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血糖管理,降低“沉默杀手”的发生率——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赵兴胜教授

2012-07-28 01:55文图中国医药导报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7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蒙古族内蒙古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前不久,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促会心血管疾病管理委员会、内蒙古卫生厅心血管病诊疗质控中心、包头医学会、包头医学会心脏介入与起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 “第二届内蒙古大草原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三届包头市心脏介入与起搏电生理学术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基层委员会专科医师培训、内蒙古卫生厅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课程”,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隆重举行。

据记者了解,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赵兴胜教授出任本次大会主席。在这次学术盛会闭幕不久,记者就本次会议及与心血管病相关的话题,对赵兴胜教授作了深入采访。在采访中,赵兴胜教授站在专业的高度,着重阐述了内蒙古地区的高血压发病情况,以及临床血糖管理与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之间的密切关系,令记者获益匪浅。

草原盛会:新理念、新起点、新指南

谈起刚刚闭幕的这届学术大会,赵兴胜教授介绍说:“本届会议的主题是‘追求卓越,护航生命’;同时还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专科医师培训、内蒙古卫生厅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内蒙古大草原心血管病论坛和包头市心脏介入与起搏电生理诊疗论坛等多个学术平台进行了深度整合,邀请到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应邀参会、同台讲学。因此,本次会议学术活动中的病例讨论全部源于临床实践,既有新理念、新进展和新指南,又有一些基本理论。概括起来,可以说具备了‘新的理念、新的起点和新的指南’这三大特色。”

赵兴胜教授教授出席学术会议

这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基层委员会同期推出的专科医师培训以及内蒙古卫生厅推出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课程。对此,赵兴胜教授说:“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霍勇曾经表示:介入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了心血管专科医师的诊疗能力,让一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重燃生命之火。然而,我们在技术日提高的同时,更应该做好专科医师和介入诊疗的准入。目前,卫生部正致力于《执业医师法》和《专科医师管理办法》的修改和制定,要把专科医师的内容写进《执业医师法》,医生接受完住院医师培训后必须接受专科医师的培训,之后通过专科医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授予专科医师资格。将来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即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专科医师资格考试——专科技术资格考试,一切考试合格之后,才能成为最终的‘专业人才’。心血管专业的规范之路已经开启,相信我国未来的各专业学科都将形成一套严谨明确的准入规范。”

据记者了解,首届大草原心血管病大会已经于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举行,同时举行的还有内蒙古心血管疾病质控培训会议。同样担任着首届大草原心血管病大会主席的赵兴胜教授在采访中回顾说:“去年11月份成功召开的首届大草原心血管病大会,是旨在为我国北方和西部心血管内科医师搭建的展示自身学术与技术,共同交流临床经验,探讨心血管疾病规范化防治方法的会议。当时即由来自北京、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的100多家医院的400多名心血管病专家汇聚一堂,对近年来心血管病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及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多位国内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内容涉及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介入心脏病学、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心血管影像学等诸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新的指南及专家共识等。着眼于本区域心血管病的发展及临床实践,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病及相关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针对目前临床上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本次会议注重心血管病防治的规范化和普及化,推广国内外心血疾管病成熟的诊疗技术和知识,达到提高心血管内科医师的临床技术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

“首次会议成功举办后,我们在总结经验,继续提升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又在今年举办了第二届内蒙古大草原心血管病论坛。”赵兴胜教授接着说,“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在6月的初夏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承载着春的希望,酝酿着秋的殷实,带着对心血管事业的热情和使命,相聚在美丽的鹿城,秉持着‘新理念、新起点、新指南’的理念,为内蒙古地区心血管学科的发展共绘蓝图……”

高血压发病率:内蒙古的“地方特色”

“有人说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并形象地称其为‘沉默的疾病’、‘沉默的杀手’,事实上,这种疾病在我国的确已经成为人们健康的第一杀手。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心血管内科医师们一直在努力探寻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赵兴胜教授说。

阐述心脑血管疾病,绕不开一个关键词——“高血压”。由于地域、民族等的原因,长期工作在内蒙古地区的赵兴胜教授对高血压问题十分关注。然而,谈及高血压问题,赵兴胜教授首先说:“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老年高血压有其固有的特点,其降压治疗已成为临床医师的特别关注点,但循证医学证据还比较少,正在积累中。”

接下来,赵兴胜教授在继续阐述“高血压”这个专业话题时,就显得十分具有 “地方特色”。他率先介绍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各项经济指标的日益腾飞,广大农村、牧区及城镇人口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血压病已经成为近年来内蒙古地区慢性疾病的 ‘主力军’,占医保资金支出的重要份额逐年增加。如何降低我区高血压的发病率?如何将有限的医保资金应用到更为广泛的疾病当中去?是接下来若干年我们心血管医生应该努力去做的事情。”

赵兴胜继续解读着内蒙古自治区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内蒙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区域,高血压病是蒙古族人群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内蒙古因此成为高血压的一个高发区域。蒙古族有近80万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危害蒙古族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1991年我国各民族高血压患病率调查表明,各民族高血压的患病率有很大差异,其中蒙古族患病率约20.2%,高于同一地区的平均发病率18.1%,更高于全国平均发病率13.6%。2002年调查显示,蒙古族高血压发病率高达40.8%。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民族之一。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也出现了多种因素共存的发展趋势。”

“过去我们内蒙古也参加过全国范围内的调查, 通过 1959、1979、1991、2002年四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位于中国正北方的内蒙古,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我国南方的发病率要高,呈现出一个阶梯性的走势。”赵兴胜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众所周知,内蒙古是蒙古族集聚区,有四百万的蒙古族同胞。经过我们调查发现,蒙古族高血压的发病率比同一地区的汉族人群要高,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每天吃牛羊肉和腌制品,喝奶茶,大量地摄入含脂肪高、含食盐高的饮食等因素,以及气候寒冷的自然环境有关。高血压疾病的诱发因素多,因此发病率高。”赵兴胜教授说,这些因素,也是他长期关注高血压问题的重要动机。

谈到内蒙古地区高血压的发病情况,赵兴胜教授特地强调了 “文化环境”这一重要因素。他认为:“此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文化水平低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偏高,随文化程度的升高,高血压患病率下降。受教育水平高呈现保护作用,可能是受教育水平高的人自我保健意识较强,能自觉减少对某些危险因素的暴露。这说明健康教育对预防高血压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内蒙古牧区蒙古族人群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健康教育几乎没有进行,自我保健意识淡薄,不良饮食习惯普遍存在,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危害缺乏认识。据调查,蒙古族对高血压与脑出血和冠心病有关的知晓率仅约36%。凡此种种,均是导致蒙古族人群高血压高发的重要文化原因。高血压是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决定基础血压。它的意义在于能提供高危人群的信息,而环境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想特别说明的是,通过改善蒙古族人群的环境因素——如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文化水平,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等,一定能够减少蒙古族人群的高血压发生率。”

针对这一比较特殊的问题,赵兴胜教授最后认为:“归结来看,蒙古族人群的高血压与环境、生活方式、OSAHS和遗传因素等有关。随着流行病学理论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对高血压流行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蒙古族人群的高血压发病认识会更深刻。目前还有丰富的现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关于饮食的流行病学研究,由于地区差异和询问困难等而开展得不多。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制约着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更深入进行,针对酶、受体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缺乏,使对蒙古族人群高血压的调查深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针对蒙古族人群的不同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可能不同、甚至互相矛盾,在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取舍。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学者指出,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生可能有多种基因共同起作用,某一基因的作用可能是微小的,应该观察各基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应该说,这些既是以往研究的不足,也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血糖管理: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的关键一课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糖尿病往往“如影随形”。因此,对这些高血压患者来说,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那么,血糖管理在高血压疾病的防治中能起到哪些作用?

赵兴胜教授提出这个问题后,自己又给出了答案:“高血压与糖尿病确实是如影随形,可以说是两个‘亲姊妹’,都是代谢综合征的两个重要 ‘组成成员’,都是诱发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现在的专家已经形成了共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即患了糖尿病就等于是患了冠心病。糖尿病常伴发心血管系统的疾病,75%的糖尿病死于心血管疾病。对于心血管病的患者的治疗,过去往往重视对血压的控制,而不重视对于血糖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在报道中发生率甚至高达80%,一般的报道也有30%~60%。与此同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也很多,粗略统计在55%~60%不等;并且这两个疾病之间互相影响,共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赵兴胜教授继续说:“通过近年流行病学的调查,糖尿病发展速度非常快,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患病人群日益扩展,这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内蒙古是高血压的高发区,也是糖尿病的高发区。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停顿了一下,赵兴胜教授进一步阐述说:“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的一个代谢综合征,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很高。对于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控制血糖。但是我们的心血管科医生往往重视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治疗而轻视控糖治疗。有的医生对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很重视,收治病人后,只是做一个空腹血糖检测,而未及时监测餐后血糖。其实餐后血糖的测定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以及对机体的危害程度远远高于空腹血糖,所以要重视餐后血糖的监测控制。遗憾的是,很多高血压患者没做OGTT实验,因此糖代谢异常的漏诊率特别高,更谈不上监控餐后血糖了。前几年我国和欧洲对冠心病患者做过糖耐量调查,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西班牙的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也有三分之二合并糖代谢异常。这种‘三分之二现象’非常明显。作为一个心血管科医生,如果不重视血糖的控制,不重视糖代谢异常的调节,那么控制血压的最终目的就不可能达到。因为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必须既要降压达标,又要控糖到位。只有双管齐下,综合干预,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我们提倡心血管科医生要高度重视高血压患者的血糖管理,因为这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生率的关键一课。”

业务院长的“学科建设经”

据记者了解,赵兴胜教授供职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创建于1947年,是隶属于自治区卫生厅的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代表自治区水平的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一直承担着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的重要医疗任务;承担着全区医学院校临床教学任务;承担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救治任务;承担着全区医疗卫生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全区保健干部的主要医疗保健任务;承担着全区基层医疗单位的帮扶协作任务。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业务院长,在谈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科室建设情况和一些具有优势的学科及科室的情况时,赵兴胜教授首先坦率地说:“作为一名业务院长,我历来特别重视医院的学科建设。我认为,一个医院要高举学术和技术两面旗帜,同时做到这两点,医院才会有活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医院是救死扶伤的机构,是对老百姓的健康负有责任的单位。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都是多发病、常见病,目前患者在救治方面的需求很大,为此,我们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医院的心血管科、脑血管科、糖尿病科的学科建设发展得非常迅速,这些科室都是我们医院的优势学科,是给予了优先发展条件的科室。我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适合内蒙古当地的需要,适合广大心脑血管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需要。其中心血管科的规模是自治区所有医院中最大的科室之一,拥有床位130张,有3个病区,其中还有一个冠心病监护病房。但是患者住院还有排队的现象,这说明患病人群很大。”

赵兴胜教授继续介绍说:“除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外,我们医院还特别注重人才培养。目前,我们心血管科在是医院里实力最强的学科。从学历层次讲,我们已经有了4位博士,我就是医院和自治区的第一个医学博士;还有其他几位受教于知名教授的博士,后来也回到了我们科里,都是中年人,在这个领域里都具有很强的能力,这大大加强了我们科室的学科建设。在自治区学科预评审过程中,我们的学分已经达到了95分的高分。心血管科有望成为自治区的领先学科,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赵兴胜教授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医院是内蒙古医学院非直属的附属医院之一。教学方面,心血管科在去年的教学评估中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评价。科研方面,心血管科的科研项目是最多的,获得的奖项也是最多的,获得了省级以上奖项多个。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作为主管业务的院长,我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我们医院有一个特点是内科是优势。我们正在通过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一定要做到全面发展,领先科室要带动后进科室发展,只有这样,医院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提高。要讲技术、讲学术,我来到医院内科以后,带动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心血管科现在已经成了我们医院学习情况最好的科室,学习业务的风气很浓厚。比如每天查房后,我们在一起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商讨,同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这样既解决了临床问题,又在学术和技术上都能得到提高。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现在我们医院的学术气氛越来越活跃。”

谈到医疗机构的学术发展问题,赵兴胜教授认为:“一个医院,如果不注重学术,在同行中就没有影响。但要得到同行认同,首先要在学术方面出成就。同样对患者进行诊治,必须依靠循证证据,遵循指南,进行个体化治疗。所以我认为,一个医院必须突出学术,突出技术,加强学术传播,加强技术创新。我们既要加强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又要加强预防和健康教育。在过去,因为内蒙古地域宽广,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经济落后等原因,同是做心血管这方面工作的同行却很少进行联络沟通。”

接下来,赵兴胜教授的话题又回到了于6月2日闭幕的这次学术会议上,他说:“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我们才越来越重视学术交流活动,我们才在去年召开了‘首届大草原心血管病大会’,今年又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现在通过论坛这种方式,大家走到了一起,互相学习、切磋交流,既提高了医疗技术,又形成了团队精神,同时充分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搞协作也是一呼百应。今后,我们要更为广泛地利用举办会议等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今后我们还要发动基层社区的医疗力量,发动广大的基层医生,一起来进行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研究,做到群防群治,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专家简介

赵兴胜,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内蒙古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内蒙古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担任多个医学期刊的编委。内蒙古自治区医药卫生(心血管内科)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内蒙古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内蒙古“草原英才”。内蒙古“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中国医师奖,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科技工作突出贡献一等奖,呼和浩特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多项,曾获内蒙古自治区中青年科技创新奖。主持国家自治区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际国内重大科研项目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近100篇,主编专业学术专著3部,参编5部。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蒙古族内蒙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