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洁 姜伟举 刘 婷
江西萍矿总医院,江西萍乡 337000
脂肪栓塞综合征是一中比较严重的骨科疾病并发症,特别是多发长管状骨骨折后[1]。当骨折患者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时,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血循环中的氧气浓度降低、皮肤可见出血点、心率加快和患者的意识能力下降,起病急骤[2],漏诊或误诊率较高[3],患者常常会出现死亡。目前对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治疗尚未存在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在临床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2001年5月—2012年7月在该院诊治的79例创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进行了早期诊断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选取从2001年5月—2012年7月在该院诊治的创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37 例,年龄 34~76 岁,平均年龄(51.6±7.3)岁,其中 51 例股骨经骨折,28例胫腓骨骨折;重物砸伤36例,车祸伤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术。
①脉搏和心率超过120次/min,呼吸频率>35次/min;②皮肤和黏膜出现出血点;③血红蛋白含量下降(<100g/L),血中的脂肪酶含量增加,血小板计数下降,脂肪滴出现在血液和尿液中,动脉氧分压下降,血沉加快;④患者的体温上升;⑤肺部X线出现改变,出现阴影和增粗的肺纹理。
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使呼吸道保持通畅,让患者持续吸氧,增加血循环中的氧浓度,使低氧血症得到恢复;维持血循环,适时使用抗生素,预防及控制感染[4];在早期使用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给予40~80 mg/L的地塞米松,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早期使用石膏将患肢固定,减少因移动而造成的损伤;对脑细胞采取保护治疗,可适当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让患者在早期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以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aO2、SPO2、Hb浓度和心率作为观察指标。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将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aO2、SPO2、Hb浓度和心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s)
表1 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s)
?
从表1中可以得知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PaO2、SPO2和Hb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心率则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当机体出现严重创伤时,脂肪组织广泛受到挤压,导致脂肪组织中的脂滴进入到血循环中,使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改变,患者很容易在此基础上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而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是肺部,使患者的肺部功能明显下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体内血气分析的改变,同时也可引起中枢神经发生异常而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创伤性骨折患者血循环中出现的脂肪栓子主要来源于损伤处的脂肪滴,其中脂肪滴是栓子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容易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和肺实质,使脑血管发生强烈收缩,血循环中的氧含量严重下降,因此加重了对脑部的损伤作用。对于创伤性骨折患者,应时刻注意患者是否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对其进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脂肪栓塞综合征往往发病比较急,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和意识障碍是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时,除了对患者所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之外,还需要对患者的血象进行监测,其中血循环中的氧分压和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是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病的先兆,所以血氧分压的监测对于早期诊断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张向其,胡联英.创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学,2009,4(2):16-17.
[2]陈辉.创伤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0,8(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