意识,没有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尤其是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新技术应用时违反护理操作规程;低年资护士从事高级别护士的工作,超越职责范围引起不良后果。
4.1.4 交接班不清 尤其在中班与夜班交接时,护士简化交接流程,只对病危、病重患者交接或只进行口头交接,未落实床头交接,导致遗漏治疗或延误治疗。
4.1.5 护理文书记录不规范 如记录治疗时间顺序颠倒;记录字迹不清晰、涂改或代签名;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未记录;输液执行单未及时签字等。
4.1.6 医护沟通不到位 护士与医生之间缺乏较好的沟通协调,盲目执行字迹不清或错误医嘱,导致缺陷发生。
4.2 建议
4.2.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护理部重点加强低年资、新入职、实习生的培训和教育。组织专题授课,学习“护士执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护理缺陷安全教育”,使护士知法懂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培养“慎独”精神,年底评选“服务之星”,促进护士爱岗敬业,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4.2.2 加强对各项制度和职责的考核 护理部定期考核、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使制度深入内化,逐步变为自觉行为和习惯[1],将各项制度切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落实到位。
4.2.3 注重细节管理,细化工作流程 护士长落实一日五查房制度,及时发现不良倾向,针对容易出错的环节和流程做重点关注。如使用高危药品、特殊药品专用标识;输液执行单注明液体顺序号,便于查对;鼓励家属参与安全管理,输液完毕请家属签字确认;护士治疗期间,附近配有“请勿打扰”提示等,以减少护理缺陷。
4.2.4 加强护士专业培训和考核 首要任务是提高护士团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较高的团队执行力,提升内涵质量[1]。护理部按计划、分层次对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抢救技术等内容进行规范化培训,尤其加强低年资、低职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每年遴选带教老师,组织外出学习,提高带教能力;对于新业务、新技术进行授课、护理查房,提高临床护士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保证护理质量。
4.2.5 加强有效的医护沟通 加强医护交流,保证医嘱的正确执行,要求护士在处理医嘱时,认真细致地对待每项医嘱,遇有不清楚的或怀疑有误的医嘱,当面和医生沟通,确保医嘱本身的正确,仅限于抢救和手术中使用口头医嘱[2]。
〔1〕周春芳,华卓君,陈金花.32例给药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天津护理,2012,20(1):29—30
〔2〕王静,韩洁,高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研究的进展[J].天津护理,2010,18(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