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2012-07-27 09:02熊祝嘉李小瑛段志玲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内酰胺酶万古霉素生物膜

熊祝嘉,李小瑛,段志玲,李 玮

煤炭总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8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皮肤黏膜的正常菌群,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增加,CNS在临床上导致的感染日益增加。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大量出现,给临床的治疗带来挑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我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107株CNS,旨在为其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促进合理使用抗生素,延缓耐药株的出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5月从我院临床送检的痰、血液、中段尿、伤口分泌物、胸腹水和穿刺液中分离出的CNS,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菌株,共107株。

1.2 方法

1.2.1 菌株分离及药物敏感试验 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CLSI(2010年版)规定的折点判定耐药、中介和敏感[1]。质控菌株为ATCC25923。

1.2.2 β-内酰胺酶检测 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及配套Positive Combo Panel Type 20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由仪器专家系统判读并报告结果。以上检测仪器和配套鉴定药敏卡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品。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107株CNS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以中段尿和血液标本为主,具体分布为中段尿42株(39.3%),血液22株(20.6%),痰 18株(16.8%),伤口分泌物 12株(11.2%),胸腹水 8株(7.5%),穿刺液5株(4.7%)。患者年龄为7~91岁,主要集中于65岁以上年龄段,有76例,占71.0%。

2.2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菌种分布

107株CNS中共包括8种菌种,表皮葡萄球菌51株,占47.7%;腐生葡萄球菌24株,占22.4%;溶血葡萄球菌12株,占11.2%;人葡萄球菌6株,占5.6%;沃氏葡萄球菌5株,占4.7%;模仿葡萄球菌5株,占4.7%;头状葡萄球菌3株,占2.8%;耳葡萄球菌1株,占0.9%。

2.3 β-内酰胺酶检出情况

107株CNS中,检出 MRCNS 82株(76.6%),全部产 β-内酰胺酶;检出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25株(23.4%),其中,有 20株产 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80.0%。

2.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107株CNS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MRCNS呈现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除了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氯霉素(耐药率为82.9%)、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68.3%)外,其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85%。见表1。

表1 107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14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3 讨论

CNS广泛存在,空气、人的皮肤等都有该菌存在或寄殖,是皮肤正常菌群。随着医学新技术的不断开发,特别是介入性操作用于诊断、治疗等,使CNS成为医院感染最重要的病原菌。CNS能产生黏质物,对光滑的生物医学材料具有特殊的吸附作用,在其上形成的生物膜,是其致病的主要原因,机制为在染色体胞间黏附基因簇控制下,首先细胞快速黏附于材料表面,然后表达胞间凝集素,促进多个细胞间黏附,累积成一个细胞层,细菌包埋于黏质物中,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一旦形成,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差[2-3]。CNS引发的感染常与侵入性插管、静脉导管(留置针)以及呼吸器等生物医学材料的使用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107株CNS主要分布于6种标本中,可引起人体各部位的感染。其中,位于前3位的标本是中段尿 42株(39.3%)、血液 22株(20.6%)、痰 18株(16.8%),与CNS感染的特点相符合。

CNS的耐药性与生物膜的产生有关[2]。生物膜的作用机制是阻断抗生素渗透和水解,钝化抗生素,降低其有效浓度。形成生物膜后,细菌表面抗原位点被覆盖,逃避免疫反应,抗生素不容易穿入,因而表现为抗吞噬和耐药等特点[4]。从本研究结果来看,107株CNS中检出MRCNS 82株(76.6%),全部产 β-内酰胺酶;检出 MSCNS 25株(23.4%),其中,有 20株产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80.0%)。细菌产β-内酰胺酶可水解β-内酰胺,使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水解而失效。MRCNS的耐药性主要是由染色体mecA基因编码产生的独特型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和由质粒介导产生的大量β-内酰胺酶引起的[5]。mecA基因编码的青霉素结合蛋白使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降低,从而导致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6]。本研究结果显示,MRCNS呈现高度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MRCNS除了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利奈唑胺(耐药率为0)、氯霉素(耐药率为82.9%)、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68.3%)外,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率都大于85%。目前在我院CNS中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说明万古霉素针对CNS的感染仍为首选抗生素。

根据本次研究体外药敏结果显示,医院感染CNS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因而在临床上应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以降低CNS的感染。CNS感染治疗中需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应选择具有相加和协同的药物联合使用,尽量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避免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尤其是预防用药,以减少其对细菌的选择压力,避免耐药株的出现。

[1]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2010:54-66.

[2]邓健康,郭晓兰,黄义山,等.我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56-61.

[3]于国泳,康雷.院内感染菌谱分布及耐药情况的回顾性分析[J].医学综述,2009,15(12):1910-1913.

[4]卢天舒,关靖宇,安春丽,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流行及其耐药性研究现状[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3):451-453.

[5]沈兆梅,刘滨娜.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7):185.

[6]Petinaki E,Arvaniti A,Bartzavali C,et al.Presence of mec genes and overproduction of beta-lactamase in the expression of low-level methicillin resistance among staphylococci[J].Chemotherapy,2002,48(4):174-181.

猜你喜欢
内酰胺酶万古霉素生物膜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生物膜胞外聚合物研究进展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光动力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研究进展
NY3菌固定化及生物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