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才,田冬霞,沙秋云
1.广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2;2.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林村小学,广东 东莞 523711
当前医患矛盾比较尖锐,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但许多医疗纠纷并不是由医疗技术问题引起的,而是由于缺乏医患沟通造成的[1]。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在医患沟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如南京医科大学的王锦帆教授开设了“医患沟通学”[2],该校还把医患沟通学列为医学生必修课。这些探索和实践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各大医学院校在开展医患沟通教育的实践中仅仅着眼于医学基础教育阶段,往往忽视了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在临床实习之前开设医患沟通课程,虽然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意识,但是由于它重理论而轻实践,难以达到训练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效果。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实习生需要直接与患者打交道,却没有机会接受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这是我国医患沟通教育的一个重大缺失。
临床实习是培养医学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从医学生向医生转换的关键期。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沟通技能训练是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一环。
鉴于国内很少在临床实习阶段开设专门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课程,笔者从国外挑选了一门典型的课程——比利时的大学校际课程 (Belgian interuniversity curriculum,BIC)[3]作为例子,为加强我国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提供参考。
BIC不同于一般的医患沟通课程,它是一门旨在提高实习生的沟通技能和压力管理能力的、基于实习生与癌症患者及其亲属进行沟通的工作情境的、整合了压力管理技能训练和沟通技能训练的课程。这门课程对于临床实习生(或初级医师乃至在职的医务人员)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在面对癌症患者及其亲属的情境中,医务人员的压力特别大,医患沟通特别困难。沟通不畅导致患者的满意度低、依从性差,并增加了医务人员因医疗不当而被起诉的风险,从而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在医患沟通中的压力,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因此,将沟通技能训练和压力管理技能训练合二为一,正好切合实际需要。而且,在这种困难的情境中培养的沟通技能和压力管理能力更容易迁移到其他医疗情境中去。
课程总共40 h,包括:沟通技能训练课程(27 h),压力管理技能训练课程(10 h),两部分课程的整合及所学技能的运用(3 h)。课程的详细内容见表1。
课程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认知、行为和情感的方法。认知的方法旨在让学员掌握关于有效沟通技巧(例如使用开放而又直接的问题、澄清和移情等)和压力管理技能(例如压力强度的自我检测、放松技巧、认知应对技巧和时间管理等)的知识。行为的方法是通过练习和角色扮演来实践这些技能,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助于促进其态度和行为的改变。情感的方法是让学员表达态度、情感以及在与患者及其亲属沟通时感觉到的压力。
表1 BIC的内容概要
课程采用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每个导师带4~8个学员。这不仅让每个学员都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实践和获得个性化辅导,而且还创造了必要的人身安全感,让学员敢于披露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学员必须积极参与,要边干边学,而不只是听。
2.2.1 沟通技能训练课程的内容和方法 沟通技能训练课程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包括2个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面谈技巧和如何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后半部分是3个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亲属)的面谈技巧。每一部分都先进行理论学习,然后将实践指导手册发给学员,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并由经验丰富的导师提供即时反馈。角色扮演的主题包括告知坏消息、提供资讯和疼痛控制等,还包括由学员提出来的临床问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导师逐步介绍临床面谈的几个步骤:建立面谈,评估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的认知,告知患者,处理患者的情绪和移情反应,结束面谈。
大量的研究证实角色扮演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员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可以重复练习某个具体的面谈技巧,随时获得反馈。即使犯了错误也是安全的,不会造成伤害。还可以利用录像一次又一次地重放某个情境。其他学员通过观察模仿可以学会自己正在练习的技能和行为。模仿对态度有深刻的影响,但是观察模仿本身是不够的。导师应该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示范关键的技能并且给学员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值得注意的是,反馈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一般的,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评价性的,它应该着眼于行为而不是人格。
2.2.2 压力管理训练课程的内容和方法 首先,让学员觉察自己的工作压力源、压力结果以及应对方式,导师提供理论指导。导师让学员每天写日记。这样既可以收集信息,以描述压力并使之具体化,又可以让学员进行行为分析,以便于进行个性化干预,还可以让学员远离自己感觉到的压力以便更加明白它的意义。压力结果可以是躯体的(例如肌肉紧张)、认知的(例如非理性的想法),或者是行为的结果(例如花费太多时间在低优先级的活动上)。接下来,导师向学员讲授放松、认知重建、时间管理等技术,让他们有效地应对工作压力。放松技术可以消除其躯体症状,如降低心率、新陈代谢和呼吸频率,使身体恢复到健康的平衡状态。认知重建主要是觉察消极的或非理性的想法并用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想法取而代之。压力会破坏行为并导致时间的浪费,因此,有效地管理时间对于生活品质、健康和压力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时间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包括优先级、调度和人生规划。
事实证明,BIC这项培训课程在转变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信念、提高其对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掌握与癌症患者及其亲属面谈的技能等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最终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3]。
BIC是一门非常典型的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课程。而我国迫切需要加强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因此,BIC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借鉴。
第一,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教育必须切合临床实习生的实际需求。BIC是一门实效性非常强的医患沟通技能训练课程。它是基于实习生(或初级医师)的实际工作情境,针对他们在与癌症患者及其亲属面谈时的困难和压力,精心设计的,它创造性地将压力管理技能训练和沟通技能训练有机地整合为一体,而且,沟通技能训练还细分为两个人的面谈和三个人的面谈两种情况,分别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十分切合学员的实际需要。在设计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课程的时候,必须从临床实习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客观分析为基础,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不是笼统地照搬社会学、人际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也不是机械地将各个学科的内容拼凑在一起[4]。
第二,沟通技能训练课程应该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为主。BIC采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认知、行为和情感的方法,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达到6∶1。国内现有的医患沟通课程普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因为它违背技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学习者仅仅知道什么是适合的技能,但是不足以产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也就无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技能。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教育的核心是技能训练,不适宜采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应该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为主。
第三,完善考核评价方式。传统的卷面考试不能反映沟通技能训练的效果[5],应该采用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情境化的真实任务来评价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采用现场评定、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第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BIC进行小组教学,导师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在整个培训过程起着主导作用。目前,国内能够胜任导师这个角色的专业人才非常缺乏,这也是我国很少在临床实习阶段开展医患沟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专业人才缺乏,只能由临床医生来充当导师的角色。但是,我国卫生资源紧缺,临床医生本来就超负荷工作,有经验的医生工作更加繁忙,所以,乐意带教的医生不多。而且,医生毕竟不同于专门从事培训工作的专业导师,无法保证其教学效果[4]。因此,加强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临床实习阶段医患沟通教育水平的一项迫切任务。
[1]张涛.医疗纠纷的成因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6):539.
[2]王锦帆,季晓辉,王心如.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15(6):48-49.
[3]Isabelle Bragard,Darius Razavi.Teaching communication and stress management skills to junior hysicians dealing with cancer patients:a Belgian Interuniversity Curriculum[J].Support Care Cancer,2006,14:454-461.
[4]王茜,马菊华.关于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047-1049.
[5]黄自发,姚志文,鲁翔,等.医学生医患沟通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24(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