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平(湖南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15)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逐年下降,这一现象已引起社会与高校教育者的高度关注。高校体育是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因此,高校体育和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以成为高校体育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的首要话题。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了解分析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入手,反思学校体育服务全体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体育更好地服务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本研究主要以湖南省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2.1 、问卷调查法
根据专家审定意见,制定问卷。将问卷发至湖南地区的30所大专院校,并请求该校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填答。共发问卷3000份,回收2981份,经检验有效问卷2968份,回收率为98.06%。
2.2.2 、实地考察与访谈法
于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对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常德、益阳、岳阳、邵阳、郴州、衡阳、娄底、怀化、吉首等11个地市的18所大专院校进行实地考察,并就有关问题与各校体育教师展开讨论。
2.2.3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资料,收集近三届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参赛学校情况。
3.1.1 、体育课教学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所指令与措施均指向学生并集中反映在学生的身上。因而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态度、收获与感受,无疑是对于体育课教学服务质量的最好评价。从对2968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其中女生561人)所作有关问卷调查结果看,目前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男生中喜欢占25.01%,比较喜欢占30.99%,不好说占29.05%,不喜欢占14.95%;女生中喜欢占22.75%,比较喜欢占29.71%,不好说占12.01%,不喜欢占35.71%。表明当前的体育课有近半数的学生不喜欢。学生认为学习体育课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体质健康增进、健身能力提高,身心愉悦、调节体力精力、提高运动水平和智力促进等方面,但这些指标选项所占百分比分别只在20.77-7.79%之间。学生感觉体育教师给他们带来的直接好处主要反映在体能增强、获得参与机会、锻炼勇气意志、培养锻炼习惯、促进团结合作、掌握健身方法、学会动作技能、增强协调能力等各个方面,其各项指标选项所占百分比也分别只在20.49%-4.98%之间(见表1、表2)。因此,不难看出,当前普通高校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的过程及其结果均不十分理想,既与学校教育主要通过各科教学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差距,更不利于学生运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途径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
表1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课学习的主要收获
表2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感觉体育教师给自己直接带来的好处
3.1.2 、课余体育服务缺失
3.1.2.1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课余体育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进行15-30分钟体育锻炼的男生仅占29.36%,女生为21.42%。换言之,还有70%-80%的男生和女生没有经常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更有6.09%的男生和7.14%的女生课余从不体育锻炼(见表3)。而在学生课余时间里经常进行的活动的调查中同样发现,能经常从事健身活动的男生仅占8.58%。排在上网、阅读、游玩之后;女生占4.52%,排在逛街、上网、唱歌、阅读、游玩之后(见表4)。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的确少之又少,且女生更弱于男生。说明当前高校为学生提供的课外体育服务极度缺乏,与国家要求在校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相差甚远。
表3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
表4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余时间内经常进行的活动
3.2.1 、学校体育教育观念模糊不清
实地考察访谈发现,目前高校未能为学生提供优质体育服务的影响因素的确很多,而关键在于体育教育观念上的模糊。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学校各类课程中唯一直接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基础课程,对此并非鲜为人知,之所以出现从课内到课外对于学生的体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体育服务上大打折扣而质量不高,本身就反映了学校教育观念上的模糊。目前高校中“体育就是比赛”“体育就是指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或“体育的教育内容就是竞技运动项目”的世俗观念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学校领导介绍汇报体育工作时,讲学校参加过什么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获得过多少名次与奖牌,或是兴建了什么用于竞技运动项目比赛的标准化、现代化场馆的多而涉及学生体育课外活动的质量,以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少。 如此反映出来的不是以非体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并服务于全体学生,将竞技运动项目教育等同于体育教育的模糊观念,这样必然导致对于既不能夺取比赛金牌,又不能提高竞技运动项目水平,为学校赢得体育运动竞赛荣誉的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严重忽视且服务质量不高。
3.2.2 、组织管理不力
调查获悉,当前所有大专院校均设有较为健全的体育教学部具体组织实施体育教育的各项工作,但在履行管理职能上,一般仅停留在对于体育课教学提出目标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和分配落实教师教学任务上,而缺乏对于体育教学目标、课程建设等深层研究与管理;对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99.03%的学校没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和专人负责;对于课余运动训练,98.05%的体育教师没有安排训练任务。进一步调查发现,上述现象发生又多与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在教师晋升职称时视“教学是软指标”、教师忙于提升学历或做课题研究撰写发展论文压力大;学校对课余运动训练不重视、经费少;体育场馆设施数量不足等困素有关。但都反映了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目的不够明确、计划、组织、实施与协调不力的问题。导致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工作生不高,对其份内的课内课外相结合向学生实施体育教育之事多持应付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这必然成为学生缺少优质体育服务的最直接原因。
高校体育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康生命与高质量生活,因而,学校在实施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有全心全意为全体学生服务的思想,进而高度重视学校中唯一是全体学生必须参与的体育课,并充分利用体育教学部、学生班级、社团、体协、俱乐部等校内多方力量和学校的自然环境、空坪隙地,积极开展以获得健身、养生、防身和身体娱乐为直接目标的各级各类、多种多样的学生体育活动,鼓励学生以个人或集体为主坚持健身、养生锻炼,确保每个学生公平的享受体育教育的权益。
课程教材是为实现学校人力培养目标服务的,它规定了在校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而现行大学体育课程多以竞技运动项目为教材,既不是实现非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也不是我国学校实际可能提供足够的场馆设施确保实现其教学,锻炼任务的。其简单理由在于按照竞技运动项目的规定,标准体育场馆的活动容量太小,例如,一个羽毛球场的容量2-4人,比照之下,一个上万名或几万名学生的学校该拥有多少这样的场地才能确保人人都有机会学习打羽毛球的教育公平,显然是相当困难的、很不现实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既不想也不可能成为运动员,在大学四年仅有136学时集中学习体育的情况下,既不可能学会那么多的竞技运动项目,且即使学会了某个竞技运动项目而于今后又是无用的。因此,建议在构建新的体育课程教材时,务必彻底打破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体系,从满足学生现在与未来的健身、养生、防身和身体娱乐等基本需要出发,将其原理、手段方式方法作为素材,构建新型的体育课程教材,确保学生从体育教育中终身受益。
随着高校普遍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成倍或几倍增加,而使体育服务于全体学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并未成增加,的确使学校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体育服务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目前我国学校实际,在学校体育管理上,务必明确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管理目标,充分利用有关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信息等有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整合,集中作用于学生、作用于校内,并通过精心设计、组织实施等措施强化管理过程;加大宣传教育、动员引导力度,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激发全体学生与全体教职员工对学校体育的高度重视与学习、工作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确保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和课余体育活动生动活泼,经常持久。