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洪涛
山东省邹平县韩店镇卫生院,山东滨州 256209
相关资料表明[1]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致病菌的耐药性以及多重耐药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预防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避免过多应用或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该院普外科 2010年3月—2012年2月围手术期患者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旨在寻找更加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2010年3—2012年2月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8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2例。
观察组中男性86例,女性56例,年龄6岁至73岁,参照《手术学全集总论卷》中手术切口分类的划分原则,其中I类切口(无菌切口)42例,II类切口(可能沾染的切口)61例,III类切口(污染切口)39例。对照组中男性89例,女性53例,年龄8~72岁,其中I类切口39例,II类切口62例,III类切口41例。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使用注射用头孢唑啉钠3.0g+甲硝唑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儿童根据体重确定给药剂量。于术前1 h使用1次,手术时间超过3 h者术中加用1次,I类、II类切口术后不再使用抗生素,Ⅲ类切口于术后12 h加用1次,之后不再使用抗生素。
对照组每次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同观察组,于术后当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连续使用5d。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情况,记录感染病例数,计算感染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汇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伤口感染情况比较
2.2 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在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防止术后感染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同时也是合理使用抗生素所关注的焦点。手术也存在的污染程度决定抗生素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这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3]。一般情况下I类手术切口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生素,II类手术切口考虑使用抗生素,Ⅲ类手术切口必须使用抗生素。该院根据不同的手术切口遭受污染的程度在围手术期给予不同用量的预防性抗生素,有效地控制了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表1 2组伽感染情况比较
表2 2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研究表明[4]在感染危险因素起作用之前使用抗生素才能最好的发挥其预防效应。也就是说抗生素最佳给药时机就是给药后药物的达峰时间与细菌对组织的攻击时间相一致的时刻。药物浓度达峰时刻恰好在手术切口切开与肠道开放之时,并且所使用的抗生素的剂量能使整个手术过程中血液和组织中始终保持有效浓度,抗生素的抗菌效果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王华.普外科围手术期60例患者抗生素临床应用观察[J].中外医疗,2009,8:68.
[2]程建平.普外科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性应用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6):373.
[3]詹倩,贾铮,杨文银.做好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第一步-正确划分手术切口分类[J].中国医学工程,2009,17(12):77-78.
[4]毛华新.普外科围手术期不同时机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效果比较[J].海峡药学,2010,22(5):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