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会计收入舞弊与监管风险控制

2012-07-19 02:26:44张自遵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2期
关键词:账外小金库舞弊

张自遵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靠收入来维持生存并借以发展的,收入的多少基本决定了一个单位的社会地位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故此,事业单位想办法增加收入是最基本的决策,在此问题上舞弊违法也就不难理解。

一、事业单位收入概述

1.事业单位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以事业单位整体为主体,依法取得的全部非偿还性资金。按来源分为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在收入支出表中的“收入”项下,依次列示。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2.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收入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该项收入与经营支出配比。

3.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经营收入。是指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或设有附属的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部门的事业单位或具有接受投资有要求回报项目的事业单位所取得的经营收入,该收入采用企业会计准则核算。

二、监管风险概述

1.事业单位收入监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的收入存在错报、漏报、虚报以及隐瞒不报等问题,而监管人员未能发现,而导致发表错误监管报告,造成监管失败。监管方式主要有内部控制、审计、会计工作检查、会计执法检查等,以外部审计为最常见。

2.事业单位收入审计风险。是指事业单位的收入存在错报、漏报、虚报以及隐瞒不报等问题,而审计人员未能发现或不完全发现,存在重大误报和财务报表表达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因事业单位收入来源较多、涉及面广、作弊手段较隐蔽等原因,使事业单位收入成为财务舞弊的高发区,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警惕,防止审计风险的发生。

3.内部控制风险。是指单位内部会计工作人员不执行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收入存在错报、漏报、虚报以及隐瞒不报等问题,内部控制人员未能发现或不完成发现,而造成内部控制失败的可能性。由于涉及内部工作人员、单位领导等,内部控制困难重重,有些单位形同虚设或根本没有内部监控机制。

三、事业单位收入常见的舞弊形式

(一)财务账内的舞弊手段。主要是合法收入违规操作和违规违法收入。

1.将杂项收入计入暂存款。收入核算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将利息收入、其他单位拨付的补助或奖励资金及收取的水电等各项费用列入“暂存款”,并进行一些项目的冲减。

2.将收入在往来款挂账。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专项资金挂账,对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没有按国家有关规定专款专用,而挪作它用,却长期挂在往来账上。二是其他收入挂账。一些事业单位取得的其他收入,不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而长期在往来款挂账,并在往来账进行实质性收支核算,调整财务收支,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核算不真实。

3.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取得违法收入。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利益,不顾国家三令五申,利用职权自行设立多种项目收费,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有的偷梁换柱,将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手成为下属单位的服务性收费项目有的巧立名目,以协会、举办活动等各种形式超额收取企业的会员费等。有的以宣传费、合作费等形式收取利益关联企业单位费用。

(二)财务账外的舞弊手段

主要是“小金库”性质的各类合法收入和违规违法收入在账外寄存或仅少部分入账。据悉,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10日,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4万多个,涉及金额200多亿元,其中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共发现“小金库”25738个,涉及金额127.86亿元,2010年新发现“小金库”27036个,涉及金额130.47亿元。其典型表现为:

1.用资产处置、出租收入设立“小金库”。单位将出借资金、出租房屋和其他固定资产,为对方提供各种服务和方便之后,而将租金收入、资金占用费和服务费等收入在对方财务账上存放,或部分入财务账、部分在对方财务账上存放等形式,并随意进行各种开支,既弥补了事业开支不足,又方便了单位、个人不易报销账务的支出。

2.以赞助费收入私设小金库。随着事业单位各种活动的开展,以及出自单位、个人的不同需要,各种形式的赞助应运而生。购买药品、书籍等,经销商动辄给予赞助;学生择校,向学校交纳择校赞助费;运动队为取得成绩,向知名企业拉取冠名费、赞助费;单位经费不足,向所管辖单位以宣传费等形式收到赞助费。由于这些赞助费都不是正常的资金缴拨渠道,必然在预算管理上带来不规范和一些弊端,一些单位将赞助费不入账,直接用于职工福利、奖金发放,将余额以个人名义储蓄或将现金存放各业务部门,有的甚至存放于别的单位进行各种开支,以上情况直接造成了赞助费收支管理的混乱状态。

3.转移收入。利用银行委托收款等不直接收款形式,将事业收入转至账外。例如,某些执法监督部门收费是以银行委托收款的方式收取的,只给缴费单位银行收款凭单,不开具行政事业收费单据,并将收取的此项费用在银行开设“其他活期存款”户,在单位财务总账、明细账上均无记载。

4.事业单位使用不合规收款收据,取得违规收入。某些事业单位在进行正常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过程中,除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单据外,还使用部分不合规收据收费,从而将部分预算外收入转到账外,将应上缴的预算外收入用于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这部分收入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发现,只有综合分析各时期单位收费额趋势的异常,找出日常业务活动收入的审计疑点,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才可以发现。

5.以收费不开票形式取得收入设立利用“小金库”。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收据。例如,有些执法部门收费的弹性较大,特别是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票如有的部门制定“土政策”,有些收费不开票不上缴,直接进入账外账。

6.经营收入未纳入规定账簿核算设立“小金库”。通过隐匿收入等方式将经营收入列至账外,设立“小金库”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

7.以假发票等非法票据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主要是虚开发票、假发票和购买发票等手段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

8.虚列支出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虚列支出转出资金是变相的隐形收入,如以会议费、劳务费、培训费和咨询费等名义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

9.上下级单位之间相互转移资金设立“小金库”。在上下级的资金往来中,通过隐匿、截留等方式将资金转至账外。

三、会计收入舞弊发生的主要原因

1.利益驱动。因地位的特殊性,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受利益驱动,使其极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不受内部控制的制约,从而使健全的内部控制舞弊失效。尤其是管理当局,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都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2.监管不力监管不严。单位内部、社会、国家三类监督之间对会计核算的监控缺乏协调和配合,很难形成有效的合力。监管部门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不够及时,对违纪违规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纠正。

其他还有法规不完善和会计政策滞后等原因,但其实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毕竟单位和会计人员的舞弊率不是100%,利益驱动是最主要的根源,监管不力是最主要的催化剂,但法规不完善、会计政策的缺陷和滞后确实是会计舞弊的潜在原因。

四、内外有效防范,降低监管风险

1.必须实行“一把手”责任工程。单位负责人的地位特殊,既是第一责任人,往往又是利益关系人,因此加强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法纪观念教育,是风险防范的基础。在实施中,要把防治会计舞弊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年终考核评先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工作落实。良好、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工作顺畅运行的基础,是预防舞弊的主要手段,只要制度严密、健全,权力受到了必要的制约、监督,员工的行为得到了规范,企业的舞弊就会大大减少,特别是应当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和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的财务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单位的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对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是防范会计舞弊的有力保障。反之,内控不严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使国家和单位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即使是受指使、诱惑或胁迫,对会计舞弊的产生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内外部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创造优良的会计工作环境,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4.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立法机关及有关管理部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但问题的关键是贯彻执行法规和制度的情况很差,很多单位知法犯法,阳奉阴违。因此,加大相关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是我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从另外的角度说,如何从法律层面上增大违法舞弊成本,改变“一本万利”的利益机制是值得深思、研究的。

5.加强监督,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一致。强化会计监督,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舞弊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预防会计舞弊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最重要的是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审计监督。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根据自身需要、业务特点,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舞弊,审计人员应注意积累舞弊的案例,保持高度的职业审慎和职业判断能力,制定详细周密的审计计划和合理的审计程序严密关注审计必要事项如收费许可、票据领购本记录和收入明细账等注意舞弊预兆信息,确认审计疑点,揭示舞弊行为,如撒谎或过分回避询问,存在争执,内部控制系统非常薄弱,往来账结账时有频繁的调节迹象等要特别注重分析性复核在防范风险中的应用适时实施延伸性审计程序,借以防范审计风险。

鉴于事业单位收入舞弊形式的多样性、隐蔽性以及对单位会计信息真实性造成的重大影响,单位责任人员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断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自觉接受外部审计,相信事业单位收入方面大部分的舞弊行为是可以及时发现的,监管风险是可以得到有效防范的。

[1]王燕.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探究,会计师[J],2009.09.

[2]洪红.事业单位非税收入核算中几种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J],时代经贸,2011.21.

[3]吴开宇.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7.3.

[4]王树玲.关于事业单位会计发展方向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7.5.

[5]刘明春.内部审计独立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6]马冬梅.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09.07期.

猜你喜欢
账外小金库舞弊
堵!“小金库”不能放任
虚拟核算在农业企业财务账外核算中具体应用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28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应对策略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初探
账外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探析
办公室业务(2015年4期)2015-11-26 16:50:18
基于新时期经济学视角的“小金库”治理对策探析
当代经济(2015年20期)2015-04-16 05:57:20
小金库为何屡查不绝
在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的原因及治理
企业设置账外账进项税额的核定问题研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