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
(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9)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多为老年男性。通常临床在行手术治疗后均给予患者膀胱内灌注化疗,术后灌注化疗可消除残余病变及原位癌,降低肿瘤复发的可能性以及延缓肿瘤复发的时间,因而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1]。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对56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行膀胱内灌注化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均为膀胱癌术后门诊行膀胱灌注化疗患者,其中男 36 例,女 20 例,年龄 28~75 岁,平均(53.5±4.8)岁。 均为膀胱内原发病例。初发46例,复发10例。手术方式为: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4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2例及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移植术2例。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1.2 膀胱灌注方法 手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灌注药物为国产吡南阿霉素[盐酸吡柔比星(THP),规格:每支10 mg]。取THP 30 mg加入40 mL的5%葡萄糖液。在无菌操作下置入导尿管,排净尿液,完全注入灌注液。夹闭导尿管,按照平卧、左俯、右侧卧位的顺序,每10 min变换1次体位。灌注在膀胱内的药液保留40 min,开放导尿管,排出灌注液,拔出导尿管。每周灌注1次,连续给药8次,休息1个月。以后每月灌注1次,共化疗10次。每次灌注用药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
1.3 随访 灌注术后1个月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膀胱镜,并记录用药期间患者出现的局部情况或全身情况。
所有病例在膀胱内灌注化疗期间均未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以及脱发、发热等常见化疗反应。灌注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外周血象及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11例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膀胱区疼痛等局部的不良反应,经有针对性的护理2~3 d后患者临床表现得以缓解,未中断治疗。8例患者复查膀胱镜时发现局部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滤泡样增生,局部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
3.1 膀胱灌注的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病后,患者均采取了手术切除治疗,但仍会存在恐惧、焦虑等情绪。向患者做好解释,耐心讲解膀胱灌注化疗的必要性,治疗过程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积极配合。
3.1.2 灌注前准备 患者治疗前1天晚上清洗会阴部,行灌注治疗前2 h禁饮,以减少尿液生成对药物的稀释作用。灌注药液现用现配,以防长期放置导致其效果降低。稀释溶液量要合适,以5%的葡萄糖液30~40 mL为最佳,并充分混匀。
3.1.3 灌注时护理 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特征选择合适的尿管,按无菌技术原则插入导尿管后接注射器推药。推注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时调整药液注入速度,结束后,用生理盐水10 mL,冲洗导尿管,迅速轻柔拔管,避免药液漏入尿道。
3.1.4 灌注后护理 灌注后为了使药物充分接触膀胱壁,每10 min按照平卧、左侧卧、俯卧、右侧卧位的顺序变换体位1次,使药物作用效果更加良好。嘱患者在排出药液后多饮水,每日饮水2 500 mL,以稀释膀胱内药物,同时促进药物的排出,减少药物对尿道黏膜的刺激,观察尿液的量、色、性质。
3.2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化疗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及刺激性,部分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血尿、膀胱区疼痛等不良反应。在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与患者做良好的沟通,有针对性的予以解释、治疗及护理。重申饮水的量及重要性,告知其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舒缓患者情绪,解除肌肉紧张等不适,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3.3 健康指导 进行膀胱癌的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膀胱癌的发病、治疗、膀胱灌药的作用、对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性等相关知识,说明膀胱灌注与预防肿瘤复发的关系,并作好长期坚持治疗的准备。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膀胱灌注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及应对方法,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出现不良反应时能配合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复查膀胱镜等的重要性。
目前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命。通过加强对患者灌注前、灌注中及灌注后观察及护理,可减轻患者不适感,缓解不良情绪,生命体征平稳,大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吴占荣,吴木兰.膀胱癌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6(11):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