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英
摘 要:校企合作模式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对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各个高职院校通过积极探索,已形成了许多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但总体上,国内的校企合作进展艰难,如何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效的合作机制,是摆在各个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工作经验,就近年来在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14-02
一、校企合作内涵及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意义
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可使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希望录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对一直在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但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了企业等用人单位录用新员工所需的工作经验;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较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解决学校实验场地紧缺,实验仪器仪表不齐等方面的困难,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很多学校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校企合作新型的培养模式,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的人力资源,培养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另外,企业与学校合作可以改善和提高企业的社会名声,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
学校为求得生存发展,几乎都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但大部分只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层面。目前各地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仍不理想,校企合作不稳定、不深入、不实在的情况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对于这种现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研究中心主任邢晖的总结是:当前,校企合作并没有取得质的突破。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尚存,企业没动力、少约束、没保障、少实惠的风险和顾虑依然存在,校企合作不稳定、不深入、不实在的情况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因此,造就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乏必要的培养途径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方向性的培养模式基础,学习型企业和企业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也出现渠道性障碍。
三、推进校企合作的机制构建
1.重视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合作办事机构。学校要认识到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要性,成立校企合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来统筹、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工作,搭建学院与企业对接平台,拓宽校企合作的广度及深度,促使校企合作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2.专业对接企业,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推进专业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各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会议,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专业调整和优化,修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逐步形成每个专业的专业标准。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合作开发一大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教材、工作案例等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建立从初级到高级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3.师生对接职业岗位,全力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推动教学建设。为组建、培养“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激励措施,形成“专兼结合,校企互聘,合理流动、校企共用”的师资管理机制。组建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邀请企业高管、行业专家为学院客座教授,承担部分专业课和知识讲座等教学任务,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带入课堂;与此同时,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对接职业岗位参与生产、管理和应用性技术研发工作,使专业教师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人才需求规格,为推进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奠定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解决学生顶岗实习问题,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对接。
4.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搭建人才储备平台、就业平台。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定向”或“订单”式人才培养,组建企业冠名的教学班或行政班,采用“半工半读”或“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办学,培养企业储备人才。订单企业在冠名班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起主导作用,以加强人才培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5.优势互补,共建“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发挥校企双方在场地、设备、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以“校中厂、厂中校”为主要模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采用与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在经理(指导老师)的管理下开展生产性实训,学习企业理念、生产方式和“5S”管理模式;建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满足了学生市场调研、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以及半年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打造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平台,逐步建立与企业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和新局面。加强与企业的文化交流,增进了解,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和利益点,积极利用学院的优势资源为企业服务,打造企业技术服务中心平台,以实训基地和校企共建工作室为主要载体,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服务,建立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研发团队,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课题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促进成果转化,实现互利共赢。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除了校方的努力外,需要桥梁纽带,企业和学校之间最好的桥梁就是政府。政府应出面统筹协调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制定区域技能型人才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作用。而且,政府也应完善对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税收优惠和经费补偿等政策。为了能真正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政府应制定出更加深入化、具体化、系统化、经济化和法制化的校企合作政策,从根本上推动高职教育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参考文献:
1.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4)
2.叶伟媛.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对策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3.彭解华,周平,刘一兵.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四元联动机制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2)
4.邓耀彩.欧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比较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5(2)
5.本报记者李丹采访整理.校企深度合作从何处“破题”[N].中国教育报,2012.03.12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5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